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感统失调”?这三大“导火索”,家长要重视

对于养孩子的事情,家长们都有很多的感慨,很多家长说现在他们养了孩子才知道这是一件多么累的事情,以前自己的父母养育自己的时候好像还没有这么多的事情,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但是孩子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其实这就是孩子出现感统失调的问题,很多家长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但是孩子感统失调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时时刻刻的存在。

什么是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本质上来讲,就是孩子大脑发育的过程中出现某种程度的病症。这个病症并不是像某些家长所说的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状态,也不是像一些家长所言的那样是无药可救的毛病。之所以现在孩子感统失调的问题比以前多的太多了,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状态让家长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孩子身上,所以对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发现也就越来越多。以前的时候,家长的目光一般都关注家人在吃饱穿暖,根本没有心思去考虑孩子的问题。

另一方面,确实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把他们包围起来,让他们出现了感统失调。以前的孩子生活当中从来都不见得电子产品,他们日常的娱乐活动就是跟朋友们,跟大自然待在一起,通过这些接触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身体,还锻炼了孩子的心理。但是现在的孩子,他们的世界被层层的高楼和快速发展的电子产品所笼罩了起来,以前我们接触到的东西,他们现在根本连见都没见过,还谈什么接触呢?

小小是一名早产儿,他出生的时候体重只有三斤左右,而且身体状况非常的不好,医院还给他下发过病危的通知,。爸妈妈为了保住他的性命,真的是操碎了心,好在小小脱离了生命的危险,在医生和家人的细心照料下他健康的出院了。但是出院之后小小的爸爸妈妈依旧不能够安心,特别害怕孩子的身体再次出现什么危险的状况。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小小的爸爸妈妈对他格外的上心,几乎每一天都要给他测试身高体重。

几乎每一个月都要去一趟医院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好在爸爸妈妈的心思并没有白费,等到两岁多的时候,小小的身体状况已经跟其他的小朋友没有任何不同,甚至某些指标还超过了其他的小朋友。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小小的妈妈才终于放心下来,将他送到了早教班学习。但是在早教班里小小的表现让刚刚放下心来的妈妈心又一次提了起来。

她发现小小的注意力在任何时候都难以集中。小小的老师还提醒过小小的父母,小小跑步的时候经常会摔跟头,但是妈妈对老师的这个提醒却觉得不以为然,她觉得孩子在小的时候总是会调皮的,更何况小小还是一个男孩儿,摔跟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小小老师却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从小小的整体表现来看,他存在明显的感统失调的特征。听到老师这么说,小小的家长这才重视起孩子的状况。

一般来说感统失调的孩子都会有小小这样的表现,就是笨手笨脚的,跑步很容易摔跤,难以集中注意力,经常会自言自语,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如果不及时矫正,还可能引发智力问题和心理问题。

什么原因会引起孩子的感统失调呢?

一,先天性

小小就是一个先天性感统失调的典型例子。一般来说早产儿或者是剖腹产很容易产生感统失调问题。

二,父母的骄纵

这一般出现在那种从出生起就被宠爱包围,一生都娇生惯养的孩子身上。他们特别喜欢指挥别人,让别人听从他们的意见,一旦有人反抗,他们就大哭大闹乱发脾气。在家里家人可以这样娇惯他们,但是当他们走进社会的时候,他们就发现,不是所有的人都要顺着他们的意思。这样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就会产生情绪的失调,他们经常无法掌控自己暴躁的情绪。

三,家长的严厉约束

这与骄纵恰好相反,这些父母都是那种典型的权威型的父母他们对孩子是采取高高在上的态度,是他们要掌控着孩子,要让孩子听从他们的指挥,这样的父母就会不断压制孩子的自我成长和自主的思想,让孩子产生感统失调。

四,家长的过度呵护

这种现象在太多的家庭当中会出现了。在这些父母的眼中,孩子什么都不能做,他们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所以什么事情都要代替他们去承担。因为孩子的安全问题,家长阻止孩子做一些事情我们能够理解,但有些家长已经过度的呵护孩子了,他们不让孩子碰地上的石头,不让孩子玩水,甚至捡一片地上的树叶他们都要阻止。这样就会导致孩子的感统系统受到的刺激太少而让出现感统失调。

家长怎样才能让孩子远离感统失调?

对于那些还没有出现感统失调的孩子,家长应当多注意对孩子感官方面的培养。每个孩子都有敏感时期,在这些时期家长应当多让孩子去接触外部的世界,让他们感受这个世界。这是他们成长所必须的,家长如果担心安全问题可以在一旁监督和引导,但不能完全制止孩子。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感统失调,那么家长要进行相应的训练,引导孩子走出去。

一个负责任的家长,既不能过多的呵护孩子,也不能过度的放任孩子,一切都要以适度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