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老人,威震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所创教派被西征蒙古大军消灭


山中老人,,本名哈桑·本·萨巴赫,波斯籍。

他开创了著名的阿萨辛派,以严密的恐怖活动对付政敌

阿萨辛派,是一个中世纪威震阿拉伯世界和欧洲的恐怖暗杀组织的名字。

1090年,哈桑率信众占据波斯加兹温附近地势险峻的阿拉穆特山,建立起一个称为“鹰巢”的城堡,盘踞170多年,后被蒙古西征大军消灭。

山中老人在《倚天屠龙记》、《刺客信条》、《fate》系列中均有提及。

蒙古人崛起之后,灭花剌子模,势力及于中亚河中地区。但蒙古人在当地尚未建立足够强大的霸权,蒙古行旅商人屡屡遭到阿萨辛派的劫掠。

蒙古人称他们为“木剌夷”(Mura'i),这是该派的俗称,意思是“假道学” 。

阿萨辛派是伊斯兰教的异端,既反对主流的逊尼派,也跟其所属什叶派的其他教派有很多不同,因此基本处于秘密活动状态

也因此在很长久的时间里,众多君主对他们束手无策,但最终被旭烈兀率领的第二次西侵的十万蒙古大军夷灭 。

英语assassin的意思是暗杀,这个词的词根来自Hashashin



1090年,哈桑率信众占据波斯加兹温附近地势险峻的阿拉穆特山,建立起一个称为“鹰巢”的城堡

以“鹰巢”为大本营,哈桑在高耸入云的险峰和飞鸟难越的万丈悬崖之间建立了有着严密防范体系的、与世隔绝的神秘宗教王国。

这些城堡和要塞集中于厄尔布尔士山脉中,那里山势陡峭,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上下要靠悬梯,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个组织存在了近两百年,传承了七代,由于该组织将领导人称为“谢赫”,在阿拉伯语中既指年长老者,也有长老、首领的含义,所以其领袖被称为“山中老人”,据传说,哈桑·本·萨巴赫是奥萨马•本拉登的精神偶像。



由于哈桑·本·萨巴赫的传奇近千年来广为流传,“阿萨辛派”也对中世纪以及以后的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现在的游戏《刺客信条》也将哈桑作为其中人物的历史原形

中国人对哈桑其实也不陌生,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金毛狮王谢逊就和张无忌讲到了“山中老人”霍山的故事,他发明了乾坤大挪移神功,以及圣火令上那些神奇功夫,虽然这是小说家言,但霍山就是哈桑的中文译法。谢逊说“其所据地,皆在山隘,里海南山,南北狭,东西长,约五六百里,多此种人居堡”,号称“所属山城三百五十”,这描述也与“鹰巢”的地形地势及其分布吻合。

哈桑·本·萨巴赫开创的阿萨辛派,是伊斯兰教的异端,既反对主流的逊尼派,也与其所属什叶派大不相同,他们以严密的组织和铁腕消灭政敌的恐怖刺杀行动著称。

哈桑本人虽不是金庸笔下的武功高手,但阿萨辛派高效冷酷的暗杀活动确实是当时中东乃至欧洲王公贵族和政客们的噩梦。

日本忍者和后来中国王亚樵创立的斧头帮虽然也令人胆寒,却没有阿萨辛派那种世界性影响力。

哈桑·本·萨巴赫出生于波斯库姆,是希姆叶尔王朝的皇族后裔

他既是虔诚的伊斯兰信徒,又是一位学问精深的学者,精通数学、几何、天文。他早年在赖伊攻读经训和教义,17岁后信奉什叶派的分支伊斯玛仪派,并成为一名负责传道的达伊。

1071年至1072年,哈桑受总传道师伊本·阿塔什派遣,在波斯各地传道。



由于阿斯玛仪派曾在埃及建立了法蒂玛王朝,因此,哈桑在1078年至1079年间曾去埃及游学,学习本派的教义。法蒂玛王朝哈里发穆斯坦绥尔废长立幼,指定小儿子穆斯塔利为继承人,伊斯玛仪派上层为此发生分裂,形成两个派别。

伊本·萨巴赫拥立哈里发长子尼扎尔为哈里发,穆斯塔利继哈里发位后,尼扎尔逃到亚历山大城举兵反抗,战败被捕下狱,后来被毒死。于是哈桑成为尼扎尔一派势力的领袖,他自称“霍加” ,穆斯塔利把哈桑驱逐出了埃及。

