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作为贾府唯一的“警醒”之人,为何在前八十回不让宝玉和宝钗定亲甚至完婚呢?

画江湖QQ


清醒吗 清醒的话不会被自己那个凶残的老婆牵着鼻子走。清醒的话不会害怕自己那个虚伪的老婆。

贾府跌入末路 这个号称最清醒的人养着一群闲人。怕老婆 不敢揭发老婆干得那些丧尽天良的事情 甚至在王夫人私藏被抄家的甄家家财都不敢发声音。在这些大是大非关系到贾家生死存亡的事情上都不敢发声音。儿子的结婚对象 自然更加不敢发表意见了。

从行里字间 处处透露贾政对薛家的不满。但是他怕老婆呀 只能拖着躲着 企图希望薛家自动离开。他亲口说 他看中两个丫头给两个儿子 但是现在不急 过几年。

他所谓的现在不急 因为薛家的薛宝钗急了呀 年纪大了 到了谈婚论嫁找婆家的年纪了。

他企图希望薛家赶快给薛宝钗找个婆家 赶快离开。但是这种死了亲爹的商户家闺女 同样京城其他皇权富贵人家看不上看不起。


上海张雯


宝黛姻缘和金玉良姻,贾政更支持哪一个?曹雪芹对此还真有暗示。做为贾家唯一坚持“诗书传家”的人,贾政最好的坚持了贾家从“武功传家”向“诗书传家”转型的规划。用“觉醒”来形容贾政,并不为过。为子孙计,贾政对林黛玉的好感远比薛宝钗多。这从他选择李纨做儿媳妇就能看出来。下面简单聊聊。



第一,转型失败的贾家

贾家武功出身,宁荣二公浴血沙场,为贾家子孙挣得五世富贵。宁荣二公时代,四王是皇室成员,贾家一门两公堪称王朝第一家族,位极人臣。

宁荣二公死后,第二代一等将军贾代化出任京营节度使,拱卫京城安全,手握大权军中大佬。贾代善平袭荣国公,没说他具体任何职,但一二品的实权军方高官跑不了。

贾家转型在第三代,原本应该继承二品将军的贾敬不但放弃了爵位,还科举考中了乙卯科进士,贾赦淘气也是从小读书,贾政更因酷爱读书,被爷爷荣国公喜欢(冷子兴语),贾家更兴办私学教育子弟读书,兴儿都说贾家爷们除了贾宝玉,没一个都是十年寒窗(虽然不如不读),都代表贾家从“武功传家”到“诗书传家”的转型。

贾家嫡系到第三代主要分三房,宁国府单传,贾敬自己学习好却教育不好子孙,转型失败。贾赦袭爵一品将军,不学无术,儿子贾琏也不爱读书,转型也失败。唯有贾政,侥幸继承了荣国府,与贾政一人袭爵,一人袭爵产。贾政自己爱读书,教育子孙都必须读书,是对贾家转型最坚持之人,也深知贾家富贵传家不久长,唯有“诗书传家”能自救,为此,他选择儿媳妇的时候,更倾向“书香门第”。



第二,贾珠娶李纨,代表贾政选儿媳妇标准

李纨是贾政为长子贾珠选的儿媳妇。这个儿媳妇了不得。李纨出身国子监祭酒之家。天下除了孔门,是最清贵的家庭了。国子监祭酒四品官,看似不大,实则是中央核心人员。哪怕首辅、尚书见到国子监祭酒也要客客气气,因为他们曾经大多也都是国子监的监生,要称国子监祭酒一声老师。国子监祭酒堪称天下师表。

李家家学渊源无人不读书。李纨父亲李守中认为“女子无才便有德”,“有德”二字代表李家摸到了比“诗书传家”更高的“道德传家”的门槛。李纨能够在丈夫死后“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正是李家传承的德!

贾家能娶到李纨算祖坟烧高香,李纨最终也不负期望,为贾家保留了复兴的火种贾兰。哪怕贾家被抄家,贾兰依然科举高中,令贾家死灰复燃得以复兴,证明贾政“诗书传家”选择的正确。而宁国府贾家长房和贾赦荣国府长房都一败涂地!



第三,贾政更喜欢林黛玉而非薛宝钗

宝黛姻缘和金玉良姻看似不过贾母、王夫人、薛姨妈之间的争持。实则并不然。背后还有贾家和王家之争。

贾母坚决不同意娶薛宝钗,除了薛家商人门第不好,出身太低,还有一个原因是一旦薛宝钗做了贾宝玉妻子,荣国府等于彻底被王家人把持控制。这也是贾政不愿意看到的。

贾政对宝黛姻缘和金玉良姻一直不置可否。做为荣国府当家人,他有自己的选择。如果有更合适的联姻对象,贾政绝不会选择林黛玉和薛宝钗。

若要只从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选择,按照大儿媳妇李纨的标准,林黛玉及格,薛宝钗不及格。

第十七回,贾政其实对林黛玉和薛宝钗有过间接评价,是曹雪芹“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设定。

贾政笑道:“这一处(潇湘馆)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
贾政笑道:“倒是此处(稻香村)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
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衡芜苑),无味的很……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

