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那场鼠疫是如何灭掉的?“钟南山”出手,一招搞定

​1910年,沙俄西伯利亚地区爆发了鼠疫,政府撵走了患病的中国劳工。所以,当这些劳工回到东北老家后,导致东北爆发鼠疫,死亡人数高达6万人!当疫情牵动全国人们神经的时候,一位和今天“钟南山”一样的人物出现了,成功消灭了这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鼠疫!


伍连德


这个人就是伍连德。

1879年3月10日,伍连德生于马来亚槟榔屿,成年后在英国剑桥大学、 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留学、实习、研究。学业有成后,他在吉隆坡医学研究院从事热带病研究。后来,伍连德接受清政府邀聘回国任教,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

当东北爆发鼠疫后,清政府决定启用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开始了大规模的鼠疫防疫工作,随后抽调所能调动的北洋军医学堂、北洋医学堂和协和医学院的医护人员以及直隶、山东等地方的一些医生,陆续前往东北。

当伍连德来到哈尔滨后,场面让他非常震惊,街头死尸遍布。伍连德立即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

但是,让伍连德没有想到的是,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死亡人数不断增加!这是为什么呢?


伍连德


经过调查,伍连德发现,造成鼠疫致死人数不断攀升,罪魁祸首是街头死尸。因为没有焚烧,再次传播鼠疫。

中国人历来有入土为安的习俗,对待父母先人的遗体更加尊重备至。在传统观念下,“焚尸”简直不可想象。 他思来想去,上书朝廷,请皇帝下一道圣旨才能平复民间的反对。

伍连德上书朝廷,描述了哈尔滨尸横遍野,无力掩埋的现状,并申明尸体中含有的疫菌将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如不尽早处理,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呈请圣上颁一道圣旨,准许火葬。同时,哈尔滨的官商绅士们也联名向吉林总督陈情,希望批准火葬。想来,伍连德焚尸的请求对清政府震动很大。以至于三天以后,他们才收到外务部发来的电报:准许伍医生之请,可依计划进行

宣统三年,大年初一。中国大部分地区正在庆祝新春佳节,而哈尔滨城北的公共坟地却一片肃杀。200名工人把100个棺木或尸体堆成一堆,一共堆了22堆,浇上煤油,付之一炬,2200多具尸体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随后,俄国防疫部门也效仿中方的做法,把辖区内染疫尸体,无论是新近死去的还是已经腐烂的,全部火葬。2月间,俄方共焚化了1416具尸体,其中1002具尸体是从坟墓中掘出来的。


伍连德


那时,哈尔滨道外区已经有四分之一的人感染鼠疫死亡。

适逢春节,为了能消弭人们悲伤的情绪,振作大家的精神,伍连德让防疫部下发传单,号召大家燃放爆竹,冲冲晦气。因为焚烧死尸,切断了鼠疫传播,从这一天开始,道外区一直不断攀升的死亡人数竟然下跌了。

1911年3月1日夜0时,哈尔滨防疫局内所有人屏住呼吸,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时针指到午夜0时,哈尔滨道外区的死亡人数为零。随后,长春、奉天、铁岭……东北各个大城市纷纷传来捷报,死于鼠疫者:零。

就这样,一场鼠疫被伍连德灭掉了!


伍连德


伍连德一时被国内外誉为防疫科学的权威。

1911年4月,在奉天召开了有日本、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墨西哥和中国11个国家医学专家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伍连德当选为主席。会上,他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这次防治鼠疫的经验,与会的各国专家交流了各国的研究成果。会后,伍连德被中国政府委任为外交部医官,同时仍保留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职位。

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在哈尔滨设立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伍连德任处长兼总医官。他奔走海关、游说当局,筹集资金充实设备,敦聘专家,锐意经营,使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成为当时颇具规模与实力的研究机构。

1935年,伍连德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是华人世界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候选人。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在马来亚的槟榔屿逝世,享年82岁。【作者:每日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