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人眼中的慈禧太后:外国人永远搞不懂的“中国式”退休



末代皇帝溥仪的外国老师庄士敦在《紫禁城的黄昏》详细描写了他眼中的慈禧太后。
从1875年光绪继位到1888年,皇权的行使一直掌握在 手中。


慈禧太后是咸丰皇帝( 1851-1861)的遗孀,也是咸丰的继承者,没有留下子嗣的同治皇帝(1 862-1874)的亲生母亲。她被称为“西宫皇太后”,因为她在紫禁城西边拥有一座宫殿。曾经和她共同执政的是咸丰皇帝的皇后,比她早死的慈安太后,也被称为“东宫皇太后”。后来,慈禧太后也经常被称为“老佛爷"或"老祖宗"。


从1875年到1888年,慈禧太后的地位实际上相当于摄政王,尽管在中国,摄政王的头衔从未授予女性。皇太后行使摄政职能的过程被称为“垂帘听政”,因为她们通常隐藏在珠帘后面处理国家大事。
这个做法从唐朝高宗(650-683)时代就开始使用了。


皇太后在皇上成年后将摄政权交给皇上的行为被称为“归政”或“撤帘”。宋朝(十至十三世纪)时的两位太后也曾和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一样行使摄政职能。
1888年满清朝廷颁发了两个重要的诏令,一个是宣布即将到来的皇帝大婚,这意味着他已经成年;另一个说翌年的第二个月,慈禧太后将撤帘归政,把管理政府的权力授予光绪皇帝。同年,官方宣布新建的颐和园已经接近完工,在满清宫廷这个圈子里,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撤帘隐退后很想把这座宫殿作为她的乡间别墅。


婚礼如期在1889年初举行,当皇帝年满19岁时,他立即亲自承担皇帝的职责和特权,这在中国被称为“亲政”仪式。他的皇后(后来被称为隆裕太后)是慈禧太后的哥哥桂祥的女儿。通过促成这一联姻,慈禧太后希望进一步巩固她自己和她所属的叶赫那拉家族的影响和威望。
按照习俗,皇帝同时要有为数众多的妃嫔,这些年轻的女子中有两位是姐妹,分别是15岁和13岁。年长的一位名叫瑾(即瑾妃),一直活到1924年,后来改名为端康(皇贵妃);年轻的那位名叫珍(即珍妃),就像我们将看到的那样,她在二十五岁时不幸去世。



慈禧太后曾在两个皇帝未成年时垂帘听政,现在她表面上心甘情愿地把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利交给了皇帝,好像既没有觉得光荣,也没有感到耻辱,那时她五十四岁。为了表示对新秩序的默许,她按照清宫惯例改变了自己在紫禁城的住所——从慈宁宫搬到了宁寿宫。


慈禧太后住所的改变可以视为亲政仪式的一部分,这意味着皇帝承担了治理国家的巨大责任,其重要性得到了满清宫廷的充分理解,必须严格遵循先例。例如,1795年,乾隆皇帝在他统治了六十年后退位,


他从紫禁城的一个地方搬到了另一个地方。九十四年后,慈禧太后所选的宫殿中正是高宗皇帝乾隆为了同样的目的而选择的宫殿,她选择这个宫殿的原因可能是它曾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君主之一的最后居所,并因为乾隆皇帝的长寿而得名宁寿宫。
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都没有因为名义上放弃皇权而使自己的尊严、威望甚至权力受到任何损害。这是一个与我们现在的主题有关的非常现实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肯定会被不熟悉中国王朝惯例和礼仪的读者所忽视的问题。
当“退位"和“退休”这两个词被用在乾隆皇帝于1795年所采取的行动和慈禧太后分别于1872年和1889年所采取的行动上时,很可能会在西方人的心目中造成一一种错误的印象。1795年,乾隆皇帝以盛大的仪式庆祝了他的登基六十周年庆典,他从皇帝的位子上退下来,坐在了太上皇的位子上,这意味着他在余生中地位和权力都高于他的继任者。实际上乾隆皇帝“退位”以后在朝野内外都比退位以前更威严、更显赫了。


乾隆皇帝的崇高地位不仅仅是名誉上的。虽然他不再承担皇帝的日常事务,但他有权利,更有权力在一切重大问题上保留自己的最终决定权,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凌驾于继任者之上,并暂时搁置授予继任者的权力。毫无疑问,作为太上皇的乾隆已经厌倦了君主的负担和虚饰,或者已经真正把心思放在了不朽的事物上,他一方面准备让他的继任者不受干扰地享受皇帝特权,一方面仍很享受自己被各部尚书视为至高权利者和最终裁决者。他的名字在全国的地位高于皇帝,所有不是文盲的人都知道,在大清帝国有一个连皇帝都要向他下跪的人。
现在,即使慈禧太后"退休”后的地位不能和德高望重的乾隆完全一样,她的地位也明显高于皇帝,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在实际上都是如此。和撤帘归政前相比,“老佛爷”的地位和权力并没有发生真正的变化。


由于她在满清皇族家谱上的地位,这些都是她的所有,即使她从来没有在皇帝未成年时垂帘听政,她的地位也会高于光绪皇帝,不仅因为她是光绪皇帝前任同治皇帝的母亲,也因为她属于长辈。同样,所有相关人员都知道,如果她比皇帝活得长,从而比他的后继者高两代,她就有资格获得更高的等级的称号——太皇太后。事实上,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1908年,她在光绪死后的几个小时里确实成为了太皇太后,她作为太皇太后被安葬并在王朝年鉴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就太后老佛爷的情况而言,"慈禧太后”一词的使用本身就使人产生了这样一种看法,即她一定是一位具有非凡能力和坚强性格的女性。否则,人们会问,她,一个仅仅作为皇帝遗孀的女人,怎么可能在这个国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呢?问这个问题的人不明白,不仅皇太后的地位高于皇帝和皇后,连已故皇帝的第二配偶——皇太妃的地位也高于皇帝和皇后。



在位的皇帝和皇后拜访慈禧太后或皇太妃,或在自己的宫殿中接待她时,除非她邀请,否则他们不能坐在她的面前。有几次我陪着宣统皇帝到上面提到的端康皇太妃宫里去,虽然她只是他的前任光绪皇帝的一个二流妃子,但我注意到宣统皇帝对她总是尊敬有加,因为她的地位比他高。更值得注意的是皇帝对太后的尊敬。因此,当我们在看西方流行的慈禧太后和她的宫廷的故事时,如果读到她坐在一个比光绪皇帝更高的宝座上时,我们就会错误地认为,这种安排有不正常或羞辱皇帝的地方。在1898年9月以后,慈禧太后确实怀着一种恶意和报复的心情在侮辱光绪皇帝,但是她把自己的座位抬得比皇帝的还高并不能作为这一点的证明。
综上所述,庄士敦笔下的慈禧太后即使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不能完全符合,也还是非常客观,比较可信的。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