以尼扎尔一派人马为基础,哈桑在埃及期间开创的一个伊斯玛仪派的支派,就是“阿萨辛派”。该派创立后,许多农民、手工业者以及部分失意政客和失势了的波斯封建领主纷纷加入了该派组织,其力量迅速扩大。

1080年,哈桑返回波斯传教,但受到塞尔柱帝国首相尼若牟的追捕



关于哈桑与尼若牟的关系,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是这样描述的:“其时波斯大哲野芒设帐授徒,门下有三个杰出的弟子:峨默长于文学,尼若牟擅于政事,霍山武功精强。

三人意气相投,相互誓约,他年祸福与共,富贵不忘。后来尼若牟青云得意,做到首相。他两个旧友前来投奔,尼若牟请于教主,授了霍山的官职。峨默不愿居官,只求一笔年金,以便静居研习天文历数,饮酒吟诗。尼若牟一一依从,相待甚厚。”“野芒”就是伊玛目(领拜人)的另一种中文译法。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尼若牟与哈桑并不是师兄弟,尼若牟是虔诚的逊尼派穆斯林,信仰艾什尔里派,掌权后与逊尼派四大教派之一的沙斐仪派结盟,以什叶派为敌,尤其反对和打击伊斯玛仪派。

所以尼若牟追捕哈桑的原因是由于他们在信仰上的严重对立

1092年,即哈桑的“鹰巢”城堡建成两年后,尼若牟觉得哈桑的势力已经对帝国形成了挑战,于是在他的建议下,帝国苏丹马立克·沙率军亲征阿拉穆特山,但没能攻下地势险峻的城堡,反而被哈桑击败。

尼若牟不甘心,又派人去抓哈桑,却被哈桑反杀。当年10月16日,哈桑展开反击,他派了一个“菲达伊”,就是杀手,在尼若牟前往巴格达途中将他刺杀。哈桑并没有就此收手,后来又刺杀了尼若牟的两个儿子,许多政治上与他为敌的埃米尔、将军、政客也被暗杀。



哈桑对尼若牟势力的这波反击,可谓雷霆万钧,手段冷酷而坚定,其血腥恐怖的效果震惊了整个伊斯兰世界

从此“阿萨辛派”就意味着暗杀,其威名等同于死亡,王公高官人人自危,连一代雄主萨拉丁也对哈桑忌惮三分,即使远在欧洲的君主和贵族们对“山中老人”也是谈之色变,无不刻意修好与他的关系,罗马帝国的皇帝腓特烈二世就特意千里迢迢派使者给山“中老人”送去了八万第纳尔,以示友善。

此后,“阿萨辛派”就靠着威胁恐吓来勒索钱财,并以此作为维持教派运转的主要资金来源

“阿萨辛派”的暗杀行动如此成功,得益于“山中老人”训练杀手的特殊方法。

“山中老人”在阿拉穆特山中,以《古兰经》中所描绘的天堂模样建了一座精美绝伦的大花园,去过的人无不陶醉其中,因而其美名也被广为传颂。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和描述了这座宛如仙境的花园以及“山中老人”在这梦幻秘境中对杀手的训练:“哈桑在两山之间,山谷之内,建一大园,美丽无比。

中有世界之一切果物,又有世人从来未见之壮丽宫殿,以金为饰,镶嵌百物,有管流通酒、乳、蜜、水。

世界最美妇女充满其中,善知乐、舞、歌唱,见之者莫不眩迷。山上养了一批幼童,长大后让他们尽情享乐,任由他们在花园里无所不为,所有美女都温柔的服侍他们,舒服之极,他们相信确是到了《古兰经》中所说的天堂。

这些青年从小就被教育:如为领袖而死,可以上升天堂。等他们到了二十岁时,在他们的饮料中放入迷幻药物,于他们昏迷中,每次四人、或六人、或十人一批抬出花园。他们转醒之后,甚是失望,山中老人召他们来见。这些青年自幼深受教育,确信山中老人是回教圣经中所说的大预言家,对他绝对崇拜。山中老人问他们从哪里来,都答称天堂乐园。山中老人于是派他们去行刺,说为教尽力,死后可入天堂。这些青年为了返回天堂享乐,行刺时奋不顾身,但求早死,所以往往成功”。



为了向外界证明自己无可置疑的权威和杀手们的绝对忠诚,有一次哈桑当着苏丹使臣的面,朝一名年轻信徒微微颌首,那人便毫不犹豫地拔刀自刎了,他又向另一名年轻人示意,那位信徒立刻纵身跃下了耸立在悬崖上的城墙,宛如刺客信条中的“信仰之跃”。

