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与愿违:宋仁宗亲政后欲效仿太祖遗志,不料西方却拉响了警报

宋仁宗作为宋朝第一个幼年继位的皇帝,一生经历可谓是坎坷无比。别人13岁时还在玩耍嬉戏,而仁宗却已经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并且还没有任何权力,刘太后垂帘听政,是这一时期的最高统治者。刘太后虽没有像武则天那样自立为皇帝,但也对权力极为迷恋,在仁宗皇帝成年后仍不归政,而是继续把持着最高统治权,直到临死前才交出了手中的大权。

仁宗皇帝终于在继位11年后,才开始履行皇帝的真正权力及义务。在刘太后垂帘下压抑了11年之久,亲政后就围绕他伟大的抱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当时最突出的财政问题下手,既停建宫观,又控制僧道数量,并继续推行真宗时期扩大科举取士的政策。但是由于刘太后留给了仁宗皇帝一个烂摊子,所以即使仁宗不懈努力也很难好转。

祭祀大典

景德五年,此时的仁宗皇帝也已经归政整整五年了,但是对于国家的各种危机不仅没有彻底清除,而且是有加剧的趋势。南郊大典是宋朝最盛大的典礼仪式,仁宗皇帝第一次参加这一典礼还是在天圣二年,即仁宗皇帝刚刚继位的第二年,此时却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了。当时的仁宗皇帝由于年龄幼小,可能并没有感觉到这些盛大的排场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亲政后,他愈发认识到这一仪式的重要性。

宋仁宗为了突出自己君权神授的地位,对此次盛典可谓是安排周密。仁宗皇帝特地让南郊礼仪使宋绶重新绘制了《卤簿图记》十卷,对大驾出行的礼仪、法物等都进行了极为详细的说明。按照宋绶的设计,这次南郊大驾卤簿需出动20061人,朝服法器等都由内务府专供。

年号突改

此次的南郊大典办的是异常的隆重,在大典上,仁宗皇帝抛出来了一个重爆消息,那就是改元,并且是将当年景祐五年改为宝元元年。这一改元是极为不寻常的,因为一般都是从次年开始,即使是老皇帝驾崩,新皇帝继位也是如此。仁宗皇帝为何要在当年就改呢?并且当时已经是十一月了,这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为何就等不了那一个多月呢?其实这里面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考察宋初历史,很多人就会想到了乾德六年,即将完成统一大业的宋太祖赵匡胤在该年的十一月改元为开宝元年。因此仁宗皇帝的突然改元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效仿开国皇帝赵匡胤,寓意着要秉承太祖的遗志,力图将国家开创一个新的纪元。

事与愿违,西部再响警报

宋仁宗宣布改元后,京城的人们都在欢呼雀跃的庆贺,并且也都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着准备。但是就在此时,一个不安的消息传到了京城开封,那就是西夏元昊反了。盘踞在西北地区的党项人是古代羌族的一支,主要以游牧为主。唐朝末年,党项族首领率兵帮助唐朝剿灭黄巢起义军,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并赐国姓——李。

五代后周时期,又被加封为平西王。宋朝建立后,党项人继续臣服于中原王朝。太宗时期,宋夏发生重大军事冲突,战争一直延续到真宗朝。宋真宗效仿“澶渊之盟”的做法,即用金钱来换取和平,与西夏政权提出了和议条件,不久就达成了合约。宋朝封西夏首领为西平王,世袭定难军节度使,每年赐金、帛各四万,茶两万斤。此后,宋夏军事冲突基本上停止了,并且按照约定双方在边境地区互开榷场,互市贸易重新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夏政权实力逐渐强大,并且新继位首领的元昊对政权长期屈从于宋朝十分不满。也将姓改了,不再姓李了,改姓嵬名氏,并且又下秃发令,恢复早已消亡的祖先鲜卑族的习俗。宋景祐元年,元昊就建立了自己的年号,并且开始试探性的进攻宋朝西北要镇环洲和庆州。但是这一时期,宋朝并不是元昊进攻的重点,他将重点放在了吐蕃、回讫身上。通过长期征战,元昊基本上控制力整个河西地区,实力强大后逐渐将眼光转向了宋朝。

仁宗的发怒

宋朝对元昊的进攻并没有妥协,也是态度十分坚决,那就是必须消灭其有生力量。两国开战,必先断其经济往来,仁宗皇帝下的 第一个命令就是取消宋夏边境的榷场,大量搜捕边境地区的西夏间谍探子,同时派大臣前往西北主持军务。此时的宋朝并未正式向西夏开战,因为元昊称帝的消息虽已经传到了宋廷,但是真假尚不可知,真正让仁宗愤怒的就是后来被称为谩书的“表章”。这道“谩书”实际上就是国书,以极其傲慢的口吻告诉仁宗皇帝,党项建国号为大夏,并且已经恢复了先祖鲜卑的习俗,希望与宋朝两国间友好往来,互派使臣。

这道表章可谓是把仁宗皇帝气坏了,在他眼中西北党项地区就是弹丸之地,他也敢向天朝示威,这是对宋朝的极大藐视,如果不将它消灭掉,那么宋朝的颜面将荡然无存。

综上,宗仁皇帝本来已经做好了要开创新纪元的准备,并且也效仿太祖赵匡胤改了年号,但是却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元昊的反叛可谓又将宋朝拖入了战争的漩涡,使宋朝的财政赤字再度加剧,各类矛盾逐步激化,客观上加速了王安石变法的到来。

参考文献

①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③徐松:《宋会要辑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