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两次途经华州赤水,百姓称其为“大脚”太后

投稿邮箱:3125136050@qq.com

慈禧两次过赤水

作者 刘正军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于次日凌晨仓皇出逃,沿山西赴西安避难。

他们一行浩浩荡荡,于八月十七到达太原,八月二十五经风陵渡过黄河到达潼关,然后沿潼关路穿过华阴县西行,八月二十九(1900年10月22日)进入华州。华州知州李嘉绩一行,到二华交界的柳枝镇迎接。当夜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下榻在临时行宫——州署(今县政府)大院,王公大臣下榻在临时行馆——文庙大院。

文庙大成殿 自华州古今

次日(九月初一),两宫离开华州城,经由辛村村南的“官路”、遇仙桥,于巳初时(9—10时)到达赤水镇。当时我村及附近村庄百姓,按华州知州要求,在“官路”两侧设香案、摆供果,头顶香盘,跪在路侧以示迎送(时称“支皇差”)。慈禧一行在赤水镇恒生泰商号(山西商人经办,2006年拆除)用过早餐后,即西行通过“桥上桥”去了渭南县。

当时华州知州李嘉绩和百姓跪在桥东送行,渭南知县张世英和百姓跪在桥西迎接。慈禧一行于九月初四(公历10月26日)到达西安,后下谕旨免去潼关—西安官路两侧五里以内的钱粮。

第二年七月二十五(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八月二十四(公历10月6日),慈禧一行沿原路“回銮”。行前搜刮白银70多万两,除御车外另备3000辆大车,满载搜刮的服装、绸缎、珍宝古玩及文书档案随行,并令陕西巡抚征派民夫修治西安以东路桥。路面皆用黄沙铺垫,仿照秦汉旧规,辟中央3丈6尺为“御道”,专供西太后和光绪帝銮驾通过;两旁各宽3丈,供百官、卫队及行李车辆行走。沿途每隔三十里,设行宫以备驻跸休息,设香案摆糖果以供随从官兵享用。

赤水桥上桥 宋朝峰摄

八月二十七(公历10月9日),慈禧一行自西向东逶迤而来。前头是整齐的马队,顶盔贯甲,刀枪鲜明。后边是拉着贡品的3000辆大车,及黄伞为盖的32人大轿等。地方大员及百姓,头顶香盘跪在路侧“恭送圣返”。车队在仪仗队簇拥下,浩浩荡荡穿过“桥上桥”、赤水镇、遇仙桥,到达华州。行宫仍是州署。次日离开州城,经华阴、潼关东出陕西,经河南、河北返回北京。据《陕西民国战争史》记载,回銮耗资高达190余万两白银。耗费之巨,人劳鬼怨。

此后数十年间,辛村及附近村庄,一直流传着慈禧太后是“大脚”的说法,令看惯了“小脚女人”的汉族百姓,倍感新奇。其实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满族妇女从不裹脚,而作为当朝太后的慈禧,则自然是大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