由于“阿萨辛派”拥有五万多名这样的随时赴死之士,其力量之可怕可想而知,没有哪个君主敢于撄其锋芒。



哈桑虽然建起了宛如天堂的绝美花园,但他并没有枕于享乐,也不允许并他的弟子和信徒们放纵

“阿萨辛派”奉行严厉的禁欲主义教规,“山中老人”执法极严,他的儿子就因为违反教规擅自饮酒而被他下令处死。哈桑自己是个虔诚而执着的伊斯兰宗教学究,整日把自己关在屋中钻研学问,在隐晦的古兰经经文中追求“神启”,35年间,他从未下山,只有两次走出房门登上屋顶。

当时正值十字军东征时期,“山中老人”理所当然地要打击异


教徒,他的刀锋也刺向了十字军公国的君主们。但两次主要的刺杀都发生在哈桑去世之后,是他的继任者所为

1152,“阿萨辛派”刺杀了的黎波里公国的雷蒙二世,1192他们又刺杀了耶路撒冷国王康拉德。

法国国王菲力浦•奥古斯都是1189年至1191年第三次十字军东侵的统帅之一,他也成为了“阿萨辛派”刺杀对象,此事在当时影响很大,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中的一段对话就涉及此事:“你有没有听说过,”主人问道,“那个想暗杀菲力浦•奥古斯都的山中老人?”“当然听说过。”“那好,你该知道,他统治着一片富庶的山谷,山谷两旁是巍然高耸的大山,他那富于诗意的名字就是这么得来的。在这片山谷里,有山中老人海森班莎所培植的美丽的花园……”

“山中老人海森班莎”就是哈桑·本·萨巴赫,不过此时哈桑已经去世,刺杀法王菲力浦•奥古斯都的是继任的“山中老人”拉希德丁•锡南,在《刺客信条》中是初代阿泰尔的老师。

由于“阿萨辛派”的探子遍布各地,因此他们情报丰富、消息灵通,蒙古崛起并且即将西征的情报就是他们最早获悉,并最早将此消息通报欧洲。他们于1238年派遣使节去见法国和英国国王,建议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结成同盟来对付蒙古人的侵略,但当时西方却指望蒙古人和伊斯兰教徒互相残杀,因此没有响应呼吁,结果整个东欧都遭到蒙古铁骑的蹂躏和践踏。

由于阿拉穆特城堡位于里海南岸与波斯高原之间的咽喉要道上,因此“阿萨辛派”经常在这里打劫勒索过往商旅。蒙古人崛起之后,灭了花剌子模,势力扩张到中亚河中地区。但蒙古人在当地尚未建立足够强大的霸权,统治还不稳固,蒙古行旅商人也屡屡遭到“阿萨辛派”的劫掠,蒙古人称他们为“木剌夷”。

“阿萨辛派”打劫蒙古行商的行为,无异于虎口拔牙,终于把蒙古人激怒了,他们决心铲除这个刺客组织

蒙古铁骑第三次西征时的第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拔掉阿拉穆特城堡这个“鹰巢”。然而城堡建在崇山峻岭中的悬崖峭壁上,地势极其险要,蒙古骑兵很难发挥威力,只能望城兴叹,城堡内有水源和农田,可以自给自足,所以也不怕围困,何况“阿萨辛派”还有五万多不要命的死士,打仗非常凶猛,攻无不克的蒙古统帅旭烈兀面对“鹰巢”居然束手无策。



然而“阿萨辛派”的灾星到了,蒙军中有一员跟随旭烈兀西征的汉将名叫郭侃,他出身将门,是唐朝名将郭子仪之后。

蒙古灭了南宋后,获得了当时的黑科技——火药和火炮技术,而郭侃最擅长使用火炮,他架炮攻城,“鹰巢”守军招架不住,开城投降。



郭侃乘势挥兵猛攻,连下128城,击溃五万“阿萨辛派”教徒。

1256年,末代“山中老人”鲁肯丁被迫率众出降

而蒙古人在解除了他们的武装之后,将所有城堡捣毁,“阿萨辛派”的大本营阿拉穆特被夷平,堡内财物被劫掠一空,“阿萨辛派”教徒全部被杀死,“虽在襁褓者,亦不幸免”,横行西亚一百七十余年,势力盘根错节的恐怖暗杀组织终于土崩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