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 你可知勤洗手有多么重要

大家一直都知道“勤洗手”,但是经常忘记。

不如让他们看看这些硬核有趣实验的结果,变被动为主动,让小朋友们学会自觉洗手、认真洗手、正确洗手。

实验一

早在2015年的时候,美国卡布利洛学院(Cabrillo College)实验室的微生物学家塔莎·斯特姆(Tasha Sturm)为了解决熊孩子不爱洗手的问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自己8岁的儿子玩耍归来后,取了他的掌纹,培育孵化48个小时,再静置几天,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真的是五彩斑斓。



实验二

在去年12月,也就是流感正肆虐的季节,为了验证洗手的重要性,美国爱荷华州的 Discovery Elementary小学的同学们在行为专家贾拉里·梅特卡夫(Jaralee Metcalf)和老师戴娜·罗伯森(Dayna Robertson)带领下,仅用5片面包就形象地展示出了手上微生物的存在。

一块面包切分成五分,在经过不同处理的几天后,就开始有面包出现霉变的迹象了。让我们来看看大约1个月后,这些面包都变成啥样了吧!

第一片面包:在笔记本电脑上擦拭过的


第二片面包:新鲜未被接触过的

第三片面包:被没有清洗过的手触摸过的

第四片面包:用温水和肥皂洗过的手触摸过的

第五片面包:用免洗洗手液洗过的手触摸过的

所以免洗洗手液最好是在没有清水的情况下使用,尽量使用清水和肥皂洗手。

实验三

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曾经报道过一个实验,完美呈现了不同搓洗时间的洗手效果。

他们找来了一种能模拟细菌的产品 Glo Germ,涂满双手。Glo Germ 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光,洗完手后拍照,越亮说明细菌越多手越脏,越黑就意味着细菌越少手越干净。

洗手不能太随意,流水+肥皂 20秒

以下情况需要洗手:

吃饭前 ;上厕所之后;擤鼻涕,咳嗽或打喷嚏后;抠鼻子;揉眼睛;擦嘴巴;接触动物; 清理垃圾后;使用手机或电脑键盘前后;刚从外边回到家里时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