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唐山市区,各县区,甚至各村镇说话的口音不一样?

5920我爱你中国


确实是,我是唐山市区人,唐山大地震电影里的唐山口音和赵丽蓉老师小品里的口音和我们市里的口音是有差别的,他们把尾音拖的特别长,她们学的口音实际是丰南一带的口音,我们唐山地区:唐山市区、乐亭、滦南、丰南、丰润、玉田、迁安口音都是不一样。我过去长期出差坐火车,很多人听不出我是唐山人,大多估计我是东北人,他们以为唐山人说话都一样


幽静的一片林


首先,我对唐山口音有着难以割舍的亲切感。只要听到说唐山话的同志,就认为遇到了故乡人。

因为我在唐山生活了七八年之久。我从一九七一年入伍直至一九七八年调离唐山部队,一直在唐山驻防,并且每年一次必不可少的冬季野营拉练,几年来,基本走遍了唐山地区各县,对唐山市直、各县的口音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熟悉。可以说,唐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现在说话有时不自觉地流露出唐山味儿,引发一些人的调侃。

关于唐山市直、各县区,甚至各村镇说话的口音不一样,根据我在唐山生活的实践,分析探究认为:

一是祖祖辈辈生活在唐山的原籍人员,行成了一种固有的唐山口音。

二是旧社会山东、河北等地逃荒东北的穷苦人,因故滞留在了唐山,增加了唐山地区口音多元化的元素。

三是清廷入主中原,大量清兵驻防军事要地唐山,尤其是清朝东陵在唐山马兰峪,需要大批满族守陵人员。因此,满族人员的入驻,是形成唐山地区口音不一样的因素之一。


雪醒诗梦


我想应该是过去交通不便造成的。人们偏居一隅,与周围村镇很少有交流,口音自然会有差异。昌黎、滦南、乐亭的口音相近。遵化口音则偏近普通话。迁西、迁安的口音也很独特。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在唐山各县存在,其它省份也有类似情形。我在山东淄博上学的时候,相隔几十公里,几乎听不懂。东北话听起来貌似差不多,实际上差异也很大。单是辽宁,大连的口音就有一种很浓重的海蛎子味。乍听起来有点像山东口音,可能和渔民交流有关吧。南方的口音更是千差万别。


雪夜de惊鸿


您这个问题是个大课题。

我个人认为,唐山地区的方言大致可分为三大块:

一、丰玉遵区。丰润玉田遵化及市区陡河——大城山——凤凰山一线以西从商代到清代大多时期为一个诸侯方国(如北方游牧民族山戎建立的无终国,后被西周的燕国等诸侯方国联合所灭,后归属燕国)或同一行政区划(如清代的直隶省直隶遵化州),此区域同保定东部、廊坊的香河大厂、北京的平谷、天津的蓟县宝坻等地一样,基本为古燕国语区。这一地区后来所有大批移民迁入,如明初的江浙移民和清初的山东移民,到都因为迁入时间和地点都相对不太集中,基本被古燕国话所融化。附带说明一下:北京的全部和天津的北部过去都是说古燕国话的,如北京因为几度变为空城然后从其他地方整体移民过来(金灭辽、元灭金、明灭元、清灭明等),而使北京变成一个语言孤岛。而天津则是在明初才建城(即军事卫所天津卫),城内的居民基本为来自南直隶即今江苏安徽一带的士兵和家属,所以也是一座语言孤岛。

二、呔儿话语区。滦县滦南乐亭丰南唐海等地,古属孤竹国,后来也被燕国所灭,至明清也基本归属同一行政区域管辖,如府治在今卢龙县的永平府。但这一区域的方言形成却另有原因。辽代初期,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从定州一带的安喜望都义丰三县掳掠来大量汉人,在今迁安滦县等地设置安喜望都义丰三个侨县予以安置。所以这一区域的口音和现定州市的口音非常相近。后来人口扩散迁移,今滦南乐亭丰南唐海和昌黎一带都说这种方言。这一区域也有大量山东移民迁入,但也因迁入的时间和地点的不太集中,而被呔儿话所融化。

三、迁安迁西口音区。这两个地方从古至今同呔儿话区基本属于同一行政区划但口音却相差很大,主要是因为明代著名抗倭名将戚继光带着他以浙江义乌兵为主的戚家军驻守蓟镇并修建起嘞至今保存较好的明长城,其总兵府在今迁西三屯营。义乌人说不了儿话音,他们的语言和古燕国话,呔儿话融合,形成嘞包括迁安迁西在内的从北京到山海关长城沿线两边的一个特殊的语言带。我们大家俗称它为大舌头话。


YCC文化传播王徕福


我是唐山人,经历过1976年的大地震。

说到唐山的方言,真是太多,各地都不一样。

1.丰南、丰润、滦州、滦南、迁安、迁西、遵化等市县与市中心的路南、路北口音都不一致。俗话说一方水一上养一方人,这与当地吃喝住行有关,这是由唐山地域广阔决定的。

2.而且听老人讲,明朝抗元时,朱元璋下令杀光了所有河北人。胜利后,组织山东、山西大批移民,移民都有各自的语言,至今没有改变。

3.唐山原有语言的保留。

综上所述,就形成了唐山各地语言不同。











春风秋月小楼东风


主要还是移民的缘故。有记载可考的最早“移民”在宋辽时期,古代人口就是生产力,辽国侵略宋朝的时候经常会掳走大量人口安置到己方地界中,唐山的迁安,名称就源于迁自安喜(宋朝地界,今河北定州),而滦州最初下辖的义丰县则与宋地的义丰同名(今河北安国)。到了明代洪武大移民,永平府(大致范围与唐山(除遵化、玉田和丰润)和秦皇岛(除青龙)相当)的移民总数占到总人口的七成以上,唐山一带的大多数村庄市在这时候建立的,很多传说来自山后陆州或大槐树,靖难之役之后,又迁了一批江南富户到唐山南部沿海地区。清代中期开始的闯关东,又有一些山东移民留在了唐山。移民们带来了不同的方言,千百年来本地居民相互交流,方言的差异逐渐缩小,不短趋同,但不同地方的口音还是走明显的差别,不同村庄之间也有细微差别。


看看豆中


在迁安首钢工作了多年,也没学会唐山话,但能听得懂,迁安与唐山市的话还是有区别


雪峰北纬39度


唐山地区的口音太多了,我们这隔村的口音都不一样。电视上看到的唐山话也只限于市区一带。我们一个区,就有四五种口音。当然都能听懂。


一剪梅永恒的心


这很正常,中国的方言博大精深,各个地区的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都是不一样的,再加上现在人员的流动,更是导致了方言的多样化。


寒枫居士


移民城市,而且来源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