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做了何事?这位总理大发雷霆,将他打成残废,自己也禁食两天

段祺瑞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军阀。他是皖系首领,是“北洋三杰”之一。他早年因帮助袁世凯练兵而得到了老袁的赏识,曾四次出任总理,四次出任陆军总长,纵横政坛数十年。

段祺瑞执政时期,1926年,发生了“三一八”惨案。

当时,数千爱国学生和市民找段祺瑞讨说法。不料,老段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大钊同志、乔年同志均负伤,女学生刘和珍遇害,鲁迅先生为此写下沉痛的悼文。惨案发生后,梁启超、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王世杰、闻一多等知识分子纷纷谴责段祺瑞。

段祺瑞虽是残暴军阀的代表,但还是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他长期出任民国总理一职,为政廉洁,生活俭朴,有“六不总理”之称。

民国时期,由于混乱,很多掌握权力的军阀都大肆敛财,巧取豪夺,妻妾成群,可以说腐朽到极点。而段祺瑞虽身居高位,但却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

段祺瑞为人耿直、坦率,生活尤为俭朴,全年总是布衣着身,只有去上班,或参加大典,才会穿军服或礼服,平时在家里时经常是一件长衫,头上再戴一顶没有帽疙瘩的瓜皮帽。他的饮食也很简单,一日三餐多是馒头、稀饭和素菜。

段祺瑞比较清廉,身居高位的他没有购置过一处房产和地产。当时的有钱人、大军阀都喜欢在北戴河修建一些别墅避暑,而段祺瑞却连一间小屋都没盖,就连他的老家合肥也是一无房产二无土地。

段祺瑞治家严明,他的夫人姨太子女都不得干预公事。有次,他的一个姨太想替一位老妈子的亲戚某个差事,在段祺瑞面前求情,不料,段祺瑞一听气得鼻子都歪了,怒斥道:“你想买官吗?你得了人家多少钱,快说!”

这位姨太当场吓得不敢再多言,但段祺瑞毫无怜香惜玉之情,又将她狠狠训斥一番才罢休。

段祺瑞当官以后,老家经常来人拜访,不少亲朋想求他给谋个好差使。但是段祺瑞一概不予办理,只是好吃好喝地招待这些亲戚乡亲几日,然后给些钱将他们打发走。就连他的胞弟段启甫上门,他也是毫无情面。段祺瑞当上国务总理后,给弟弟安排个差使易如反掌,但他认为段启甫不是做官的料,就对弟弟说:“你不适合做官,还是给你一笔钱,回家做个买卖吧。”

家乡人求他给谋个好差事,段祺瑞坚决拒绝。唯一的一次破例,是他为他的一个远房侄子安排了差事。但也因此,后来他把这位侄子打成了残疾。

段祺瑞有位远房侄子。老段见这位侄子能吃苦,是个可造之材,就给他谋了个军校的勤杂工。

可令段祺瑞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侄子没当几天勤杂工,很快被升为军需采办。

原来,军校的负责人见他是段祺瑞的亲戚,于是处处巴结他,心甘情愿把这个肥缺送给他。

这个侄子当上军需采办后,异常高兴,决心尽职尽责做好这份工作,可每天看着从自己手中流过的白花花的银元,他很快就堕落了,手脚变得不干净起来。

一天,这位侄子去段府看望叔叔。看到段祺瑞的续弦夫人张佩蘅正和一个米贩子讨价还价,他暗暗吃惊,想不到族叔做了那么大的官,家里买米还要如此精算。

这位侄子离开了段府。第二天,他带着一辆大车来到段府,车上装满了米面油盐、鸡鸭鱼肉等食物。他对婶婶张佩蘅说:“以后我每月都来送食物,您再也不用和那些小贩子讨价还价了!”临走前,他还特意嘱咐张佩蘅,不要将此事告知段祺瑞。

段祺瑞治家甚严,张佩蘅不敢隐瞒,将此事告诉了段祺瑞。段听后很疑惑:“这小子哪来这么多钱?还要每月都送,他这些钱是哪儿来的!”

不久,段祺瑞到军校视察,特意向学员们打听伙食问题。

学员们普遍反映菜种单一,而且不新鲜,米也不好。段祺瑞到伙房一看,果然如此。

段祺瑞立刻叫来军校负责人和军需主任,劈头就是一顿臭骂。

军需主任哆哆嗦嗦,嗫嚅道:“这不关我的事,这不关我的事……”

军需主任供出了段祺瑞的侄子,说他有贪腐行为,并拿出账本给段祺瑞过目。

人证物证俱在,段祺瑞立刻叫人把侄子绑来。这位侄子对所做之事供认不讳。

段祺瑞大发雷霆,“赏”了侄子一百军棍。一百军棍足以要人性命,幸亏执行人手下留情,这个侄子才保住性命,但也因此落下终身残疾。

将侄子打成残废后,段祺瑞又做出一项惊人之举。他不顾部下的劝阻,主动走进禁闭室,不吃不喝地在里面待了整整两天,以惩罚自己用人不当。

1926年4月,段祺瑞下台后,定居在须麽街魏宗瀚公馆。从此,他离别了政坛。

1936年11月1日,段祺瑞胃病突然发作,2日在医院病逝,终年七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