大观园修好后,曹雪芹设计贾政对林黛玉的潇湘馆,李纨的稻香村和薛宝钗的衡芜苑分别做出点评。其中,稻香村评价最高,“有些道理”代表贾政完全认可。潇湘馆次之,“不枉虚此一生”寓意个人追求。衡芜苑最差,先“无味”再“有趣”虽态度转变,到底先入为主。


第十七回林黛玉、李纨、薛宝钗还没有入住大观园,贾政的此番对房子的评价,代表他对三人的间接评价。与三人出身门第有直接关系。李纨最清贵,林黛玉次之,薛宝钗勉强算世宦名家,商贾出身注定不入流。

贾政坚定诗书传家,必然对儿媳妇人选精心挑选。林黛玉书香门第,父亲林如海探花郎读书人表率。远强于薛宝钗商贾铜臭。贾政对贾宝玉说“若能月下在此读书,不枉虚此一生”,代表林黛玉是良配,对贾宝玉传承“诗书传家”更有帮助。薛宝钗“无味”代表“鸡肋”,聊胜于无,“有趣”是发现个人品德高尚,可惜与家族传承差了很多。

古人推崇“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三世而斩”。不巧的是,以王夫人贾元春为首的反对派选择金玉良姻,致使林黛玉代表的“诗书传家”没能嫁给贾宝玉,远嫁异国香消玉殒。而薛宝钗嫁给贾宝玉,贾家正好富贵三代而亡!正是曹雪芹设计“金玉良姻”的意义。贾政其中犯了很多错误,好在李纨替贾家培养了贾兰一脉,证明贾政的坚持有意义!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君笺雅侃红楼


贾政并不是警醒的人,是个糊涂人,贾府就是败在他的手里,对贾母愚孝,不管对错一味听从,不予规劝,对小老婆只知溺爱,不识人,管家贾琏经常贪污家里的钱,王熙凤更是该省的不省加大家里的费用,加速了家败,对子女教育不得法,只知责打不知讲道理,身为一家之主应该对家败负主要责任。贾政对贾宝玉的婚事大概有自己的考虑,他不见得认为薛宝钗是合适的儿媳妇,所以从来不提这件事,


增慕


造成宝钗与宝玉成亲,贾政没有意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贾政受封建教育,非常孝顺,贾母决定的事情,他权力执行,不更母令。

其二,贾政的心思全都放在怎样在朝廷中站住脚,来维持贾家永世荣宁,家中之事从不过问,王夫人也有能力,贾政比较放心王夫人的决定。

其三,王夫人,王熙凤,贾母经常在贾政面前夸奖薛宝钗,贾政观察宝钗识大体,积极仕途,维护家业,身体健康,宝钗与贾政的思想境界基本一样。

把宝玉交给宝钗贾政是很认可的。


樸寧


《红楼梦》本来就是一部封建社会时代的抨世著作 ,作者用巧妙手法以一小镇环境富贵人家之间所发生的家庭小事,展现当时封建社会存在种种矛盾的缩影。

封建社会的婚姻基础是受贫穷富贵这对矛盾着的物质概念所束缚,嫌贫爱富思想根深蒂固。作者把賈政对二宝的婚事安排在八十回以后来写,是想把《红楼梦》巨著主要情节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放在八十回前来叙述,是为了更好的地吸引读者 ,把人引入爱情纠葛如梦非梦的生活境界而陷入沉思纯情之中,看完了上回急想看下回 。

可怜呀林妹妹?当闻讯到了宝玉和宝衩结婚喜事儿,悲恨交加,无力抗争,…………?


侗岭歌飞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矛盾的,贾政的“警醒”,和他给宝玉宝钗定亲完婚有什么联系吗?难道贾家警醒的人,就要让宝玉宝钗完婚?

其次,题主说的“警醒”,应该是说贾政看明白了家族正在一天天衰败下去。既然贾政都意识到家族在倾颓了,那么他不是应该想尽办法力挽狂澜吗?要力挽狂澜,最好的办法难道不是培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吗?

按照宁荣二公托付警幻仙姑时说的话看来,贾家唯一有希望的继承人就是宝玉了。所以“警醒”的贾政最应该做的是赶紧把宝玉培养起来。实际上贾政也在培养宝玉,逼他读书上进,逼他会达官贵族。

