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和汪精卫,为什么现在骂张学良的多呢


我国在近代历史有这么两个人非常的特殊,那就是汪精卫和张学良。

汪汉奸

早期的汪精卫可以说是革命人士中的典型了,尤其是在刺杀载沣之后,被捕时。清廷审判后,决定对汪精卫处以“大逆不道,立即处斩”,此时的汪精卫豪情迸发,决定慨然赴死。于是有了这首《慷慨篇》: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那时的汪精卫是多少进步人士的崇拜的对象。

反观张学良,在“皇姑屯事件”后,从一个纨绔大少迅速接手东北军,并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简称“东北易帜”。这时少帅的名字响彻天际,成为了一个英雄。

小六子

可他们的转折点都是在“九一八”以后。

“九一八”之后,汪精卫越走越远,最后成了不折不扣的大汉奸。而张学良在“九一八”后,放弃东三省的土地,放弃了东三省的百姓,更放弃了东北军的物资,具统计被日军掠夺的军用物资如下:飞机:262架,舰艇:30多艘, 军用汽车2300辆、火车及各种车辆5000辆,坦克:60辆,各种口径山炮、野炮、平射炮、速射炮、高射炮、加农炮:1500门 迫击炮:2000门

手提式机关枪、丹麦式机关枪、捷克式机关枪、伯尔格罗机关枪、骑兵机关枪等:4000挺

、马枪、连珠步枪、毛瑟马枪、毛瑟步枪、曼利夏马枪、曼利夏步枪、斯边谢尔马枪、来福枪、洋台枪等:120000支, 各类炮弹257900发、子弹74523900发、地雷上万颗、火药440000斤。

那么张学良丢失东北,汪精卫更是大汉奸,为什么骂张学良的人更多呢?

因为汪精卫的汉奸确定无疑,已盖棺定论,无论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也不能为他翻案。因此,对于汪精卫而言,他的汉奸身份和行径都是没有争论的。

而张学良则不同。张学良在民国期间的种种作为,包括丢失东三省和发动西安事变,争议极大,因此也给了大家争论和讨论的空间。张学良的最大争议之处在于:在历史课本上,张学良被认为是一名爱国将领。

​而他不放一枪,拱手将东北三省让给日本的卖国行径,使很多人感到不齿和痛心,对他爱国将领的身份十分不认同。因此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人骂张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