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狠话?


来源:朝文社(ID:ailishi777)

历史提问: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狠话?

答:比起中国古代史上,如“虽远必诛”那般让人热血沸腾的“狠话”,在中国从落后挨打到艰难“站起来”的近现代史上,却也有几句另类的“狠话”,让人或叹息或感动,却更值得深深思考。

一、道光皇帝旻宁:总须我兵大获胜仗,使英人自己悔祸,将戎首义律明正典刑。

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什么会败?后人常说清政府“软弱无能”。但“软弱”这事儿,大清道光皇帝旻宁,必然会愤怒表示不背锅。

比如1841年3月,当英军迫近广州时。道光帝就给前线下达了死任务:“总须我兵大获胜仗,使英人自己悔祸,将戎首义律明正典刑”——不但要打胜仗,还要打得英国人闻风丧胆,把那个英国领事义律也抓起来杀头。

这话,放得够狠,气魄豪气千云。但是,却是建立在道光帝对敌人错误的认知上。

(道光皇帝旻宁)

鸦片战争打响后,面对“船坚炮利”的英国侵略军,焦头烂额的官员们,却是能糊弄就糊弄。英军兵临大沽口时,直隶总督琦善就谎称英军是来“诉冤”的。英军在浙江烧杀抢掠时,两江总督伊里布的奏报里,却写满了英军抱头鼠窜的败像。于是道光帝心中的“英夷”,还只是一群小海盗。一听这伙“贼匪”要打广州?这自然龙颜大怒,狠话放出。

更讽刺的是,收到这番狠话的广州清军,接下来又被英军打得灰头土脸,交了一大笔钱才换来英军暂时退兵。可执掌前线战事的靖逆将军奕山,却再接再厉继续吹,左一句烧毁英军“大兵船二只,大三板船四只”,右一句“将数名洋人震落水中”。甚至还有“白衣女神”下凡,一通“展袖拂火”,让英军火炮分分钟变了哑巴……

如此精心描绘的“战争大片”,真让道光帝有了“大获胜仗”的美好感觉,还大夸奕山等人“足以大快人心”。接下来的战事里,清军继续被胖揍,各级官员越挨揍越海吹,

直到英军兵临南京,吹得牛实在圆不下去,这才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签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坑惨大清的,除了技不如人的船炮,更重要的,就是这道光帝亲手造成的,“糊弄成习惯”的歪风。

二、左宝贵: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也!

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骤然爆发,此后才一个多月,清朝陆军就在朝鲜一溃千里。是年9月,日军迫近平壤城。撒腿跑了好几次的清军主帅叶志超惊慌失措,与各路将领商量继续跑。却唯独左宝贵将军,愤然发出一声强音:“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也!”

要跑,你们这些怂包自己去跑。这座关乎战局的平壤城,就是我作为军人,誓死守卫的家乡。

(左宝贵将军)

在当时怯懦腐败成风的晚清淮军将领里,时年57岁的左宝贵是个出名的“另类”。这位穷出身的山东硬汉,素来以廉洁忠勇著称。而在平壤告急,主将叶志超腿软的危急时刻,这位硬汉也慷慨站了出来,扛起了防御平壤的重任。

接下来,就是整个甲午战争里,清朝陆军难得的热血一幕:9月15日拂晓起,防守平壤城北的左宝贵,面对五倍于己的日军,展开了浴血厮杀。他苦心打磨出来的“奉军”将士,与日军在平壤外围展开了激烈争夺,多次打到白刃战。哪怕友军江康仁部仓皇跑路,陷入重围的左宝贵依然在牡丹台上亲自操炮,拼死阻击日军,直至倒在日军的炮火下。以一腔热血,他兑现了“此城为吾冢也”的承诺。

而这场激烈的争夺战,也几乎成了甲午战争的又一节点:日军虽艰难夺取牡丹台,却付出了不小的伤亡。粮食弹药也濒临枯竭,几乎无力对平壤内城继续进攻。照着藤村道生《日清战争》的记载,当时日军已是强弩之末,只要清军能再坚守两天,日军只有“放弃围攻,实行退却”。

壮烈殉国的左宝贵将军,为惊慌的清军,打出了大好的取胜良机。

可是,面对如此大好战局,叶志超等主将们,早已吓得顾不上。就在左宝贵将军壮烈殉国的当晚,即9月15日晚8点,叶志超就招呼各路清军撒腿跑路,跑还没跑掉,几乎都跑进日军的口袋里,被凶残的日军一路追杀。平壤城,这座关乎甲午战争大局的坚城,竟以这种荒唐的方式,落入了日军手里。平壤仓库里的五十多万发子弹与数千石粮食,更给近乎枯竭的日军,来了一通“大补血”。

