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寧,有一種“天作之合” 叫“紫雲英與水稻”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

萬物復甦正當時

在農田裡、水渠邊、果山上,

紫雲英競相綻放……


匯聚成一片片紫紅色花海


微風輕拂,紫色波浪隨風起伏

春日的田野顯得分外美麗

有句詩叫“化作春泥更護花”

紫雲英就屬此類

在花開絢爛之際

它卻毫不猶豫地奉獻自己

紫雲英的奉獻

在於化身為泥滋養大地。


作為農業大縣的建寧

紫雲英與水稻等農作物關係密切

原來,紫雲英喜好溫暖、溼潤的氣候

對土壤沒有特殊要求

是傳統的綠肥作物

而建寧田野裡大部分都種植水稻

水稻根系發達、吸肥力強,易導致土壤硬化

二者相遇,便是“天作之合”

紫雲英長在稻田裡,有五大好處

一是用肥少了

二是雜草少了

三是土質鬆了

四是水稻產量提高了

五是水稻品質提升了


這是怎樣實現的?

答案就在花上

花的根部分佈著許多不起眼的小顆粒

能吸收空氣中的氮和二氧化碳

依託根部的固氮瘤,形成磷塊

每年10月,在水稻收割前

紫雲英種子便已播撒到田地裡

次年插秧前,田裡犁地

紫雲英和著泥土融進地裡

作為養料滋養水稻

紫雲英作綠肥

比農家肥更加清潔健康

還能減少化肥對土壤造成不良影響

有效促進水稻田生態平衡

2016年以來,建寧縣持續抓好冬種紫雲英工作,累計種植紫雲英17萬畝,不僅提升了耕地質量、推動化肥減量,還美化了田園鄉村,促進節本增效。

2019年,建寧縣建立冬種紫雲英百畝示範片11個,帶動全省推廣冬種紫雲英3萬畝,播撒紫雲英種子27.4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