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至死——福州书生林景清与杨玉香的悲情故事

1479年(明成化己亥)冬天,天气格外寒冷。

来自闽县(福州)的书生林景清北上求取功名回闽,路过南都金陵,被冻着浑身颤抖,可他按奈不住兴奋的心情,冒着刺骨的寒风到金陵浏览。

路上,他遇一个美丽的女子,眼睛都看直了,多方打听,方知是歌妓杨玉香,深为倾倒,就悄悄地跟随她到了她住处的周边。

小雨 摄

林景清在玉香周边多日逗留,甚至有一次还偷窥了杨玉香弹奏琵琶曲的情景,情不自禁,写下一首诗寄给玉香,并托人送去。

倚床何事敛双蛾,一曲琵琶带恨歌。

我是江州旧司马产,青衫染得泪痕多。

自古歌女好名辞。杨玉香非常喜欢,对林景清的才情深深赞赏,作诗答道:

销尽炉香独掩门,琵琶声断月黄昏。

愁心正恐花相笑,不敢花前拭泪痕。

当时,杨玉香才15岁。

两人对上眼后,林景清就住到了杨玉香处。

古人面对爱情,也是情难自已。

当晚,两人深情对望,一醉方休。

林景清难忘当晚恩爱,写诗曰:

十五盈盈窈窕娘,背人灯下卸红妆。

春风吹入芙蓉帐,一朵花枝压众芳。

杨玉香自是深情应答:

行雨行云待楚王,从前错怪野鸳鸯。

守宫落尽鲜红色,明日低头出洞房。

春宵一刻总觉短。

小雨 摄

不知不觉间,几个月过去了。林景清自终于还是要回家乡。临别之际,两人依依不舍,杨玉香流着眼泪说:

“妾身虽是娼家,却一直洁身自好,与郎君相识,是我的荣幸。今天我虽然不能跟你回去,但我愿意在这里等你,我决不让他人进入我的住处,有朝一日你一定要回来看我。”

林景清大为感动,表示决不相负,于是作《鹧鸪天》一阕留别,曰:

八字娇娥恨不开,阳台今作望夫台。月方好处人相别,潮未平时仆已催。

听嘱咐,莫疑猜,蓬壶有路去还来。穇穇一树垂丝柳,休傍他人门户栽。

杨玉香也以《鹧鸪天》一阕答之:

郎似闽南第一流,胸蟠星斗气横秋。新词宛转歌才华,又逐征鸿下碧楼。

开锦缆,上兰舟,见郎欢喜别郎忧。妾心正似长江水,昼夜随郎到福州。

相别之夜,两人泪眼朦胧,温柔之余,将杨玉香住处命名为“一清轩”,期待他年相聚,一清心臆。

可恨古代交通不便,福州与南京相隔千里,两人翘首顾盼,一别就是就是六年。六年之中,一人在闽县,一人在金陵,杳无音信。

小雨 摄

苦等了六年,林景清难耐相思,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决定北上寻找杨玉香。

林景清乘船北上。一天深夜,林景清的船停泊在闽江边的白沙。这个白沙,便是今天的闽侯白沙镇。

夜里,林景清站在船头,在如梦似幻的月色中,忽然看见一个美丽女子,独自在沙滩上行走,身影仿佛十分熟悉。林景清急忙下船走近一看,竟然是杨玉香!他又惊又喜,一个拥抱,悲喜从心中生出。

良久后,他问她从哪里来,怎么到了这里?

杨玉香说:

“自从分别之后,你我天各一方,然而相思之情日切,所以就买了船南下,期盼着和你重续前缘,没想到在此相遇了。”景清喜出望外,于是两人牵手登船,回忆往昔,细述相思。景清不由得吟诗道:

无意寻春恰遇春,一回见面一回新。

枕边细说分离后,夜夜相思入梦频。

杨玉香回诗曰:

雁杳鱼沉各一天,为君终日泪潸然。

孤篷今夜烟波外,重诉琵琶了宿缘。

两人相拥悲泣,不能自已。

不觉间天就是亮了,林景清突然感觉一道光从眼前掠过,竟再也找不到杨玉香了,他心中十分恐惧,感觉发生了什么大事。

一路紧赶慢赶,终于到了金陵,林景清就直奔“一清轩”。

一切证实了他的猜测。

他看见“一清轩”门口清寂,杨玉香从前的邵三的好姐妹出来相迎,可她一身缟素。

邵三哭着对景清说:

“自你走后,我妹妹闭门谢客,持斋诵经。有人强迫她卖身,她宁死不从。后来竟相思成病,一身沉疾,一个月之前,终究病逝了。”

小雨 摄

林景清听后大惊,进得门来,哀号不已。

这天夜里,景清独宿“一清轩”,为杨玉香守灵,悲痛之中,他吟出一首诗来:

往事凄凉似梦中,香奁人去玉台空。

伤心最是秦淮月,还对深闺烛影红。

夜里,林景清辗转反侧,不能成寐。

恍惚间又似乎看见玉香在帐中出现,欷歔良久,又吟道:

天上人间路不通,花钿无主画楼空。

从前为雨为云处,总是襄王晓梦中。

就这样,景清在心里呼唤着杨玉香的名字,不知身在何处。

这个凄美的故事,原记于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卷444《林景清》,原文章是:

“题渊明像”末注云:“林景清,号竹窗,连江人。……少年游金陵与名妓邵玉香狎,赋有《一清轩》,诗多艳词情语,手书一卷,向藏余家,谢在杭喜其风流韵致,字法精工,从余索去,陈汝翔采其诗于《晋安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