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真有其事?仁宗皇帝,还是一个好皇帝


历代评价:

仁宗之称盛治,至于今而闻者羡之。帝躬慈俭之德,而宰执台谏侍从之臣,皆所谓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

——王夫之《宋论》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宋朝也在这代君王之时达到全盛。 期间仁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 士农乐业,文武忠良。被后世誉为“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历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尤以“嘉祐之治”为多。



在他的统治期间,他似乎什么也没做,只是假装糊涂,但他能带许多著名的官员和将军登基。

1063年4月30日,赵祯逝世,享年54岁。宋仁宗是宋朝42年来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关于宋仁宗,历史评价很高:他在位期间,有许多著名的将军,如主张改革的范仲淹、善于破案的包拯、善于打仗的狄青、从事古代文学运动的欧阳修、研究指南针的沈括,都出现在这个时期。历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仁爱、父权制和繁荣”。

那么,宋仁宗是如何成功执政的呢?

在我看来,他什么也没做。他是这个伟大时代糊涂的创始人。


第一,生活经历“糊涂”。

宋仁宗的人生经历也许你并不熟悉,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你却很熟悉。

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原为刘皇后的侍女。后来,她受到了贞宗皇帝的宠爱,成为了一个小妾。不久,她怀上了仁宗皇帝。因此,一直无法生育的刘皇后坐不住了。她干脆抢仁宗抚养自己的女儿。当时,李宸妃的地位太低,不能生气,不敢说话。最后,她很沮丧。

刘太后去世,宋仁宗掌管。不久,一位大臣告诉仁宗皇帝他的母亲是谁。当时仁宗皇帝坐不下来。他说他一向孝顺。结果,他不知道他妈妈是谁。

宋仁宗下令包围刘家宅,另一方前往李宸妃墓开棺验尸。没想到,打开棺材时,他看到在水银的保养下,李宸妃的尸体栩栩如生,皇冠上的衣服和饰物都是按照太后的规格安葬的。仁宗没有立即感到困惑,下令平息此事。其实,这要感谢吕夷简。刘皇后应该这样做,是他的主意。

从宋仁宗的现实生活经验看京剧《狸猫换太子》


其二,仁宗与前朝君臣的关系也相当“糊涂”。

仁宗十三岁即位,受刘太后控制。但刘皇后死后,他掌管仁宗,但他仍要听大臣的许多话,即使他想留下更多宫女来充实皇宫,也要接近大臣。

比如,当时的大臣王德就给仁宗献了一批宫女。仁宗想留下来,但当时的谏官王肃找到了仁宗。王肃一来,仁宗就知道他是来讨教的,所以王肃还没来得及开口,仁宗就说你是王丹的儿子,我是真宗的儿子。我们的关系不同于其他人,我们可以被视为世界的朋友。王苏说:“我想告诉你的是距离和距离的问题。”。意思是陛下做了这么多后宫,和他们的关系很密切,和我们大臣的关系也很遥远。仁宗设置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没有成功。最后,他让所有的宫女都退休了。


第三,仁宗对新政和战争也采取了“糊涂”的态度。

让我们从新政开始。

庆历三年,范仲淹到仁宗,根据北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十条改革建议。宋仁宗看了一眼,赞不绝口。他马上说:好的!放手!后来,范仲淹立即受命参政,轰轰烈烈的清利新政开始了。

事实上,范仲淹对宋仁宗的态度可能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宋仁宗的态度还有后半句话,就是放手。如果不成功,就放手吧。

因为范仲淹的改革触及了旧官僚贵族的利益,受到严重阻碍,范仲淹等人很快被赶出了法庭,轰轰烈烈的清利新政只持续了一年零四个月。


仁宗五年,西夏李元浩脱离宋朝,自立,立下国书,请仁宗承认。一时间,法庭上的人都很兴奋。仁宗皇帝立马说:“打仗!”!放手!李元豪被诏书逮捕,韩琦被任命为陕西省征兵师。宋夏战争开始了。

其实宋仁宗的态度还有后半句话,那就是放手打,如果打不赢,就谈和平。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战役后,宋代损失惨重。当然,西夏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后,谈判达成了。宋朝给了西夏钱币,西夏再次成为宋朝的大臣。它被称为“清丽和谈”。宋仁宗的关门态度正好符合历史发展的惯性膨胀规律该收手时就收手。


第四,宋仁宗是一个喜欢听枕边游戏的“糊涂”皇帝。

宋仁宗上台后,最受宠爱的妃子是张妃子。张贵妃的舅舅张耀祖受到侄女的宠爱。他被任命为第三任秘书长,最高财务干事,负责一切事务。后来,他遭到了规劝官包拯的弹劾,仁宗不得不下令免除张耀祖的三任书记职务。然而,为了安慰张贵妃,他奉命成了大官。

因此,包正得知这一点时,仍然不愿意放弃。仁宗虽然不高兴,但其实也不比包拯多,只好免去张耀祖的玄惠使。

就这样,张妃子不高兴了。她总是给仁宗一个枕边风,帮助他叔叔恢复官职。很长一段时间后,仁宗认为包拯已经不关心了,于是秘密任命张耀祖为玄会使臣。不想包拯马上知道,来跟仁宗争辩。

皇帝回宫时,张公主看见了仁宗皇帝。就在她正要张嘴的时候,仁宗皇帝立马喊了一声:“你不知道包拯是谏官吗?今天在大厅里,包拯的口水溅到了我的脸上!”最后,他只能听从包拯的。


纵观仁宗王朝,有那么多的“糊涂事”。但这种“糊涂”恰恰是掌握为王之道的诀窍。看似掌权者无所作为,但它充分调动了国家机器的每一部分,使机器有序运转。

相比之下,仁宗的孙子宋神宗比他的祖父活跃得多。

如果只关注局部,往往会错过全局。这也是仁宗神宗故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