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浅析女主人公英子的成长历程

本书作者林海音,著名的台湾女作家,幼时随父母举家迁往北京城南居住。

一串叮叮当当的驼铃让作者想起童年时观看骆驼队,学骆驼咀嚼草叶时的情景,触景生情,引起作者对北京城南童年生活的回忆,便写下了这本书。

全文回忆了主人公英子7——13岁的生活,在这短暂的童年生活中,英子遇到了各色各样的人。有天天站在胡同口傻笑的“疯女人”秀贞,有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偷东西的小偷,有身世坎坷却勇敢追求爱情的兰姨娘,有为生活所迫而撇下幼子幼女来到英子家帮佣的宋妈。英子用她稚嫩的双眼看着这一切,懵懵懂懂地经历着这一切。成长过程中,英子的心路历程也随着遇到的人的经历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不谙世事的天真小女孩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大姑娘了。

可以说这短短的6年时光,英子的心理经历了3个阶段。那么,小英子是如何遇到这些人的呢?这些人又怎样改变了她的生活呢?她的心理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接下来让我们翻开书页,跟随英子的脚步去品味她的童年吧!

01赤子之心,天真善良

初到北京的英子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接触到了很多新鲜事物,整日跑出去玩,结识了最好的玩伴——同龄的妞儿。此时的英子还未上学,每天无忧无虑,开心快乐。同时她也认识了惠安馆的女人秀贞。这女子每天站在胡同口傻笑,玩弄着一条长辫子,嘴里还念念有词。邻居们见到她都绕着走,说她精神有问题,管她叫“疯子”。

秀贞看到英子笑地更厉害了,英子看到秀贞笑自己也笑了,主动靠近她,愿意听她讲那些在别人眼里是疯言疯语的话。大人们远离秀贞,正是因为经历了太多事,懂得了太多道理,理解了道德伦常,而秀贞的做法与他们遵行的礼法并不一致,因此便认为她是疯子。而英子呢,心中是纯净,眼里是童真,所以在她眼里谁都是善良有趣的。满脸笑容的年轻女子怎么会是疯子呢?于是英子乐得跟秀贞玩,也从秀贞的嘴里知道了她结过婚,还有一个从小失散的女儿小桂子,她女儿的脖子后面有块胎记。

善良的英子听到些什么便都记下来了,她答应了秀贞帮她找女儿。

小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她一直记着这件事。无意间她发现妞儿跟小桂子的特征很像,在一个雨夜帮助她们相认了。不幸的是,秀贞母女在赶火车时死在了车轮之下,而英子也大病了一场,醒来后便分不清是梦还是现实了。

或许在英子心里,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她希望秀贞找到小桂子的爸爸,幸福地生活,不再是旁人眼中的“疯女人”。彼时的小英子是善良的,希望人人都好,人人都有理想的生活。得知秀贞的遭遇,她充满同情与爱心,尽量帮助,可事与愿违,此时的小英子并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之后英子搬入了新家,上了小学,有了新的朋友。可接连几天,英子不说话也不笑,旁人只说被惠安馆的疯子吓病了,可谁知,在英子的记忆深处一直想着秀贞母女,希望她们幸福呢!

02逐渐长大,初辨黑白

“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吗?可是它也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了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人。”

上小学之后的英子虽说大了些,可还是见到不懂的东西就问,弄得母亲都埋怨她“净瞎问”。英子是在一处偏僻的空草地去找皮球而结识了那个厚嘴唇的男人的,与这男人一同出现的还有埋在草地里的桌毯,绸衣服,而这些东西正是前些天一家富贵人家丢的。这男人告诉英子他有个弟弟学习成绩好,年年拿第一,为供弟弟上学做些“生意”。英子与这人交谈甚欢,从不想这突然冒出来的男人与这堆价值连城的宝贝有何关系。后来这男人因为盗窃罪被抓,在被众人指责时,英子却哭了。

这时候的英子已有些判断是非的能力了,她难过,一半是为“小偷”,一半是为“小偷”的弟弟。她觉得“小偷”没有错,可又觉得拘捕“小偷”的警察也没有错。她哭是因为无能为力,是因为世间不公,是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过安稳的生活。

就像家中的佣人宋妈,撇下自己的一儿一女到英子家帮佣。却不知儿子早已溺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了富贵人家换钱。我们能说宋妈的丈夫是坏人么?若不是生活所迫,又怎忍心妻儿离散,艰难度日呢?还有被英子恨透了的兰姨娘,因为英子的爸爸对她动了心,可能说她是坏人么?只是她幼时家贫,父母双亡,又被卖与老头为妻,不公的命运让她形成了坚强勇敢的性格,得到了父亲的青睐。又能说爸爸是好人么?虽是学者,在有家室的情况下也有了别的心思。

所以英子开始思考: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大部分处于灰色地带,比追求完美更可贵的是如何接受不完美,努力生活。

03长亭短亭,担当责任

小学毕业时,英子也已12岁了,可是父亲却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连让爸爸参加毕业典礼这样小小的愿望都达不到了。毕业典礼上,同学们为英子他们这些毕业生演唱了《送别》:“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英子想起过去五年都是她给毕业生唱这首歌,今年也轮到自己了。而班主任也告诉英子:小学毕业后就要上中学了,就不再是小孩子了。

此时英子的内心是挣扎的,她曾渴望长大,如今却害怕长大,这多么像现在的很多成年人呢!我又想起丰子恺先生的那幅画了——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能读懂这句话的必然是已经历尽沧桑的成年人了,成长之后明白了生活的不易才会怀念小时候是多么美好。所以我们现在听到罗大佑的《童年》总觉得有种淡淡的忧伤。

小时候的英子无忧无虑,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长大后便会想:是不是会像邻居一样骂惠安馆的秀贞是“疯子”,是不是以后会像宋妈一样去给别人帮佣。从前天真的英子也开始想这些事了,她要担负起一个大人的责任了。所以当后来厨子老高告诉英子父亲去世的噩耗时,她没有像儿时看到“小偷”被抓时大哭大闹,而是镇定地雇好了去医院的车子。

因为她知道她还有妈妈需要安慰,还有六个弟弟妹妹需要照顾,她是最大的孩子了。

英子看到了爸爸每年都修剪整理的夹竹桃已有枝条垂落了,破败不堪。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全文回忆了英子的童年生活,英子的心理变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与秀贞相处时的天真善良,无忧无虑;到了解小偷,兰姨娘,宋妈的遭遇后对人性充满了思考;到最后爸爸的去世让英子一夜长大,成为有担当的人。

回顾整本书,故事中的人最后都离英子而去:秀贞母女为赶火车死在车轮之下,小偷被警察逮捕入狱,兰姨娘与德先叔结为连理离开北京,宋妈最后也与她的丈夫回了老家,连最疼爱自己的爸爸也溘然长逝。文章基调有些悲伤,这也意味着英子对过去那个天真爱幻想的自己做个告别,迎接以后有责任感,有思想的大姑娘。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人生处处充满着离别,而离别正是下次重逢的开始。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做好自己,成长为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