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至:傳承雷鋒精神凝聚抗疫力量

疫情面前,你能做什麼?當志願者站出來的時候,就有了答案。

3月5日是第57個全國學雷鋒紀念日,也是第21箇中國青年志願服務日,東至縣廣大志願者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奔走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第一線。

織密"防控網"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積極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各地文明實踐站、所及時發佈倡議書,號召文明實踐志願者到所在社區、村組報到,協助做好村組、社區封閉管理等志願服務工作。

日前,為期兩週的昭潭鎮春季愛國衛生運動落下帷幕。該鎮、村黨員志願者,無接觸向集鎮及各村組發放3000份愛國衛生運動全民防疫大禮包。"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呼籲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自己社區或者村組的志願活動中,為戰勝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該鎮扶貧工作站謝江明是一名90後,疫情防控以來,他一直奮戰在一線,"發揚志願者精神,帶動更多人參與,不斷提高大家的防護意識和衛生健康意識。

"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為家鄉抗疫出一點點力。"東流鎮金山村神山組執勤點志願者蘇芳婷說。蘇芳婷是在校大學生,從正月初六開始與堂姐蘇方榮一道,堅守在志願崗位上,一會兒登記過往車輛,一會兒為過往人員測量體溫,一會兒發放倡議書……

像蘇芳婷一樣,全縣1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200多個基層文明實踐站1萬多名志願者駐守縣鄉道路、村組、社區等交通設卡監測點,做到入網、入格、入家庭,全覆蓋開展疫情防控宣傳、風險排查,織密織牢防控網絡。

打好"宣教戰"

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行動,第一時間戰鬥。抗擊疫情的戰場上,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一抹抹暖心的志願紅,匯聚成堯鄉大地戰"疫"的磅礴力量!

"我們不會看病、治病,但是能用文藝作品給大家鼓勁兒。"省級非遺官港民歌傳承人、70多歲的老黨員施鐵君說。疫情防控以來,施老創作了《科學防治顯神威》《人民信賴黨中央》等作品,鼓舞士氣,廣受好評。

據瞭解,疫情發生以來,縣文聯各協會共創作視頻、音頻、文學、書畫、攝影和文南詞、民歌、泥塑等民間藝術作品400餘件,以文藝特有的方式為全縣抗擊疫情鼓舞了士氣、提振了信心。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在這場防控疫情的戰鬥中,決不能袖手旁觀……"張溪鎮火花村黨總支部在本村工作群發出抗擊疫情的號召後,79歲的黨員佘永祺向火花村黨總支遞交"請戰書",主動提出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隨後,佘永祺自行購買筆紙,消瘦的手寫起防控號召,剛勁有力,並主動張貼到各村民組。

大喇叭響起來、宣傳車跑起來、民歌唱起來、電子屏幕滾起來,打通疫情防控宣傳"最後一公里"。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統籌線上線下資源,開展全方位、立體化宣傳引導,增強群眾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搭建"愛心橋"

危難時刻,每一份微薄的力量都彌足珍貴。

3月5日上午,在縣總工會組織下,東至公益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們前往縣醫養中心為老人們義務理髮。

團縣委組織東至縣義工協會、東至縣藍天救援隊和東至縣曙光救援隊的青年志願者們,分組開展消毒消殺和慰問關懷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消殺消毒組的青年志願者們背上調配好84消毒液的噴霧器,對團結社區的紅葉小區,堯渡鎮政府老宿舍小區,居民樓,商貿城小區,德盛大廈小區,縣醫院小區的院落公共區域、樓棟單元樓層地面及衛生死角全方位進行噴灑消毒液殺菌處理。慰問關懷組的青年志願者們則帶上新鮮的蔬菜水果等慰問品去往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家中。

近期以來,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結對"式幫助和"訂單""送單"式服務,讓"志願者多跑腿,群眾少出門",為年老體弱、行動不便人員提供代買代送等生活服務,解決生產生活難題。

縣委黨校組織13名志願者到東流北路黨校衛生責任區清理垃圾,志願者們自帶火鉗、垃圾袋,一到責任區就仔細清理路邊草叢裡丟棄的菸頭、煙盒、廢棄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縣發改委組織志願者來到津利華前路段(兩路橋之間)開展包保路段"清白"行動。東至公路分局10多名青年志願者對社區街巷道路及公共場所的廢棄物、生活垃圾、菸蒂及塑料袋等進行了徹底清理,並動員引導群眾對自家院落、居室、雜物房、衛生間等區域進行大掃除、大清理。東至公益志願者協會志願者還利用居民進出小區的時機,發放《保護野生動物 革除飲食陋習 倡導健康生活》倡議書……

涓滴成海,眾木成林。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到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紅馬甲的身影傳播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堯鄉大地上漸成星火燎原之勢的學雷鋒志願服務,必將讓文明之光更加閃耀,讓雷鋒精神代代相傳。(徐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