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跳槽最频繁的“打工仔”,最终却位列三公,荣耀一生!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也是群雄争霸混战不休的乱世时期。在此期间自然诞生了无数的能人异士,但三国时期割据军阀之间除了争夺地盘之外,人才的争夺也是十分激烈的。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在主公选择臣子的时候,臣子也在选择主公,这是一个双向选择题。“三姓家奴”吕布算是其中的一个反面典型。其数次背叛旧主且投靠新主的行为也被人所诟病。最终吕布也因此而死。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不仅是三国时期跳槽最频繁的人,而且其结局还显耀一身,相比他来说,吕布的跳槽就显得太过失败了。这个人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评论家许靖。

说起许靖想必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但说起其弟弟许劭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就是许劭。而东汉末年大名鼎鼎的“月旦评”就是由许劭和哥哥许靖一同主持建立的。所谓“月旦评”就是指每月初一发表的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的一项活动,无论是谁,一经品评之后,立刻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虽然许靖和弟弟许劭是亲兄弟,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好,早年间许劭最先出仕,但他不仅不帮助哥哥许靖,反而还排斥许靖出仕,要不是最后汝南太守推举了许靖,许靖还真不一定有机会出仕。

汉灵帝死后,董卓专权霍乱汉室江山,当时的许靖司职尚书郎,负责官员的选拔。虽然许靖为汉臣,但董卓掌控了中央朝廷之后,许靖也不得不替其效力。董卓在掌握大权后,觉得自身威信不足,所以就想要拉拢士族。于是命令当时的吏部尚书周毖和许靖一同对朝堂进行全面考察。本着能者上庸者下的态度,许靖提拔了一大批人才,荀爽、韩融、陈纪等人都是在那个时候受益入朝为官的。还有之后割据一方的军阀韩馥、刘岱、张邈、孔伷等人都是因为许靖而被提拔重用的。本身董卓让许靖选拔人才任命他们为官是想要收拢人心。但谁知道这只是董卓的一厢情愿,最终结果也是鸡飞蛋打。

在韩馥等地方官员到任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举兵起事,想要联合杀掉董卓。董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自然十分的愤怒。吏部尚书周毖被当成了替罪羊杀害。许靖自知难逃被董卓清算的厄运,所以许靖害怕之下就投奔了豫州刺史孔伷。孔伷在联合诸侯讨董无果后病逝而亡。许靖眼看靠山孔伷死了,在乱世之中没有依靠是很难活下去的。所以许靖又前往投靠扬州刺史陈祎。陈祎死后许靖又先后投靠了吴郡太后许贡和会稽太守王朗。但后来许贡和王朗,要么被孙策所杀,要么被孙策所俘。许靖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前往偏远的交州避难。

许靖就好像是衰神附体一样,投靠谁谁就会倒霉,等他到了交趾郡后,交趾太守士燮也知道许靖的大名,所以十分的礼遇许靖。在此期间许靖虽然远离中原之地,但也依旧关心着中原局势,他也十分的渴望可以做一些具体事务。终于许靖的苦等有了结果,益州刘璋听说许靖在交州避难后,派遣使者邀请许靖出仕益州。由此开始许靖又入巴蜀。许靖虽然在益州很受重用,但也依旧难逃“克主”定律。许靖出仕益州没多久,刘璋就被刘备击败,被迫投降让出了益州。

本身刘备是一个十分爱惜人才的君主,但他占领了益州后却对许靖不假辞色。原因就是因为当初刘备和刘璋两军对峙期间,许靖曾想要背主投降刘备,但最终因为事情败露而没有成功。但刘备通过这件事却认为许靖是一个背主小人,所以并没有重用许靖。直到后来法正劝诫刘备说,许靖乃是名动天下的名士,如果想要招揽人才就必须要有一个榜样。而许靖正好可以当作榜样,只要厚待许靖,那么天下之人就都会感念你的大度,看到你爱才惜才,人才才会主动来投靠你。刘备听后这才重用许靖,命其为左将军长史。

刘备称汉中王后,许靖友升为三公之一的太傅。刘备称帝后,又升其为司徒。可见刘备对于许靖的重视程度。纵观许靖一生,先后投效过孔伷、陈祎、许贡、王朗、士燮、刘璋、刘备等人。其跳槽之频繁程度可以算得上是三国第一了。但他为什么可以荣耀一生的原因就是他恪守道德底限。显然他和吕布那种背信弃义之徒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关注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