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出来的狂妄,列强的扯线木偶—波兰,夹缝中求生的弱国悲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波兰又复活了,所有波兰人都满心鼓舞试图重建伟大的大波兰。波兰军队参加了俄国内战,在毕苏斯基的领导下击败了吐哈切夫斯基率领的大军,又通过优势票数获得了北西里西亚地区。一时间之间波兰的工业经济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并成为了欧洲第六大国,使得新生的苏联和魏玛德国心生畏惧。然而不知何时波兰停止了前进的步伐,最终被身躯庞大的苏联和底蕴深厚的德国瓜分。

一、被列强操控的新生波兰

1918年11月8日,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还剩下3天,从德国的玛格德堡监狱中释放了一名囚犯,他的名字叫约瑟夫·毕苏斯基。请记住这个名字,因为他在未来将是一名令德国的小胡子和苏联的大胡子都畏惧三分的男人。在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议会选票大战和政治交锋后,毕苏斯基成为了波兰武装部队总司令兼波兰国家元首。在毕苏斯基的带领下,波兰进口了大量的工业设备,购买了适合自己国力需求的军事装备生产授权,一切都看起来那么的欣欣向荣,然而此时的波兰依然受到英法美列强的影响和操控。

同年11月13日,由前奥匈帝国的威廉大公建立的乌克兰民族武装占领了利沃夫,并宣布建立乌克兰国家。此举使得当时对乌克兰地区有着领土诉求的匈牙利,罗马尼亚,苏俄和波兰大为震惊,尤其对波兰而言,在乌克兰居住着大量的波兰裔居民,无论是从人口基数上来说还是从历史法理和古老的王室法理来说,波兰都认为自己对乌克兰拥有强宣称权。如果说谁有权质疑,那也只有俄罗斯了。

由于此时威廉大公的乌克兰尚未得到国际认可,而波兰的东部边境也因为一些历史性的争议而不明确,列强们在介入之后没有起到任何正面作用,反而鼓动波兰和乌克兰之间用武力解决问题。很快在乌克兰西部的波兰人聚居区爆发了反抗乌克兰的战斗,而波兰军队也应邀进入乌克兰境内保护波兰裔居民和收复自己的历史领土。而波兰“收复”乌克兰的行动,除了基于古老的领土诉求外,主要还是在渴望获得在石油资源和农业资源。

进入乌克兰作战的波兰军队是由法国训练的“波兰蓝色军团”,这支军团共有6万人包含了一支装备120辆坦克的装甲团,可以说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水平都远高于威廉大公那支由前奥匈军和俄军溃散士兵以及土匪组成的军队了,结果可想而知。

而捷克斯洛伐克的炼油厂非常依赖乌克兰的石油,他们已经和威廉大公签署了供货合同。而在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地区以后,波兰扣押了原本要交付给捷克斯洛伐克的石油,导致两国关系变得非常紧张,而波兰报道中不断渲染捷克斯洛伐克威胁论。

这种渲染是有着明确的目的的,因为在18年11月,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边界划分谈判并不愉快。双方围绕民族历史,历史法理和王室法理唇枪舌战互不相让,彼此都想从对方的身上割下一块肥肉。虽然当时在英法和美国的干涉下勉强划分了一条边界,可是到了19年1月英法又开始鼓动捷克斯洛伐克争取自己的领土,并终于在1月23日挑起了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的战争。最终以国际共管为由,趁机将西里西亚地区以喀尔巴阡山脚下余脉为界一分为二,此举也为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领土怪圈挖了第一铲土。

二、理不清的邻里关系

在看到列强们拉偏架以后,波兰政府决心通过其他手段来补充自己的失去的土地,而碰巧此时英国,法国,德国都派出了干涉军参加俄国内战,那么最好的目标自然也就是俄国了。于是在1919波兰也打着扶持沙俄军队的幌子出兵俄罗斯,虽然号称支持俄军,但他们一路上把俄军和苏军打包一起揍。

波兰干涉军的进攻方向是从波罗的海到乌克兰实施的全面进攻,主要目的不单单在于对抗苏联,同时还要在这些地区扶持一些亲波兰势力,并在适当的时候将其领土纳入波兰之中完成重现波兰—立陶宛联邦领土的目的。而在这之中,新生的波罗的海三国中的立陶宛本来是波兰的军事同盟,但显然波兰另有目的,他们并不想承认立陶宛的国家地位,于是作为军事同盟却时常为了领土主权或者一些其他矛盾而擦枪走火。

