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将军活着,能否评元帅?六条标准,仅一条完全符合

一直以来有种说法:如果叶挺不在1946年由重庆飞延安的“4·6”空难中遇难,1955年肯定会位列十大元帅之一。当时已离开军队的陈毅,就不会成为新四军、三野的代表人物获元帅衔。

对于这种说辞,笔者持保留态度。历史上,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有千千万万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类似这样的“XXX如果不牺牲,肯定能授XX衔”的假设实在太多。但历史是复杂的,就算这些先烈没有早逝,之后发生的事情也难以预料。具体到授衔,具体到叶挺,情况就更复杂了。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叶挺将军是否可能授元帅衔,也不影响其历史功绩。叶挺是我们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是新中国的“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在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中做出的贡献、付出的牺牲、展现的精神,永远被人们铭记。毛主席称赞叶挺将军,“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在重庆狱中所作的《囚歌》中写道:“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今天再读这些,依然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分析叶挺将军是否可能评帅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我军1955年评定军衔时,元帅的授予条件。主要有如下六条:

一是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

二是总指挥部及各主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主要负责人;

三是总指挥部及主要红军部队的创建者或领导人;

四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主要抗日武装的领导人;

五是解放战争时期总指挥部及各大野战军的主要负责人;

六是解放后至授衔前的全军领导。

叶挺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早期的三大武装起义,他参与指挥了其中两个,完全符合第一条规定。

不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奉令前往苏联“汇报情况”。因为受到王某的指责,叶挺公开退党、负气出走,而且加入了邓演达、陈友仁、宋庆龄发起的组织。1930年春,周恩来在柏林时,发现叶挺对革命失去了信心。

这一段经历,是叶挺人生的重大转折,对他后来的遭遇影响极大。被开除、主动退党、不可抗拒的情况下与组织失去联系,这三种情况在战争年代很常见,有时也很无奈,但都会对当事人的命运产生深远影响。举个例子,红2、6军团开始长征后不久,段苏权任黔东独立师政委,因负伤在老乡家休养,脱离了队伍。等他后来一路找到部队归建时,才获悉黔东独立师早已失败,老首长还以为段苏权早已牺牲了。由于他负伤脱离组织,难以找到证明人,也成为历史问题。以段苏权的资历和实际任职,应当是中将保底,有望当上将,但1955年评衔时,因这一问题“暂授少将”。

叶挺的情况比段苏权还要严重。他主动退党,是尽人皆知的。他加入其他组织,也是公开的。他对革命失去信心,周恩来一清二楚。周公做叶挺的工作没有成功,又让廖承志继续“帮助”叶挺,这事也不是秘密。这就是为什么全面抗战开始后,两党就新四军军长一职争执不下时,双方都能接受叶挺的原因。同时,也是叶挺在新四军里没有实权,被项英等人排斥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把这种排斥,单纯地归结于项英。殊不知,当时对叶挺的这种情绪,是较为普遍的。想想看,别人浴血奋战十年,九死一生开创局面的时候,叶挺却离开了组织。新四军的指战员对这位“空降”的军长“另眼相看”,也不奇怪。

那么,1946年,叶挺出狱后如果不是遇上空难,他能取代陈毅重新出任新四军军长,从而成为独当一面的战略区军事负责人吗?

笔者以为,没有这种可能性。叶挺入狱后,出于各方面的因素考虑,陈毅只是代理新四军军长一职,这一“代”,就从1941年1月代理到了1943年11月。陈毅赴延安开会后,1943年11月至1945年8月,代理新四军军长一职的是张云逸。

也就是说,如果叶挺在抗战结束前获释,还有重新出任新四军军长的可能性,但也会是个荣誉性质的职务。1945年8月26日,总指挥部致电华中局:“陈毅同志昨日飞抵太行,转赴华中。分工:饶为书记及政委,陈为军长及副书记。”也就是说,此时的陈毅,已经把职务前的那个“代”字去掉了。如果形势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刚刚出狱而且对我军情况不太了解的叶挺,是不可能取代陈毅任新四军军长的。

那么,叶挺会被空降到其他战略区独当一面吗?笔者觉得也不具备可能性。

叶挺自1927年广州起义后,脱离战场达19年之久。不仅久疏战阵,而且没参与人民军队的改造和壮大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将叶挺放到哪个战略区,都不太合适。就连粟裕这样从南昌起义以来就和人民军队一起成长,升至华野副司令的战将,都镇不住其他山头的“骄兵悍将”。

像许世友这样纵队一级的将领,都敢公然摔粟裕的电话,还得陈毅亲自出面镇场子。如果换成叶挺,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那么,新中国成立后到授衔前,叶挺有机会成为全军的领导吗?1949年10至1954年10月,军中排名是朱、刘、周、彭和程潜,前四位的地位及威望,不是叶挺能望其项背的。至于程潜这个副主席,大家都知道是挂名性质,不可能授元帅衔。叶挺既已重新入党,那么就不必,也不可能出于统战考虑挂副主席衔。而解放战争时期各大野战军的主要负责人,如林彪、陈毅、刘伯承,聂荣臻,以及在中枢执掌军机的叶剑英,都只是委员。所以,叶挺也很难任副主席。

叶挺将军纪念雕塑

那么,叶挺有机会成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吗?1954年成立的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有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程潜、张治中、傅作义、龙云。从名单中可见,十大元帅全部位列其中。不过,他们在解放战争中,都长期担任野战军或总指挥部的主要负责人,连华野的实际指挥者、曾较长时间代理华野司令的粟裕都只能当委员,当不到副主席。叶挺在解放战争中如果没有成为野战军负责人,也是不太可能的。

综上所述,授元帅衔的6条标准中,叶挺完全符合的只有第一条。能挂上号的,是第四条,其他四条都离得太远。如果叶挺没有遇到空难,他最大的可能应该是转到地方工作。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