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上任衙役到处抓平民、乞丐、流浪汉,原因竟是贼人不够民来凑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些都说明人性有着极其复杂的一面。晚晴时期,有位看似清廉的官员,背地里却无比残暴,穷凶极恶,死后尸体遭到众人哄抢,恨不得吃其肉喝其血。

陈兆棠出身于名门世家,受到良好教育,他一边为民除害,造福百姓,却又暗地滥杀无辜,一边兴修桥梁、学堂为百姓谋福,但又四处坑害百姓,最后被忍无可忍的老百姓押送到革命军那里,连开20枪给杀掉。


陈兆棠的父亲是山东巡抚,是晚清时期曾国藩的老部下,所以他对陈兆棠的教育十分用心,请来许多著名老师为儿子教学。陈兆棠很聪明,学习能力特别强,很快拥有了进入皇家学府翰岭院的资格,这皇家学府可不是一般人能进的,陈兆棠算是替家族长脸了。

男儿要么考取功名利禄,要么战死沙场,但事不如人愿,尽管陈兆棠十分努力有上进心,出口成章,文笔俱佳,但就是考不上功名,没办法,最后来爹给他买了个五品官。


但这人实在倒霉,刚准备上任,亲娘死了,无奈回家守孝三年。期限刚到老父亲又死了,于是又守孝三年。等处理完一切事宜后,自己的五品官也到期限了,不得已只好又花钱买了个县令当当。

初为县官,陈兆棠可谓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百姓修水利,建学校,方圆五十里对其感恩戴德,自己也升为大城县令。可当地的土匪却不将他放在眼里,屡次挑衅,陈兆棠大为恼火,立即召集人马将土匪头子抓获,斩首示众,这样一来百姓和上级官员对他更为赞赏,又将他调到匪患更为严重的庆州。


而陈兆棠也没让人失望,亲自训练出一支作战骁勇的剿匪兵,仅三个月之内就让管辖地的土匪闻风丧胆。可这时问题出现了,陈兆棠对抓到的土匪及家眷不分青红皂白,不分轻重,全部处死。

要知道土匪的家人不一定也是土匪,于是慢慢的百姓对他也感到极为恐惧,视之为杀人魔王。



到了1902年,剿匪队的兵力扩充到1500人,又过了3年,扩充到1万人的规模,陈兆棠所到之处,土匪皆望风而逃,因为只要是土匪,抓到就会被杀头。

到了最后,甚至丧心病狂到命令当地豪绅和小官员主动交出土匪,不交的话就将他们视为土匪,可见陈兆棠已经深陷抓土匪的游戏中不可自拔。于是一大批小偷、流浪汉、平民被充数处死。


此后陈兆棠彻底沦为杀人魔头,只要谁敢违背他的意志,那就是土匪,名正言顺的杀掉。正所谓善恶终有报,在武昌起义后,变天了,陈兆棠没逃出去,被百姓抓住。人们给他立下民贼的标语,连开20抢将其击毙泄愤,更有人哄抢他的尸体,想要狠狠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