波兰元首毕苏斯基渴望重建波兰的伟大,甚至于在法国召开的调停波兰与立陶宛关系的谈判上,他也没有让步半分。毕苏斯基主张无论从历史角度来看,还是从对抗苏联角度来看,英法都应该承认波兰的合法权利。而德国代表也针锋相对的提出了自己的诉求,那就是立陶宛在历史上曾经属于条顿骑士团与立沃尼亚宝剑骑士团的控制下,并且当地不止生活有大量波兰人,还有着大量的德国人,因此如果波兰不肯让步,那么德国也提出相应的主权诉求。

因为争论的不可开交,波兰干脆在英法的默许下诉诸武力,19年7月,波兰开始扶持立陶宛的亲波兰激进分子搞事并引发了立陶宛内战,立陶宛政府逮捕了200余名从事特殊活动的波兰人,此举被波兰报道用于大肆渲染立陶宛威胁论。波兰军队应叛乱分子邀请在9月19日突然调转枪口对准立陶宛,并一连夺取了立陶宛多座城镇。此举损害了立陶宛本来就高负载运作的经济,1919年末立陶宛财政末崩溃无法维持军队,波兰全面夺取立陶宛希望在即。

此时波兰可谓是风生水起,波兰军队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方向的攻势一帆风顺,甚至于在1920年的基辅战役中波兰军队一度击退苏军,重建波兰立陶宛联邦似乎指日可待了。7月苏联与立陶宛达成协议,苏联承认立陶宛的主权而立陶宛在苏波战争中保持中立并允许苏军借道。于是苏军进入立陶宛攻击盘踞在立陶宛境内的波兰军队,波兰军队被迫将占领的立陶宛领土归还。但根据毕苏斯基的授意,驻守在卡奇米乐什克的波兰军队将城镇转交给了苏军。

紧跟着波兰又宣称立陶宛违反了其自己主张的中立态度,允许苏军借道其行为与苏联结盟无异将,还拿出了立陶宛士兵参加苏军的情报。同时提交了有关苏军计划占领立陶宛的情报并指责苏军进入了立陶宛并未开放的区域,苏军应该立刻将武器移交立陶宛军队并立刻离开立陶宛。波兰公开质疑立陶宛是否已经彻底倒向苏联,并呼吁英法德等国采取适当的干涉,而立陶宛则立刻回应表明自己只是在捍卫领土安全。

当毕苏斯基在华沙城下击败吐哈切夫斯基的大军之后,波兰代表立刻前往立陶宛进行新一轮领土谈判,波兰代表要求立陶宛立刻退出波兰的奥古斯托夫—利普斯科—赫洛德纳地区。立陶宛拒绝了波兰的无理要求,随后波兰军队发动进攻夺去了奥古斯托夫和赫洛德纳,立陶宛则立刻集结军队反击。

双方的战斗一直打到了英法等国介入,最终列强们裁定如果苏联遵守波兰的领土诉求也就是寇松线并让出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也就是东波兰走廊。那么立陶宛也应该遵守并让出寇松线上的土地,而波兰则应该保证立陶宛的中立不受继续侵害,双方立刻停火。立陶宛迫于无奈同意了调停结果,但立陶宛坚持不会放弃领土主权。

三、从第六强走向被瓜分之路

光从立陶宛身上撕下一块肥肉还不算完,波兰在与立陶宛交涉谈判期间,还成功的从魏玛德国身上割下了一块肉。

这块肉是上西里西亚北部地区,由于历史因素,这里居住了大量日耳曼人和波兰人。从1900年开始,德国就试图将居住在当地的波兰人文化抹杀掉,同时宣传当地的西斯拉夫人是日耳曼民族的混血表亲以加强当地波兰人的归属感。

而波兰复活以后也加强了对上西里西亚地区的宣传,结果就是当地的波兰人和德国人进入了敌对状态,双方围绕上西里西亚领土主权问题不但

唇枪舌战还有武力行为,一时间上西里西亚搞的乌烟瘴气鸡飞狗跳。

第一场冲突发生在1919年8月15日,由于德国军队杀害了10名波兰人,而引发了多达14万波兰人的抗议活动,随后事态升级又激化成武力冲突,德军动用了6.1万部队对当地的波兰人实施杀害和驱逐,这一行为直到英法干涉才结束,期间共有2500名波兰人遇害,9000名波兰人被驱逐出境。

