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和李卫一起长大的“高福”结局如何?如何评价?

段利东


李卫跟高福,其实是一个支线感情,这里面还有一个翠儿!

高福的结局其实早已经注定,要解释他在剧中的所有表现,归根结底就一件事,那就是跟李卫争翠儿,失败,则一生玩完!

就是因为追翠儿失败,才会买醉,才会上当,才会最终命丧黄泉,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下,他为什么会失败?

一、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对女孩子来讲,她们更喜欢主动一点的,甚至坏一点的男人,如果再霸道一点,那就更完美了。当然如果她们受到了这类男人的伤害,最终想的却是找一个老实人。

延伸到这三个人的关系上来,如果哪一天李卫辜负了翠儿,而高福还活着的话,故事发展就有趣多了……

废话不多说,我们根据剧中的展现,来分析这三个人的感情变化:

他们三个第一次出场是在扬州,正值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去扬州赈灾的时候。第一个出场的就是假扮叫花子的李卫(当时他还叫狗儿),他要钱的目的是为了埋在躺在在身边假装死亡的高福(当时他还叫坎儿)。

其实有些人不理解,既然李卫和高福之前就有行骗的行为,老四胤禛好歹是个皇子,怎么会重用有污点的人呢?

这就在于他们此种行为的原因了,其实他们这次行骗,主要就是为了翠儿,因为这时候的翠儿正被王三发子扣着呢,打算送给官府。

后来李卫找到王三发子准备赎翠儿时,大喊大叫道:

“你天打雷劈的王三发子,你几块破木板,就想换一个大姑娘啊?”

有了李卫这句话,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了,原来翠儿被卖给王三发子,是因为几块破木板。而翠儿为什么要换这几块破木板,就是因为要用于做棺材,当时镜头中是有几个人在打棺材的。由此可知,翠儿的亲人去世,她卖身葬父或者卖身葬母。

李卫和高福再去筹钱想赎她回来,由此可见,三人的感情之深。

二、

本来按照计划,李卫和高福已经凑齐了给翠儿赎身的银子,可是这个遭雷劈的王三发子突然就涨价了。这让李卫有点恼火,理论不过后,他就真的动手了,可是,王三发子身边可是有好几个打手呢,难道李卫不怕?

就凭这一点,足可见翠儿对李卫的重要性,而坎儿更像是一个小跟班,让他干嘛就干嘛,却缺乏主动。

就拿刚才他们骗钱时的分工来讲,显然技术工种是李卫在干,那小嘴叭叭的特别能说,比如有人赏钱:

“您要是生儿子个个点状元,您要是生女儿个个封诰命。”

即使被路人问住了,李卫也不掉价,照盘全收,给老四胤禛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反观高福,就太差强人意了,傻乎乎的,只会装死人,这玩意有什么技术含量?即使这个一个低技术含量的活,高福都没演好,就因为一个路人磕了磕烟灰,这高福就蹦起来跳着脚的骂,一骂,自然就露馅了。

要不是当时李卫还算机灵,一看演砸了,拉着高福就跑,不然他们俩这顿揍很难躲过去。

等到救翠儿的时候,也是李卫打头阵,跟王三发子理论,等到谈判失败,要用暴力时,也是李卫冲到前面扯着王三发子对打。而高福呢,却一个劲的扯翠儿,难道他没看见翠儿被绳子绑着?

此时最应该做的当然是帮着李卫打架啊!

由此可见,高福是有些傻乎乎的,翠儿怎么可能会喜欢?

三、

幸亏当时老四胤禛在现场救了他们,不然的话还真不好说。

而李卫见到救他们的人就是当初出手大方的人,摸准时机,跪地就拜。这之后,这三个人算是脱离了苦海,走上了阳关大道,这一点上,如果不是李卫足够机灵,当机立断。说不定他们三个一个就被卖了,另外两个这次不被打死,也得被灾情灾死。

当然,翠儿还是很感激他们两个,更感激老四胤禛他们,获救后,三个人就有一场烧水洗澡的戏。

都说男女授受不亲,可是翠儿还是给他们两个烧水,一方面表明他们关系确实不一般,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此时的岁数不大,还不懂那么多。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三个人关系确实不一般,或许从小就这样长大的。

因为被老四胤禛赐名李卫和高福,俩人都很高兴,此时李卫最先表的态:

“咱们算是遇上好人了,以后就是死也要报主子的恩啊!”

这也给翠儿留下好印象,最起码,李卫懂得报恩。

当然,这时候的李卫和高福,还不懂爱,更不知道自己对翠儿到底是什么感情,真正有想法的时候,还是好几年之后了……

这层窗户纸还是年羹尧提出来的,当时年羹尧血洗了江夏镇,回到了京城,见了他们三个。当时年羹尧掏出了两枚戒指,本是打算送给一对儿的,所以才问翠儿选哪一个?

结果翠儿说了一句话后,害羞地跑开了……

“这么不正经,还是个大官呢?”