在得知宝玉作出调戏母婢,以至于母婢自杀,以及私藏忠顺王爷的戏子琪官后,贾政气得把宝玉往死里打。他恨铁不成钢的内心里,其实更怕的是宝玉给贾家惹祸。

正因为贾政警醒,所以他才迟迟不给宝玉放屋里人,怕的是耽误宝玉读书。同理,他迟迟不给宝玉定亲,自然也因为怕早婚影响宝玉读书科举。

所以不管贾政心里到底看上谁做儿媳妇,出于给家族培养接班人的目的,他不会早早给宝玉定亲,更不会早早让宝玉宝钗大婚。


木石红楼


贾政是一个古板的士大夫,他以振兴家族为己任。为此,他不再诗酒放诞,归于正途。

贾政对宝玉的婚姻有自己的安排,在妻妾人选上,贾政都有自己的主意。



前八十回,贾政之所以没有给贾宝玉定亲,是因为王夫人和王子腾的原因。

贾府当初接林黛玉进贾府,就是把林黛玉当成了人质,让林如海不得不和贾府绑到一条船上。

贾敏死后,林如海完全可以另寻同盟,但是林如海为了黛玉有一个好的归宿,让贾母当奶奶婆婆,能多照顾黛玉,林如海才同意让黛玉进贾府。贾府也保证让贾宝玉娶林黛玉为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黛玉10岁时,林如海死了。黛玉没有了靠山。王夫人要悔婚,娶宝钗为儿媳。贾政不同意宝钗,但是碍于王子腾,贾政对宝玉到底娶谁,没有明确表态。但是实际上,贾政喜欢黛玉,不喜欢宝钗。原因如下:

1.贾政喜欢读书人。

贾政无论是女儿找婆家,还是儿子选媳妇,都喜欢读书人家的女儿。

儿子贾珠选媳妇,选的就是读书人的女儿李纨。



贾政不同意迎春嫁给孙绍祖就是因为孙家不是书香门第。

林家即是钟鸣鼎食人家,又是诗礼书香之族。娶黛玉,是贾政始终赞同的。

2.娶黛玉为儿媳,对贾府的名声有好处。娶宝钗,有损贾府的名声。

薛宝钗虽然才华出众,但必竟是商人出身。如果宝玉娶宝钗,给贾政的同僚第一感觉是贾府没落了,只能娶商人之女。贾府目光短浅,贪图薛家的财产。



再说了,傅试的妹妹,不管怎么说,也比商人之女地位高一点。傅秋芳都没有人爱娶,何况薛宝钗?

傅试跟贾府交往存了让妹妹嫁宝玉的心思,可是贾政根本没瞧起傅秋芳。官宦之妹贾政都没瞧起,怎么会瞧起商人薛蟠之妹?

才学与地位比,不值一提。好多文人才子与青楼才女诗词唱和,爱慕其才华,可是有几个人娶她们为嫡妻了?他们宁可娶不识字的高门贵女,也不娶才貌双全的名妓。

宝钗即使才华横溢,在婚姻上,也不会有多少加分。因为林黛玉的才华与宝钗不相上下。



3.贾政骨子里与宝玉是一样的人,他喜欢女人的类型也应该与宝玉一致。

贾政与林如海关系很好,他们都爱贾敏,爱屋及乌,因此贾政也爱黛玉。

从黛玉题写的大观园的楹联,贾政和元春一字未改来看,他们都欣赏黛玉。



4.从当家人的角度出发,贾政不希望宝钗当宝玉的媳妇。

荣国府姓贾,可是荣国府里王夫人已经有一个侄女王熙凤,如果再来一个外甥女薛宝钗,那么荣国府里,王夫人就一人独大,他贾政都没法控制。为了防止王夫人一人独大,贾政希望由黛玉来分散王夫人的权力。

鉴于以上考虑,贾政不会为宝玉和宝钗订婚或者主婚。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润杨的红楼笔记


这个问题很不通。第一,贾政放弃自己“诗酒风流”的天性,装出古板的样子来,又在现实中屡屡碰壁,采取逃避的态度,实在算不上“警醒”。
第二,你怎么知道贾政支持宝玉与宝钗的婚姻?

第三,宝玉的婚姻,带着贾家的前途命运,必须是当权者的集体决策。不管是贾母、贾政,还是王夫人,以及深在内宫的元春,都有发言权。贾政一个人怎么决定得了?
好吧,这些我们都不说,只说说为什么不在前八十回让宝玉结婚,先不考虑跟宝钗还是黛玉。

第八十回迎春出嫁,“只听见说娶亲的日子甚急”。可见迎春的出嫁非常仓促,显然迎春年纪并不大,绝对没有成为“剩女”。
迎春与宝钗,书中没有写过她们互相称呼姐妹,不知道谁大谁小。但是推测下来,应该相差不多。所以这时候的宝钗,也应该刚到适婚年龄。

而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年纪未满三十”,已经是大龄未婚男青年了。宝玉却比宝钗小两岁,还是刚从幼童迈入少年不久。
好吧,宝玉年纪不足,这就是最大的理由。急着结婚干什么?

栖鸿看红楼


贾政看透了朝廷,对儿女私情并没有看透。


念旗2018


《红楼梦》前八十回,贾政不仅不给宝玉定亲,而且连贴身[姑娘]都不给确定。七十二回,贾政对赵姨娘说,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给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念书,再等一二年再说】。在前八十回中,贾母对宝玉婚事态度,也多次表明宝玉年纪小,等三二年再说。贾政对宝玉,恨铁不成钢,承袭棍棒教育,除此以外别无他法!爱子心切,但无良法,无可奈何。《红楼梦》作者,也爱莫能助,只好让贾政从三十七回到七十回淡出,外地赴职达二年之久,很少顾及宝玉的学习。对宝玉的婚事更是一句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