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墓1200年无人盗挖,40万军队找不到入口,炸药也不管用

要说唐朝皇陵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座,当然是唐高宗李治

和女皇武则天的乾陵了。到现在为止,乾陵依然保存完好,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可以去参观陵墓的地面部分,但地宫,还没有开发,这个任务就交给我们的后人去完成吧。

乾陵从建成到现在已经有1200多年了,里面葬着两位皇帝和众多王子公主,按理说,应该是珍宝无数、价值连城,为什么在这么漫长的岁月里没人去盗掘呢?而唐朝的其它皇陵都无一幸免。

其实,并不是没人打乾陵的主意,而是所有盗墓者都没有找着陵墓的入口。说来,这里面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1、唐朝末年

黄巢起义的时候,为了筹措军费,他曾经带着40万大军直扑乾陵所在的梁山(此梁山为陕西乾县梁山,非水泊梁山)。

但黄巢的军队在梁山挖了一道40多米的大沟都没有找着乾陵的入口,最后只有悻悻作罢。如今,这条沟都还在,叫“黄巢沟”。

2、五代初期

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利用职务之便,在自己的辖区内大肆发掘唐朝皇陵,得金宝无数,唯独在寻找乾陵的时候遭遇了3场大雨,每次都无功而返,但等温韬走后,天气又马上转好了,你说这奇也不奇?

3、民国初年

军阀孙连仲以保护乾陵的名义率军驻扎乾县,用一个师的兵力打着演习的幌子去盗挖乾陵,结果炸药都用上了,还是没有炸出乾陵的入口。

乾陵为什么就这么难找呢?

据说,这是它的设计者袁天罡在选址的时候采用了“藏”的风水哲学,所以一般人很难将它找到。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几个当地农民在放炮炸石的时候才在无意间炸出了墓室的道口。后经省政府初步发掘确认为乾陵地宫墓道,随即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停止发掘,

要说乾陵为什么会修在这里呢?传说是袁天罡选的址。

袁天罡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星象师、道士,成都人,《推背图》就是他和李淳风的杰作。袁天罡还曾为襁褓中的武则天看相,预言她将来“将为天下主”,结果全部命中(还有武则天家人)。

有如此高人在世,难怪武则天会让袁天罡为陵墓选址,也亏得如此,乾陵才避免了被盗挖的命运。

但笔侠对比了袁天罡和唐高宗、武则天的生卒日期,他似乎还没有机会为后两位选址,因为他比唐高宗还要早死30多年。

不过我们也大可不必和传说较劲,因为它毕竟只是历史的作料。

如果您喜欢作者的风格,请顺手给个赞!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賨人客》,号“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