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中华民国大师辈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纳兰谈史


就像高中,如果一个班都考上了清华北大,那么清华北大也就不觉得稀奇了。


但是,如果这个班普遍学习都不咋地,那么班里面出了一个清华的,那就不得了了。


在民国时期,国民文化层次普遍偏低,文盲率很高,再加上我国正处于新旧文化转型时期,社会对于知识与文化是非常崇拜的。所以,学者在当时的社会中,就像明星一样存在。


至今我们还对民国时期的文人学者的八卦乐此不疲,何况当时。


如果这些文人学者放到现在,应该进娱乐版面。

所以这就奇怪了,很多认为民国大师多的朋友,都能说出很多位大师的名字,但是如果问到这些大师都有哪些研究成果,很多人就说不出来了。


因为民国的大师,尽管不乏著作等身之人,但是放大现在,学术力也不必北大清华某个不起眼的教授强多少。

至于真正开宗立派的大师,恐怕更是了了。比如训诂学,高峰在清朝,不在民国。


所以根本原因,不是民国的人有文化的太多,而是有文化的人太少,所以就显得有文化的人特别有文化。


但现在,有文化的人太多了,所以文化就不值得大书特书了。


这是一种进步,有些人看不见,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