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流放的两个人,在他国获得封地,现4万子孙求在中国认祖归宗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斩杀了很多官员。虽然其中有不少都是因为得罪老朱才招致来杀身之祸的,但是起码他们的家人和族人是没犯下过错的,理应受到宽宥。可朱元璋每次处置犯了罪的官员时,都对他们的家人赶尽杀绝。

正因为如此,他才在历史上留下了滥杀大臣的坏名声。不过事实上,朱元璋也曾有过表现出宽宏大量的样子来的时候,只不过他有这种表现的时候比较少罢了。

新君登基,朱元璋着手收拾国内的割据势力

朱元璋大业初成时期,国内的局势还不是很稳定。最起码一些割据势力还存在,比如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等人各自建立起来的割据势力。所以即便朱元璋已经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却依然无法高枕无忧。

这个时候他要做和想做的事情,自然就是想办法铲除这几个割据势力。又因为当时这些割据势力中,就属陈友谅的割据势力比较强大一些。所以朱元璋便决定,先拿陈友谅开刀。而等到他将陈友谅搞定以后,便立即将矛头对准了在四川重庆一代已经建立起大夏国的明玉珍。

明玉珍的儿子明升投降保命,获得赦免

朱元璋收拾陈友谅的时候,并未将他的儿子弄死。而在他收拾明玉珍的时候,也同样没有将明玉珍的儿子弄死。原因是明玉珍早就看出朱元璋将来有一天肯定会将攻击的矛头对准自己,所以在朱元璋还没有公开表示要对付他的时候,就已经主动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够手下留情,不要为难他的家人。既如此,朱元璋在收拾明玉珍的时候,自然就会酌情考虑一下对他所采取的处置手段要不要放轻柔一些。

不过由于朱元璋准备收拾明玉珍的势力时,明玉珍已经去世了,所以他只好又将矛头对准继承了明玉珍位置的明玉珍的儿子明升。当时大夏国的朝廷中有很多人主张投降,因为他们都知道明玉珍曾经跟朱元璋做过相关的沟通了。

在这种情况下,无疑保命才是最为重要的。但是明玉珍的儿子明升刚开始死活都不肯接受投降,甚至还主动发兵跟朱元璋的军队打了几次仗。只可惜大夏国根本就不是明朝的对手,几场仗打下来,都以大夏国失败告终。于是,明升的母亲便只好亲自恳求儿子投降。至此,明升才算是做出了投降之举。

远离大明流放至朝鲜,却意外收到优待

虽然明升最后选择了投降,而朱元璋也确实按照跟他父亲曾经订下的约定那样善待了他。但是朱元璋自始至终都是个多疑的皇帝。此时这个小皇帝才15岁,而明升有时候做起事情来也完全不讲求分寸。所以,在朱元璋得知明升竟然跟陈友谅的儿子走得很近的时候,就开始担心他们两个年轻人是不是想搞事情了。

为了避免他们两人给自己惹出麻烦来,朱元璋便想出一个“处置”他们的方法,即将他们送到朝鲜这个小国家去生活。因为在朱元璋看来,朝鲜这个小国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差,就算这两个人想搞事情,也没办法搞起来。说白了,朱元璋其实就是将他俩流放到朝鲜这个小国家去了。

本来明升跟陈友谅的儿子都不乐意去,但是既然人家朱元璋都提出来了,他们俩作为失败者,哪还有什么选择的余地?所以没过多久,他们便一起去了朝鲜。结果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朝鲜国当时的统治者得知这一消息后,还以为朱元璋给他们送来的是两个大人物呢,所以可以说是给予了他们最好的招待。

之后,明升跟陈友谅的儿子便一起在朝鲜安家落户。不仅不用再担心有一天会被朱元璋谋害,而且还因此得以娶妻生子。若干年后,他俩的子孙更是遍布朝鲜各地,到了现代明升的子孙大概有四万多人。

据说每年到了明玉珍祭日的时候,朝鲜那边的明氏家族成员非常重视,都会派人专程赶到中国的明玉珍墓葬发现地举办祭拜祖宗的仪式。

或许,连朱元璋自己都不知道,曾经因为他的一念之差,竟然给明氏一族提供了如此好的繁衍生息的机会和条件。所以,有的时候,有些事情看起来好像挺糟糕,但是实际上,它却也有可能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所以遇事不要轻易自暴自弃,或许就有机会于绝处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