慈禧太后,权力迷心究竟有多可怕

昨天就慈禧一生的功绩已经写了一些了。所以就今天,写一些与昨天完全相反的一些东西,那就是为什么慈禧太后会在近代史中会有着如此之差的名声呢?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慈禧当政的结果亦受到不少负面评价。

其实就慈禧太后的问题,其实也就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她自己的问题。另外的就是新势力的舆论的需要。

先说慈禧太后的问题。她是晚清时期的权力中心,光绪皇帝就是她手中的一个傀儡,所以就晚清历史中的一切事情,她都是要付主要责任的。但是她比起历朝的末代皇帝,凡是矜矜业业,努力救国的几乎都还是有着一个很好的评价的。慈禧也可以说是为了大清国做了不少的事情,但是她也有着很重的一己私欲,不是像其他的皇帝一样只想留下祖宗的江山,而这个其实就是后来人们骂她的最根本都原因。

摘自走向共和,慈禧吃饭

慈禧吃饭

慈禧吃饭

慈禧吃饭

她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为她自己的事情可以说是最多的。纵观大清朝末年的许多政策,除了强国还有稳定,其中更是有着不少是为了慈禧的一己私欲。

就比如说,在圆明园被烧了以后,慈禧太后她对这一件事就一直都在耿耿于怀,对于这个万园之园的向往,她可以说是十分明显的。圆明园,那里可以说就是她理想的养老地点。但是毁了就是毁了,重建无望,只能另寻办法,于是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另外一个园子,

颐和园。当然有着别人的愿景,但是慈禧可以说还是十分的看重的。于是为了这个园子,大清朝花了多少钱?在那个极其贫困的年代,借了无数的外债,即使是北洋水师的军费也是被她挪用了不少。

这个不算,还有她心心念念的大寿,五十大寿,六十大寿。每一次都是以国家之力为她过一个生日,但是实际情况呢?尽管花费巨大,但是她一次都没有过好,每一次都会遇到列强的打扰,劳国劳民的。

她确实对自己的权力十分的看中,从晚清的变法就可以看得出来。在洋务运动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还没有这一方面的威胁。戊戌变法的时候,她其实还是对光绪放权了,而且光绪其实威胁很小,这个暂且不说。但是清末新政的时候,她的表现就十分的明显了,比如说预备立宪。其实要说预备立宪也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其中对于慈禧维护自己的地位的那一种决心是绝对不能忽略的。

当然,这个还不算,在她去世的时候,也是一种表现。说的夸张一点,她是在拿着大清朝为自己陪葬。全国上下最值钱的东西,最好的东西几乎都被她带到了墓里面,但是带进去就是自己的吗?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这不,大清亡了以后,慈禧的墓不是被炸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