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康熙继位时,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孝惠章皇后、孝康章皇后都在,后宫如何称呼她们?

江名丹


孝端文皇后和孝庄文皇后都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嫔妃,孝惠章皇后是顺治皇帝的继后,也就是康熙皇帝的嫡母,孝康章皇后是康熙皇帝的生母佟佳氏,康熙帝即位时,除了孝端文皇后去世了以外,其余三位都还健在,孝端文皇后其实是康熙帝的嫡祖母。如果康熙即位时孝端太后仍然健在,那么清朝的历史上将出现两宫太皇太后并尊的局面,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仅出现过一次。

何种情况下会出现两宫太皇太后并尊:

出现两宫皇太后说明现在的皇上的父亲的正宫皇后和现在皇上的生母同时被尊为皇太后,那如果有两宫太皇太后的话那就是说现在皇上的爷爷的正宫皇后和现在皇上的父亲的生母都得健在而且在现在的皇上即位前还都得是皇太后,这样皇帝即位才能尊这两位为太皇太后,也就是说如果出现了两位太皇太后和两位皇太后并尊的情况下首先必须具备一个条件,那就是现任皇帝的皇祖和皇父两代皇帝的皇后的儿子都没有即位成为皇帝,或者压根皇后就没有儿子。当然,现任皇帝和他的父皇肯定也都是庶出的皇帝,如果是嫡出,是不可能出现这种状况的。

历史上是否出现过两位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同时存在的情况:

两宫太皇太后和两宫皇太后同时存在的情况因为要具备很多条件,所以出现的情况非常罕见,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史,也仅仅在西汉晚期的汉哀帝时期出现过一次:汉朝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由于汉成帝无子而终,而汉哀帝是以诸侯王王子身份继位的,其祖母傅氏(汉元帝傅昭仪)被尊为太皇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即两位太皇太后,两位皇太后。

清初的三位太后并存情况

康熙初年出现了三位太后并存的情况:康熙由于是庶出皇子,所以即位时,其生母佟佳氏与嫡母博尔济吉特氏被同时封为皇太后,嫡母孝惠章皇后称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曰:仁宪皇太后;生母孝康章皇后称圣母皇太后(生母皇太后的谐音),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而作为皇祖母辈分的孝庄太皇太后则被封为称昭圣太皇太后;后来经过不断的加封,屡上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康熙帝时的三位太后并存的局面实际上仅仅维持了两年多的时间,康熙二年,年仅二十四岁的孝康章皇后病逝,宫中仅剩下孝庄太皇太后和孝惠太后。孝庄太后于康熙二十六年年底去世,而作为嫡母的孝惠太后则在康熙五十六年时以七十七岁高龄辞世,她与康熙帝相伴时间最长,前后长达六十四年,并且孝惠太后也是清朝居后位时间最长的女性,其一生在皇后位、皇太后位时间长达六十四年。


历史课课代表


简单来说,按封号和徽号称呼。

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孝惠章皇后和孝康章皇后都是谥号,是她们去世后获得的评价简称(全称很长),要想搞清楚康熙帝如何称呼她们,得先弄清楚她们和康熙帝的关系。

孝端文皇后和孝庄文皇后的丈夫是康熙帝的爷爷皇太极,她们是康熙帝祖母辈的人物,孝惠章皇后和孝康章皇后的丈夫是康熙帝的父亲顺治帝,她们是康熙帝母亲辈的人物。

先看孝端文皇后,其全谥为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名哲哲,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

哲哲十五岁就嫁给了皇太极,他们的婚姻纯粹是后金(清朝)与蒙古科尔沁部的政治联姻,为了稳固联盟,皇太极非常尊重哲哲,在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位为后金大汗,封哲哲为大福晋,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皇后,管理后宫一切事务。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展现出与明朝争夺天下的态势,他自己称皇帝,大福晋哲哲被封为中宫皇后,又称国君福晋,获得象征皇后地位的册文与金印。

哲哲只有三女,没有子嗣,为了联盟考虑,皇太极又迎娶了科尔沁部的两位女子,即布木布泰和海兰珠,她们都是哲哲的侄女。

皇太极去世后,布木布泰的儿子福临继位,改元顺治,即顺治帝,身为嫡母的哲哲被顺治帝尊为皇太后,并于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与皇太极合葬于沈阳。

所以说,孝端文皇后是没有活到康熙帝继位的,不过题目说了如果,如果她真的活到那时候,其实也毫无疑问,作为皇太后的她会被尊为太皇太后,康熙帝称呼可能是更为亲切一点的祖母之类,至于宫女太监,自然是用太皇太后称呼。