翠儿的笑而不选,则透露出她其实有心上人了……

四、

翠儿跑走后,年羹尧就给了李卫和高福各一枚戒指,并告诉他们,你们俩谁厉害,谁就能把戒指戴到翠儿的手上。此时的李卫显然是高兴万分的,而高福却一脸惆怅,偷偷的瞄了李卫一眼,陷入了沉默。

其实,这时候的高福已经感觉到了异常,他也已经明白,自己可能要失去最好的伙伴李卫和最爱的女子翠儿了……

而这件事发生没多久,李卫跟翠儿鬼混的事就被高毋庸抓了个正着。

在这次约会中,有一个镜头是翠儿怪李卫每次都是猴急猴急的,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们俩绝对不是第一次约会,而且每次都很急,翠儿说这话的时候还两只手系着上衣扣子,天呐,不敢相信!

而且这次约会的时候,李卫把年羹尧送给自己的戒指戴到了翠儿的手上,说着自己可能要被派到外地去了,还掉泪吧擦的。

也就是说,在年羹尧送给他们戒指的时候,翠儿其实早已经跟李卫好上了。

因为早就好上了,收了戒指之后,李卫把翠儿约出来,翠儿才说怎么又把她叫出来,一个“又”字,表明之前也被叫出来过。

这次办了好事之后,翠儿还撒娇道:

“就为了猴手猴脚的轻薄。”

这次轻薄之后,李卫就哭哭啼啼地把戒指给翠儿戴上了,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希望能娶她。

由此可见,高福为什么会败下阵来?

其实就一个原因:

那就是高福脸皮太薄,但凡主动一下,抢先一步上了翠儿,美人不就得手了吗?

只是一味的等,照这样等下去,人家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难怪最后高福被一个妓女主动了一次,就要跟人家结婚,原来,他才是翠儿!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二月河原著《雍正皇帝》第一部《九王夺嫡》第十回,狗儿、坎儿和翠儿三个孩子回到桐城来投靠皇四子胤禛,胤禛在决定收留他们时曾说过一句话:

“人人知我秉性刻薄,你们得敬重我这秉性,我讲究一句话:辜恩负主的事,再小我也难容;不欺主,无心犯过,再大的事我也不究——”

看看,这就是雍正的信条,说得明明白白,你辜负我,背叛我,即使针鼻大点的小事,我也不能容你,而如果你忠心待我,就算是有天大的错我也不会把你怎么地。

可惜,四爷这份心地,狗儿和翠儿都读懂了,而且还领悟得非常深刻,在主子面前不藏着掖着,尤其是狗儿,也就是后来成为一方诸侯的李卫,对待雍正就一个字:忠!不管是推行摊丁入亩新政,还是擅闯考场拿人,到后来拳打脚踢曾静,都是忠心耿耿地为了维护雍正的权威和声誉,尽管他的一些做法犯了官场大忌,甚至还有可能带来反向效果,但都是建立在对雍正没有二心的基础上,所以雍正根本就没把这些当回事,也没有对李卫进行处置。

但坎儿就不同了。

狗儿和翠儿偷偷幽会,非但没被四爷处治,还外放到年羹尧身边做官,两人双飞双宿,有情人终成眷属,坎儿的心里失去平衡,因为他也深深爱着翠儿。郁闷之际到酒楼喝闷酒,却谁想被八爷府管家认出并将他灌醉,在女色利诱与迷离沉醉之下,竟然将《百官行述》一事真相和盘托出。

要知道,这件事对四爷来说是天大的秘密,没想到竟被一个家奴因个人情场失意而出卖了。

而按照雍正此前收留他们时交待的话,如果坎儿从温柔乡中醒来能痛改前非,坚决拒绝胡管家的威逼利诱,主动向四爷汇报这一情况,因为这毕竟是在酒醉之后被人利用,并非出自本心,说不定,雍正还能放他一马,但可悲的是,坎儿在错误的道路上却是越走越远,此后,他竟然安安心心地在住在胡管家给他提供的四合院里,和那个叫“红袖招”的女人过上了有滋有味的小日子。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坎儿的所作所为没有逃过十三爷的眼线,胤祥将这一切都告诉了四哥,听闻这个消息的邬思道可怜坎儿,想出一个利用坎儿将计就计传递假情报,激起太子兵变然后将之除去的法子,本想借此让他将功补过,好在日后能在四爷面前替他求情,然而,还没等他开口,四爷就命高无庸吧坎儿毒死了。

坎儿为什么非死不可?原因有二,一是前面说的,辜恩负主,对四爷不忠,他该死;二是邬思道利用坎儿安排的计策,此乃最大天机,四爷倘若不知道这是坎儿透露出去的情报,那么杀他是因为背叛,而一旦知道这里面有坎儿的参与,那么他更是必死无疑,试想,坎儿此前已经背叛过他了,焉知这样的毛病他以后会不会再犯,如果日后他又被别人利用,将这一天机泄露出去,那他胤禛岂不是犯了谋逆大罪?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坎儿之死纯属咎由自取,邬思道说是他害死了坎儿,其实是他自己想多了,就算没后面的事,除非坎儿自己站出来主动去向四爷坦白认错,尚可能有一线生机,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红枫文史娱一家之言,敬请批评指正!


