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战无不胜,却败于黄埔师兄,耿耿于怀,终报一箭之仇

林彪是我军赫赫有名的传奇战将、军事奇才,从红军时期开始,几乎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但林彪却在吉林四平战役打了败仗,而且是败在他黄埔军校的师兄陈明仁手上。林彪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想报一箭之仇。

1925年至1926年在黄埔四期学习时的林彪

1925年,林彪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开始了军旅生涯。林彪的文化基础较好,也很聪颖勤奋,但他言语少,性格内秀,身体也不算高大魁梧,在同学中并不显山露水。

在不少文章中,对林彪的黄埔经历有这么一个细节记载:一次,蒋校长在军校里巡视,他看到有学员正在上课,示意随行人员不要惊扰,自己偷偷坐在后面听课。上课的内容,是以惠州战役为例,让每个学员分析如何决胜。当教官要林彪上台讲解时,他一声不吭,直接在黑板上画起了地图。大到山脉河流,小到城墙屋巷,都一一细画。其记忆之好,画图之细,以及用图表达战法战术之形象和深刻,让蒋氏印象深刻。在后来的谈话中,林彪虽然话不多,但句句能抓住要害,打中“七寸”,更是让蒋氏感到,这个沉稳、利索的年轻人必定会是个难得的将才。

林彪资料照

林彪1925年夏进黄埔四期,而黄埔一期生陈明仁已于1925年1月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在学校任教导团见习排长,并参加了惠州战役。1925年10月,在攻打惠州战役时,团长倒下后,陈明仁自告奋勇担任敢死队队长。面对枪林弹雨,只见他翻身跃出战壕,时而匍匐,时候翻滚,突击到城墙后敏捷地爬上云梯,第一个冲上了易守难攻的惠州城,把青天白日旗插在了城头。蒋氏对陈明仁的出色表现非常赞赏,陈明仁很快得到了提拔,成为响当当的人物。

林彪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打了很多胜仗,也打败了一批昔日的校友,比如杜聿明、刘玉章、郑洞国、范汉杰、向风武等等,但是1947年四平战役林彪遭遇了“滑铁卢”,败在了黄埔大师兄陈仁明手下。

四平,位于吉林松辽平原腹地,既连接北满、内蒙、朝鲜,又是东北的铁路枢纽,是一个咽喉要塞,战略地位非同寻常。考虑到四平的重要战略意义,蒋氏把爱打仗、打起仗不要命的陈明仁安插到四平镇守。

四平守将陈明仁

1947年,林彪指挥10万大军攻打四平,而四平只有2万守军。在战前的动员大会上,陈明仁命令士兵把自己订制的棺材抬到台上,以宣示守城之决心:如果我吃了败仗,眼前的棺材就是我的去处。

四平攻坚战

战役打响了,林彪重兵团团围住四平,动用百门大炮狂轰三天三夜。三天后,发动总攻,令林彪没想到的是,陈明仁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城郊修筑了坚硬的地堡群,挖了一丈深的护城河,铺设了大量的铁丝、深坑等障碍,形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陈明仁还根据四平的地势布置了5个守备区,各守备区派驻督战队,溃败者一律就地法办。

战役打得异常艰难,陈明仁部队的顽强抵抗出乎林彪意料。他认为蒋军之所以寸土必争,是因为城内兵士充足。这个错误的判断促使林彪把兵力分散,拉长了战线,贻误了战机,给了陈明仁休整喘气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陈明仁等来了援兵。为防止两边受敌,林彪经过深思熟虑,下令撤军,陈明仁守住了四平。

蒋军在四平城外修筑防御工事

在这场战役中,陈明仁方面伤亡17000余人,林彪方面伤亡13000余人,这对于习惯打胜战的林彪来说,简直是颜面尽失。一向不喜言谈的林彪,后来为此向伟人作了检讨,还当众说了这样一句话:

“都说陈明仁是虎将,我就不信这个邪,一定要报一箭之仇!”

1948年3月,林彪经过精心准备,指挥3个主力纵队、l个独立师和炮兵纵队包围了四平。开始攻城前,林彪命令160多门火炮对城内轰炸了近1个小时,然后集中部队采取各个击破、向心攻击等战术,23小时攻占了四平。然而,虽然林彪攻占了四平,但前期在和陈明仁的较量中让他对城市攻坚战心留阴影。有人认为,林彪后来打长春举棋不定,攻锦州犹豫不决,均与此有关。

林彪主持召开作战会

林彪攻下四平后,城内却不见陈明仁,原来陈明仁为守卫四平,征用了百姓的大量粮食用来填充沙包构建防御工事,城内居民也被强行拉上前线支援作战,死伤无数,蒋氏顶不住舆论压力,将陈明仁免了职。一路舍命追随、出生入死,却落得这个下场,这让陈明仁的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对蒋氏有了重新的认识。

四野司令员林彪

1949年7月,陈明仁任湖南“绥靖”总司令,后来同南下的解放大军建立了联系。8月,陈明仁率部通电起义。新中国成立后,陈明仁先后任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第55军军长等职,1955年授上将军衔,1974年病逝。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