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滑縣》詠滑詩文(四)

《印象滑縣》詠滑詩文(四)


早發韋城

北宋  韓琦

本詩是北宋名相韓琦,由京都汴京(開封)回故鄉相州(安陽),途經滑州韋城縣(今滑縣萬古鎮)時,看到秋晨的美好景色,頓感精神振奮,表達了返 鄉的激動心情。本詩還對於瞭解北宋時期滑州的農耕文化具有一定意義。


昔予嘗權宰韋城今重過之二十五年矣慨然有懷

北宋  司馬光

司馬光,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慶曆四年(1044)司馬光任武成軍(治滑州),慶曆五年知滑州韋城縣(今滑縣境)事,夏遇大旱,司馬光作《豢龍祈雨文》,憂民之心溢於言表。熙寧元年(1068)冬十一月至熙寧二年夏四月,司馬光因公三次路經滑州。二十五年後重過故地,感慨良多。此詩表現了他對滑州人民的深厚感情。


送歐陽修主簿赴官韋城四首

北宋  蘇軾

蘇軾,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與父蘇洵、弟蘇轍同列“唐宋八大家”。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著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元祐六年(1091)歐陽修之孫歐陽憲授滑州韋城縣主簿。蘇軾於歐陽修有門生之宜,歐陽憲即將上任之地又是歐陽修曾經做官的地方。因此蘇軾以深情的筆墨,一口氣寫下了《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四首》 為歐陽憲送行。詩作充滿了親切情感,寄託了蘇軾對晚輩的惜別情懷。


清平樂·飲宴

北宋  黃庭堅

這首詞描寫了北宋時期士大夫們崇尚滑州冰堂春酒,輕歌曼舞之中, 大杯狂飲、行樂醉圖的情景。

冰堂酒好,只恨銀盃小。新作金荷工獻巧。圖要連臺拗倒。《採蓮》一曲清歌,急檀催卷金荷。醉裡香飄睡鴨,更驚羅襪凌波。


舊滑州

南宋  范成大

在北宋覆亡、南宋偏安的社會背景下,詩人騎馬徘徊在黃河北岸大伾山下,南望黃河對岸的滑臺城,發出了歷史興亡之嘆息。


舊黃河道中有懷張㠠山明府

明  盧楠

作者盧楠為浚縣人,明代文學家,他行走在黃河故道中,由眼前蕭瑟秋景,引起了對摯友張佳胤的思念。


秋夜瓠子堤二首同謝山人賦

明  張佳胤

瓠子堤是滑縣境內的黃河故道大堤,元封二年(前109年)因漢武帝親臨 大堤堵塞決口並作《瓠子歌》而揚名。明代詩壇“後五子”之一張佳胤任滑縣知縣時,傍晚時分與名詩人謝榛登臨此處,觸景生情,由物及人,遂起人生感慨。


夜過滑州

明  王惲

明朝著名學者、詩人、政治家。著有詩文集《秋澗集》一百卷。這首詩追憶了南北朝時發生在滑臺的戰爭,寫出了在國家統一、時局和平年代夜過滑臺悠然自得的心情。


河上秋興(其六)

明  李夢陽

明“前七子”的領袖人物,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有《空同集》 六十六卷傳世。

作者在秋天泛舟河上,詠史懷古,賞玩秋色,油然產生隱居漁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