第二次冲突爆发在1920年2月,虽然英法和意大利派遣了一个联合观察代表团进入,但这并没有化解双方的矛盾,或者说代表团根本也没有调停的意思,他们只是在从中观望并煽动是非。例如英国和意大利代表支持德国,然后法国代表支持波兰,德国人和波兰人在外面打得头破血流,而代表们在楼上淡定的喝茶看戏。等到时机适当,代表们就介入并为波兰争取到了当地50%警察岗位的名额,挖了波兰和德国矛盾的又一铲土。

第三次冲突则是在1921年,这一次波兰直接派出了军队,波兰激进分子也破坏了数条德军大规模调动并进入上西里西亚必经之路上的铁路桥。双方的民兵和警察还有军队在街头上打得不亦乐乎,最终还是英法等国派出所谓的维和军介入,并将上西里西亚一分为二,一半归德国一半归波兰,其中波兰得到了当地4座大型煤矿中的3座,61座中型煤矿中的49座,37座炼钢厂中的22座,16座锌矿铅矿中的15座,继续为德国和波兰的矛盾添砖加瓦。

此后波兰在毕苏斯基的带领下大力发展工业和经济,毕苏斯基从法国,英国,瑞典和美国引进了轻重武器生产线和生产授权,大力建设波兰军事机械化,使得波兰一跃成为了世界第六陆军强国。同时毕苏斯基还制定了围绕波兰国土的四个战略方向的防御方案和反击方案,他甚至还制定了先发制人的军事计划,一时吓得魏玛德国心惊肉跳。而向东,波兰军队就在明斯克西部郊区不到70公里的地方,波兰军队的骑兵隔三差五就越境打打秋风的行为也吓得苏联忐忑不安。

希特勒上台以后承认了德波边境并恢复了贸易关系,波兰和德国似乎有解冻的前景。甚至很多波兰人也认为德国可以成为对抗苏联的盟友,然而毕苏斯基并不那么看,他在希特勒上台后成功的预言了苏联和德国会联起手来对付波兰。因此毕苏斯基一边和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一边寻求英法的帮助,一边继续加大波兰工业发展和国防发展。然而不幸的是毕苏斯基在30年代权利和对波兰的影响变得逐年下降,1935年毕苏斯基去世,波兰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以及军事建设放慢了脚步。

1938年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而波兰则在德国的希特勒眼皮底下抢走了特申地区,这让战争狂人希特勒非常恼火,但碍于波兰的纸面军事实力,希特勒还是耐下性子和波兰进行了同谈判并希望将波兰拉到自己身边来,但是他提出的领土置换建议刺激了波兰人,在和波兰谈判无望后小胡子联合和波兰有着旧恨的大胡子决定新仇旧恨一起算。

而此时的波兰政府水平上远不如毕苏斯基,他们还在单纯的幻想英国会根据条约履行承诺并介入,等到德国那个大脑里塞满了肌肉的家伙发动进攻以后,来个三面夹击再多从德国身上获取些好处。而波兰的防御同样远不如毕苏斯基时期,很多防御工事的扩建和翻新计划停滞,更有甚很多部队处于武装率低下的状态,重武器大多也藏在仓库里。

1939年9月1日,德国汉斯的机械化大军越过了波兰边境,打出了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在战争的第一周中波兰政府就逃亡海外,18日波兰投降再一次被日耳曼和东斯拉夫瓜分,而英法许诺的攻势却不见踪影。

结语

所谓波兰的傲慢狂妄,完全是在夹缝中求生,在三个鸡蛋上跳舞被逼出来的。很显然,波兰在20到30年代的强大全是毕苏斯基一人强行将波兰提拉上来的,当毕苏斯基这个波兰大胡子死后,他的继任者们远没有他那般强大,无法带领波兰周全与德国,苏联和英法之间,而这又和他隔壁那个大胡子有些相似。

参考文献:

《苏波和平与两次世界大战》

《波罗的海国家史》

《1920-1928立陶宛和维尔纳问题》

《毕苏斯基传》

《1918-1919波兰和乌克兰的冲突》

《希特勒的德国外交政策》

《法国和波兰之间的军事条约》

《1918-1919波兰—乌克兰战争》

《波兰与西里西亚冲突》

《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冲突》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