为什么历经洋务运动的清军,依然逃不过挨打的命,至少一个原因实实在在:如左宝贵这样的英雄,太少太少。

三、张自忠:我不管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我总要拼命地干一场,做一个榜样给人看。

1939年夏天,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回重庆述职,他特意去看望了同在重庆的老上级冯玉祥。二人彻夜长谈时,张自忠将军突然神色凝重,给冯玉祥说出了这样一番誓言:“不管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我总要拼命的干一场,做一个榜样给人看。”

在冯玉祥的记忆里,第二天清晨,说过了“狠话”的张自忠向自己告别时,他更做出了惊人的举动:郑重的跪倒在地,向自己连连磕头,然后洒泪而别,再赴抗日前线。冯玉祥将军明白了,这不止是告别,而是诀别!张自忠,这位自己当年亲手栽培的爱将,这一次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再赴抗战沙场……

(张自忠将军)

仅仅不到一年后,即1940年5月,身为33集团军军长的张自忠将军,亲率两千将士东渡襄河,把凶残的日本第13师拦腰截断。在多次重创日军后,他们陷入了六千多日军的重围里。1940年5月16日下午,在击退了日军九次进攻后,战至最后八人的张自忠将军头部中弹。这位有着“活关公”美誉的抗日英雄,壮烈殉国。

血战到底的气概,也叫凶残的日军,战斗结束后竟向他的尸骨郑重敬礼,日本电台也发出感慨:“实在不愧为军民共仰之伟丈夫”。

比起他生前曾遭受的“汉奸”污蔑,而死后举国同悲的哀荣。他更让后人动容的,还有那声“枪不如人,炮不如人”。并非中央军嫡系的张自忠,统帅的多是装备落后的“杂牌”,面对的却常是日军的精锐。每一次血战,他都是这般搏命式的打法:临沂战役里,率59军以夜战肉搏战死磕“皇军之花”板垣师团。潢川大战里,他冒着日军毒气坚守阻击。每一战,都几乎以触目惊心的伤亡,主动赴死的方式,给骄横日军狠狠打击……

在那个“枪不如人,炮不如人”的1940年,这个中国抗战最困难的年代,他的抉择,何尝不是多少军人的抉择——明知不敌,慨然赴死。抗战的荣耀,正是多少这样的英雄,浴血换来。

四、袁仲贤:英舰未履行其应尽的责任之前,我不拟讨论其安全驶离的问题。

1949年4月19日,渡江战役前夜,英国护卫舰“紫石英号”野蛮闯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防线,并嚣张炮击解放军阵地,然后就遭到了解放军猛烈的炮火回击:“紫石英号”被打得重伤搁浅,跑来救援的英舰“伴侣号”也被打的重伤逃窜,随后气势汹汹跑来“复仇”的英国巡洋舰“伦敦号”和护卫舰“黑天鹅”号,也被打得抱头鼠窜,就把“紫石英号”给“闪”在长江里,是为震惊世界的“紫石英号”事件!

事件发生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义正辞严驳斥了英方的谬论后,理屈词穷的英国人,不得不于5月24日坐下来谈判。面对英方提出的“紫石英号安全驶离”问题,中方谈判代表袁仲贤却一句回怼:“英舰未履行其应尽的责任之前,我不拟讨论其安全驶离的问题。”

(袁仲贤大使)

只要对比一下民国时期,几次类似事件,就知这句回怼有多“狠”:1927年3月24日,悍然干涉中国革命的英美军舰炮击南京,造成两千多军民死亡,史称“南京惨案”。惨案发生后,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如何应对?却是低声下气,向制造惨案的英美各国赔礼道歉加赔钱。没办法,人家有内河航运权,军舰可以大摇大摆的来,说打就打。

但在即将诞生的新中国面前,这个“好日子”终于结束了:你挑衅?大炮招呼!外交讹诈?条条驳斥。搁浅快三个月的紫石英号,最后还是靠着台风掩护,撒丫子跑路逃命。伴随着它的滚蛋,西方列强享受了一个多世纪的“特权”,就此结束。

(英国紫石英号)

在新中国的前夜,这一声狠话,

却昭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事实!

参考资料:冯士钵《道光传》、《屈辱的岁月,奋斗的征程》、谭汝为《抗日雄杰张自忠》、吴化,张素林《紫石英号事件中的外交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