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胤禛费力得到的百官行述,为何要一把火烧掉?

百官行述案是《雍正王朝》最极具戏剧色彩的片段,也是直接导致太子二次被废的导火索,四阿哥胤禛用计得到百官行述以后,并在太子、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上书房大臣马齐的见证下,一把火烧了百官行述。胤禛为何敢在不请奏康熙就一把火烧了百官行述?

一、百官行述的由来

百官行述是任伯安编写的,当时任伯安任吏部主事,他充分利用自己职位的便利,偷偷的将官员的一些言行举止记录下来,记录什么呢?这么隐私的事情,肯定不是官员们的善事义举,除此之外只能是官员们的隐私,比如谁和谁有关系啦,为官失误的地方啦、犯的错误啦等等,长此以往,慢慢的就形成了一套书,任伯安取名《百官行述》。那本账册,很像是《大宋提刑官》里宋慈拼劲全力搜集出二度出山的刁光斗的保命账本,上面纪录了大大小小官员的受贿纪录,谁拥有了百官行述,谁就捏住了三百多官员的把柄,试想谁不想要,这也是任伯安敢肆意妄为的底气。

二、得知有百官行述后,太子、诸位阿哥有何反应

太子的反应:太子得知有百官行述后,第一反应就是要得到这套账册,明知任伯安是九爷的门人,却派人拿着自己的亲笔信去江夏镇拉拢任伯安,百官行述激发了太子胤礽心中的邪恶,最终让他落入了深渊。身为太子,明明可以光明正大的处理事情,非要搞这些弯门邪道,结果给任伯安的信落到四阿哥胤禛的手里了。

八爷党反应:任伯安把百官行述寄存在八阿哥门人开的万永当铺,百官行述这个事情,八阿哥等肯定知道,比如老四把装着百官行述的箱子抬进屋里,太子想看时,老八慌张的阻止,表明了这一点。八爷受百官爱戴拥护,与百官行述有关也未可知。所以在得知四阿哥胤禛获得百官行述后,一时踌躇无措。

三、四阿哥胤禛为何敢在不请奏康熙就一把火烧了百官行述?

百官行述不管是在老八胤禩的手里,还是太子胤礽的手里,或者是自己的手里,都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既然自己不能利用百官行述控制百官,又不能让百官行述落到别人手里,最好的办法就是烧掉,那么烧掉对胤禛有什么好处呢?

1、烧掉百官行述对自己有利。

话讲胤禛在江南募捐赈灾、向百官催要借款时得罪了一大批官员,以至胤禛向康熙抱怨自己大不了做一个孤臣,特别是在百官举荐新太子时,自己得票少的可怜,连老八的零头都不到,自己既然有了夺嫡之心,就不能不笼络臣心,笼络百官又不能太露骨,而百官行述给了胤禛绝佳的机会,在诸位阿哥、大臣的见证下,一把火烧掉,就是向百官说明,夹在你们身上的枷锁随着一把火烟消云散了,这些官员肯定会心存感激胤禛的,最起码不会坏胤禛的好事。

2、化解了康熙的难堪。康熙特别在意自己的德政,发生了百官行述这样为所未闻的丑闻,康熙帝事后得知这件事气得躺在床上喊腐败,如果交给康熙,相当于将此事公诸于众,一方面打了康熙的脸;另一方面使康熙处于尴尬境地,处理吧,牵连太广,不处理吧,有损朝廷律法尊严。所以一把火烧了百官行述对康熙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成功的避免了一次朝廷动荡,事后年羹尧升任四川巡抚就是对胤禛的肯定!

3、打击了太子和“八爷党”。任伯安是八爷党的人,康熙会怎么想,任伯安是八爷党的,那么百官行述也是八爷党的,八爷等诸位阿哥在康熙的印象又降低一分;胤禛想夺嫡,首先就得把太子拉下马,太子因为自己的昏聩,把自己陷于尴尬境地,特别是给任伯安的信被胤禛透露给八爷,导致康熙下定决心废除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