红枫文史娱


首先雍正王朝分为原著和电视剧剧本。书籍为原著,电视剧为改编剧本。在这两个版本当中,坎儿的命运和定性也是不一样的。

第一,在原著中。

在二月河老师写的雍正王朝原著中,坎儿的名字被改为了周用诚,主要负责雍正在潜邸时的秘密事务。相当于现在的贴身秘书。最后周用诚死,也是因为雍正在登基当夜,将一群为其作秘密事务的文臣武将,给全部毒杀。不存在说周永成出卖雍正这一说。属于忠臣。

第二,在电视剧中。

坎儿的名字被改成了叫高福。职位是管家。因看到李卫与翠儿结婚,心生怨念。最后卖主求荣,背叛了雍正。被雍正杀死。属于叛徒。

虽然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一个重于泰山一个轻于鸿毛。定性是不一样的。


少校柳下惠


李卫当了大官,而高福(也就是坎儿)最终的结局是被雍正赐毒药而死。

其实高福死的很冤,并不是有心要背叛雍正,而是被人用计给陷害了。

高福当时在路上遇到了还是四阿哥的胤禛,胤禛见其机灵,见识能力不输李卫,便收留他在身边管理雍和宫内务。



此后高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高福的悲剧开始于,与李卫争夺翠儿。

随着年岁渐长,高福和李卫同时看上了奴婢翠儿。然而高福不爱说话,性格较为内向,李卫情商高,话说讨人喜欢,因此翠儿更喜欢李卫一些。

后来,高福发现了,李卫和翠儿幽会,这令高福很是心碎。然而令他更为心碎的是,两个下人谈情说爱,四阿哥胤禛没有对二人进行处罚。



忧郁寡欢的高福跑到了柏伦楼喝闷酒,结果被八阿哥的管家胡管家给碰到了。

认出高福之后,跑去灌酒套高福的话,收买妓女小红鞋,让高福在迷糊间托出了《百宫行述》一事的真相,还将太子写给任伯安信的事情说了出来。


高福知道这件事的后果,便找到邬思道将事情告诉了他。

在邬思道的帮助下本来,已经没有什么事,而且反手帮助四阿和胤禛除掉了太子,但是邬思道没想到的是四阿哥胤禛心狠毒死了高福。


汤里放药


《雍正王朝》中高福的结局是被高毋庸用毒酒毒死,可悲的是高福临死都还不明白自己究竟是因为什么!做了一个糊涂鬼!

高福临死前口口声声说的是想要见见邬先生,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虽然背叛了四爷,对不起四爷,但是邬先生说了只要改过自新,将“太子的信拿个八爷府的胡管家”就算是将功补过了,为什么还要让他死?


他并不明白的是,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胤禛设的局,目的就是要借八爷胤禩的手将太子扳倒还能不脏了自己的手,作为这件事情的知情者,一个失去了作用的“过河卒”就是用来牺牲的,最后要被灭口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胤禛办事一直用的李卫,李卫办事也很机灵。但是到胤禛明知道这个当铺是八爷开的,反而开始的时候是让高福去,而不是让李卫去呢?


因为胤禛心中已经计划好了,就是要让高福去露一面让人记住,后期八爷府的人肯定会想办法要接触拉拢高福,顺势让高福将太子的信拿给八爷,实施后的面计划。

但是没有想到是必须要任伯安亲自到场,所以又不得不派李卫出马“假当”,十三爷胤祥借口查赃将《百官行述》取出来。

邬思道提出需要有人盯住年羹尧,顺势将李卫送离了京城,远离了危险。

后续的任务就必须还是高福来完成,所以王府对高福也没有采取任何防止被认出来的措施,反而任由高福到伯伦楼买醉,果然事情按照胤禛的计划顺利实施完毕。


这个时候高福已将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了防止别人拿住证据,所以只能是牺牲高福。

高福的死不是因为“背叛”,而是为了“灭口”,可惜的是,到死高福都没有明白这个问题。


逝去即历史


李卫和翠儿在四爷府偷情被抓,年羹尧向福晋求情后带走二人,并加以栽培。

高福自幼与两人相依为命,感情极深,二人走后,高福郁郁寡欢,经常以酒浇愁,后被八爷府的人利用泄露机密,幸亏有邬思道设计把假情报由高福交出去,顺便坑了一把八爷。

但是毕竟高福背主在先,犯了忌讳,刻薄猜忌的雍正岂能留下此人?最终以悲剧收场。




大雅视界


背叛被杀,要不也是封疆大吏


清虚懒人


高福暗通八爷党消息,泄露雍王府私藏郑春华,被四爷雍亲王埋雪堆里闷死。


倔强的砖头123


被老八陷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