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不济加疫情拖累,二手车电商该如何顺利“过冬”

近日,根据乘联会最新统计显示,由于受到疫情拖累,全国2月份累计售出25.2万辆,同比去年暴跌78.5%,而全国绝大部分的经销商4S店,在2月份的前三周基本上都是0销量,由此我们不难想象连新车的销售都这么艰难,那二手车市场呢,还有那些二手车电商呢,它们又该如何生存下去?

前不久,一张疑似优信集团给员工的停工待岗通知在网上流传,该通知显示,因优信公司经营遇到困难,员工的岗位暂无工作安排,经公司讨论决定,于2020年3月1日安排停工待岗。其实,众多二手车电商之所以采取的一系列停工、裁员、减薪,其背后是业绩的连续亏损,资金的难以为继。

之所以形成这一困境,无外乎是目前的二手车仍然需要人为在线下进行实地完成,而上汽大通数字营销高级经理的武同青也曾提到“二手车太多的业务依赖于线下,这次疫情影响导致经济的不景气,大家换车周期加长了,没有业务量只能减人减薪”。此外,尽管二手车可以降低消费者的购车压力,但二手车本身就自带许多不确定的质量因素,使得一些标的价值很大的产品,用户交易仍然会更加谨慎,而这些都是二手车电商的无奈之处。

当然,不仅仅因人员复功率低和消费购买力不足导致二手车电商头疼,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货源,大搜车CEO姚军红表示“受疫情的影响,二手车肯定会低迷。因为二手车的最大制约是货源,车出来都卖得出去,就是价格高低的问题。现在是货源没有了。”的确,受到疫情影响,没有二手车货源的电商就没了资本,即便消费者在家想要拿出手机查看喜欢的车型,但也是千篇一律,难免导致客源的流失。

除此之外,几家二手车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商业格局,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平台竞争趋于白热化,二手车电商已逐渐背离“轻资产”的商业营销定位,大规模布局线下实体店或许能招来消费者的信任,但人员成本、门店租金等成本支出同样巨大,当营销不景气时亏损额就会激增,那么这种商业模式是否有问题就显而易见。

写到最后:

自2018年开始,国内整体汽车市场一直处于下滑阶段,而今年这场疫情更是给市场来了瓶“氮气”使其一下子掉进了冰窖。虽然疫情会促进消费者在疫情结束之后的购买欲,但想要顺利“过冬”恐怕不仅仅是裁员、减少成本支出,更重要是的如何改变“变味儿”的商业模式,重新发挥二手车电商的“轻资产”优势,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力量加强线上平台的营销力度,在配合线下对车辆的严格品质管控,或许还能让部分二手车电商挽回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