再看孝庄文皇后,其全谥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我们更熟悉的称呼是孝庄太后,名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布和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

因为姑姑没能生下子嗣,布木布泰于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皇太极为侧福晋,皇太极称帝后,她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在后宫排第五位,后生下皇九子福临。

皇太极去世后,福临继位,即顺治帝。身为生母的布木布泰也被顺治帝尊为皇太后,与哲哲两宫并尊。

为了区分,顺治帝给生母上徽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简称昭圣皇太后,之后一直加,加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

顺治帝去世后,玄烨继位,即康熙帝,布木布泰被尊为太皇太后,称昭圣太皇太后,后上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康熙帝对孝庄文皇后的称呼应该是祖母,宫人则称太皇太后,如果孝端文皇后活到康熙帝继位的话,可能就是加上徽号,加以区分,一个是太皇太后,一个是昭圣太皇太后。

再看孝惠章皇后,其全谥为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孝庄文皇后之侄孙。

孝惠章皇后跟顺治帝也是政治联姻,原本顺治帝第一任皇后是孝庄太后的侄女,但被顺治帝废了,孝惠章皇后成为继后。

孝惠章皇后不受宠爱,没有子女,地位也很不稳固,顺治帝立她为后只是迫于母亲压力,他真正想立的皇后是他的宠妃董鄂氏。

在董鄂妃去世前,顺治帝已经找个借口停用了孝惠章皇后的中宫笺表,并让大臣讨论废后事宜,不过遭遇孝庄太后的阻挠,没有成功。

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帝没几个月也跟着走了,玄烨登基,也就是康熙帝。

康熙帝尊嫡母为皇太后,上徽号曰仁宪皇太后,从史料记载来看,母子关系非常好,而且孝惠章皇后非常长寿,享寿77岁,在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才去世,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后,再过四年,康熙帝都去世了。

康熙帝对孝惠章皇后的称呼无疑是母亲,这是肯定的。

最后是孝康章皇后,其全谥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佟佳氏,佟图赖之女。

孝康章皇后是康熙帝的生母,但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顺治帝去世后,康熙帝继位,康熙二年(1663年),24岁的孝康章皇后就去世了。

康熙帝继位时,也尊生母为皇太后,跟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

就称呼来说,康熙帝应该也是称徽号,毕竟算礼法,算关系,康熙帝可能跟孝惠章皇后更加亲近,孝康章皇后跟他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


平沙趣说历史


首先要明确这四位皇后分别都是谁的老婆,其中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是皇太极的媳妇儿,在皇太极在世时,孝端文皇后是皇太极正室-中宫皇后,孝庄文皇后是皇太极侧室受封为永福宫庄妃但她是顺治帝生母,所以皇太极驾崩后,顺治帝继位一个嫡母,一个生母两宫并尊,其中嫡母称母后皇太后,生母称圣母皇太后。

孝惠章皇后,孝康章皇后是顺治帝的媳妇儿,同上面类似,她们俩前一个是康熙帝嫡母,后一个是康熙帝生母,康熙帝继位后自然也是两宫并尊,前一个称母后皇太后,后一个称圣母皇太后。

因康熙帝继位时,孝端文皇后已然去世,所以康熙帝直接称孝庄文皇后为太皇太后,按照你的假设都在的话,为了区分礼部等部门一定会拿出一个合适的方案,不过现实是你说的情况没有发生,故怎么称呼就不甚明了,也许你的称呼就是对的。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如果他们都在,那就没有这么多皇后了。首先,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是皇太极的皇后和妃子,而且孝庄文皇后是死后追封的,生前是皇太极的庄妃,后来做了顺治帝的圣母皇太后,她姑姑(哲哲,皇太极的皇后)是母后皇太后。她们是康熙的爷爷的皇后和妃子,属于奶奶级别的人物,如果康熙帝继位她们都还健在,应该都是太皇太后。

而孝惠章皇后和孝康章皇后是顺治帝的皇后和妃子,而顺治帝在世时孝康章皇后只是一个妃子(佟佳氏),并不是皇后,正好康熙继位时她们两个都健在,所以孝惠章皇后被尊为母后皇太后,生母佟佳氏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所以,如果康熙继位时,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孝惠章皇后、孝康章皇后都在,那么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就是太皇太后,孝惠章皇后是母后皇太后、孝康章皇后是母后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