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牛李党争:牛党争赢了面子,争丢了唐朝立朝之本,终致覆败

唐朝是我国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可是这个强盛的朝代也没有摆脱历史的圆周律:朝代末代的腐败与无能。今天就给大家讲讲那段历史的一段故事——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

众所周知,唐朝之前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而魏晋南北朝一个最重要的历史遗留就是门阀贵族。门阀贵族似乎在唐朝的时候并没有多么突出,但是在唐朝后期的时候,由于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从而导致魏晋以来的士族们又重新发展了起来。只不过,这次士族扮演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角色。

唐朝中后期,朝廷上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是重视礼法的士族势力,另一派是非士族进士出身,比较喜欢文辞诗赋的大臣们。前者由于以李德裕为首,所以称之为李党。后者则以牛僧孺为首,所以将这一派又称之为牛党。这次党争,自宪宗朝开始,一直到宣宗朝结束。这次党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又是怎样?最后又是怎样结束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党争序幕

公元808年,一场科考案件掀开了这次党争的序幕。这次科考案后,牛僧孺被充当为藩镇幕僚,这实际上就是贬到地方,而当时的宰相李吉甫泽在这次科考案中占得优势,在朝廷上的权势更加大。这次的科举案已经把两党的脸皮给扯破了,两党的争斗正式开始了。


科考案

早期,两党的争论主要是围绕对当时藩镇叛乱所采取的态度,宰相李吉甫等李党人主张,对于这些叛乱的人要进行武装反击,可是另一派以李逢吉为代表的却是认为事不能变大,宁可息事宁人也不能展开大规模的战争。这时,朝廷上的两股势力是争得你死我活,谁也不让谁。

可是封建王朝谁说了算?当然还是皇帝说了算,当时执政的皇帝是唐宪宗宪宗,此人十分的勇武好战,所以他坚决支持主战派,也就是说,宪宗主张平叛。主战派这时占据了上风,而且这时又出现的一件事情更是坚定了皇帝的主张。

元和初年剑南刘辟谋反,李吉甫等主战派向宪宗献计。事情过后,李吉甫因平叛有功被封为赞皇县候和赵国公。可人家李吉甫不仅仅在这件事上有功劳,而且在他当宰相的时候,仅仅用一年时间就将48个藩镇中的大部分进行调换藩帅,这极为有力的抑制了藩镇势力的扩张。


(李吉甫)

于是在元和年间,尽管藩镇的势力有所扩展,但是在皇帝支持的李吉甫一派的制约下,使得藩镇与中央的矛盾没有成为朝廷的主要矛盾,而且,这时两党之间的斗争还仅仅在初期,各党派集团内部利益网链还未形成,而且,前文说的两党代表人物,牛僧孺等人这时还没有掌权,他们对于朝廷政治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前期,李党的势力要远超牛党,可是随着时间发展,时局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牛党崛起

矛盾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升级。在长庆元年,也就是公元821年,这一年的进士考试,由于有很多权势的后代或者亲人参加科考,再加上那些平民书生。科举究竟选举谁,录取谁,成一个争议?最后,权势贵族一派占据上风,进入殿试的大部分都是达官显贵。

牛僧孺

殿试时,当朝皇帝穆宗进行考试,可没人想到,原榜14人中仅仅三人勉强及第。对于此事,穆宗极为恼怒,认为科举乃国家大事,竟如此草率选举,于是李党的李宗闵等人被贬官,被贬官后,李德裕与李宗闵分道扬镳,牛党势力渐增。牛李之争又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后来到了大和五年,牛僧孺已经成了当朝宰相,他对藩镇的态度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安抚,可是朝廷中还有一人时常与他作对,那就是李德裕,由于他在会昌年间帮助唐武宗平定了泽潞刘稹,所以,尽管他已不是宰相,但是选用将帅等的权力,却都由他一人决断。


李德裕

牛李之争,随着两党争斗的不断演化,从而进入白热化阶段,两党分别在以下方面采取不同或根本对立的态度。

一、在科举考试方面,李党针对当时科举制中的一些弊端,尤其是科举制中测试诗赋内容是极为反对。李党认为一些诗词纯粹只重华丽,不重实际。这样根本选举不出经世致用的人才。而且李党还针对一些考试的流弊现象提出了改革主张。可是牛党的态度与李党却正好相反。牛党采取把持科举的方式将选官用官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甚至不惜通过营私舞弊,来抢占朝廷员缺,将大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牛党

二、在吏治方面,李党主张的是精简机构,裁汰冗官,支持通过精简官员,来提高官员的素质,减少官员的数量,从而可以减少财政支出,将更多的钱用到刀刃上。可是牛党主张的是广辟仕途,试图扩充吏源,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自己集团的势力范围,从而在朝廷上有压倒对方的能力。

三、在宗教方面,李党主张反对佛教和修建寺院,但是牛党的主张则恰恰相反,他们希望通过发展佛教寺庙等来进一步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不难得出李党、牛党的主张是完全相反的。两个党派根是不可能共存的。如果我们根据历史朝代兴衰规律,通过以上两个党派的不同主张,我们不难得出李党的主张,实际上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而牛党,为了自己党派的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是根本不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

可是没有让人想到的,在后来的会昌年代,牛党的势力进入了全盛时期,最终在牛党的运作下,李党等人纷纷遭到斥逐,最后大都死于非命,至此,朝廷上形成了牛党专权的形式。牛李党争最终以牛党的胜利而告终。

牛党争赢了面子,却争丢了唐朝立朝之本,。最终也是牛党这一伙人,把唐朝推向了灭亡的深渊。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分享和关注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