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打破日军的铁壁合围?出其不意打伏击,我军战将玩得纯熟

1941年11月初,胡奇才被任命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副旅长,具体分工为协助旅长王建安指挥全旅对日伪顽军的作战,相机扩大沂蒙山抗日根据地。

[开国中将胡奇才]

一天,胡奇才得到了这样一条重要情报,日军为了消灭沂蒙山根据地的八路军和摧毁沂蒙山抗日根据地,纠集了5万日伪军发动了对沂蒙山根据地的大扫荡。此次日军扫荡沂蒙山根据地还改变了以往单纯找寻八路军主力作战的方式,采取“铁壁合围”的战法,逐次推进,逐渐缩小包围圈,妄图把山东纵队所属部队,自然也包括胡奇才所在的第1旅困死和消灭在沂蒙山区,彻底消除山东纵队给日军造成的威胁。

当时,胡奇才接到这份重要的情报,心情还是非常沉重的。此时,他正指挥第1旅在蒙阴地区进行对顽军的作战。第1旅官兵在和顽军作战时,对这些家伙不积极抗日,而是千方百计帮助日军搞摩擦,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极其愤怒,本着这一宗旨,在打击这股顽军时敢打敢拼,忘我而战,使得这股顽军无法抵挡第1旅官兵猛烈的进攻,招架不住的顽军一路溃退,第1旅官兵在胡奇才的指挥下穷追不舍,已经将顽军包围在一处不大的山坡。如果在继续战斗一段时间,可望全部消灭这股顽军。

此时,第1旅的上级山东纵队也是这么考虑的,认为尽快消灭掉这股顽军,既可以消除日后这股顽军对根据地的袭击,为日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减少阻力。可是,具体指挥这次作战的胡奇才感到,虽然顽军已经被死死地困在山中,但是,要想在短时间里消灭掉这股负隅顽抗的敌人,也绝非易事。尤其是日军前来扫荡的部队,已经越来越近,很快就会和担任阻击的部队交火。

与其在这里不计一切的和顽军作战,虽然最终能够消灭掉这股顽军。但是,如果战斗久拖不下,日军的推进速度也是很快的,在这里久攻不下,背后又有日军前来扫荡,一味在这里战斗,无疑会腹背受敌,使整个部队陷入险境。他当即决定,现在必须尽快撤出战斗组织部队向安全地区突围,尽快跳出日军逐渐缩小的包围圈。

胡奇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第1旅的其他领导,他们觉得胡奇才的办法是正确的,决不能形成两面作战给部队带来不必要的危险,形成决定后便迅速向上级山东纵队发电,指出虽然消灭眼前的这股顽军为日后根据地的发展有很多好处,但是如果继续这样对顽军进行攻击,不知道还会消耗多少时间。就是消灭了这股顽军后,缴获的武器弹药这些战利品好办,但是面对俘虏怎么办,是把他们放掉,转眼他们又会加入顽军。与其徒劳无益增加风险,不如马上撤出战斗,避开日军的锋芒。

[通过云梯攻城的八路军]

兵贵神速,胡奇才边等候上级来电回复的同时,也立刻命令担任进攻的各作战部队有序撤出战场,为了分散日军的进攻势头,胡奇才和旅领导决定,以团营为作战单位开始分路突围,并规定最后的集结地点。

面对来势汹汹前来扫荡的日伪军,胡奇才决定利用天黑下来后在突围。当天完全暗了下来后,具有多年丰富战斗经验的胡奇才,除了派出尖刀班在前面搜索前进,为突发情况做好应敌准备。同时,他考虑到夜晚虽是突围的好时机,但是战马的马蹄都用铁打的马掌包裹的,为了不让战马行军时不弄出声响,他命令战士们给每匹战马的马蹄都用厚厚的麻袋布包裹好,同时,对部队使用的只要是金属制品也同步要求进行隔音处理,避免行军途中因为碰撞产生清脆的声音后,暴露目标。

由于措施到位,想得细致周到,胡奇才率领第1旅的部分突围队伍,在夜色里只有很轻的脚步声和呼吸的声音,丝毫感觉不到这是八路军的一支正规军队,再以急速行军的方式,打破日军所谓的“铁壁合围。”

当天色大亮后,胡奇才率领的第1旅一部突围部队,来到了一个叫做石人坡的村庄,准备稍事修整后继续前进。

胡奇才率领第1旅的部分突围队伍宿营的石人坡,是个拥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所有的住户都散落在山沟里,这个村庄属于沂蒙山根据地的边缘地带,群众基础不错。胡奇才要求所属各部不能麻痹大意,马上派出警戒哨和流动哨,加强警戒,炊事班立即做饭,官兵利用这难得的时间休息,恢复体力。作为负责这支部队突围的主官,胡奇才早已把疲劳放在了脑后,没有想到要去老乡家里眯一会,补充补充体力,强烈的责任感让他还是觉得只派出警戒哨还不能做到百分百确保部队的安全。

于是,胡奇才带领几个部下又爬到紧挨村子边的一座山上,可以居高临下在仔细查看村子外围的情景。

真是不看不知道,当胡奇才从望远镜里向四处瞭望时,惊讶的发现有一股日军正快速向部队宿营的石人坡村庄而来。此时的胡奇才脑子转的飞快,他马上要身边的司号员用号音吹出调两个连赶到他们所在的位置,准备出其不意的给日军迎头痛击,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同时,命令其他部队迅速打点行装向西转移。

[行军途中的八路军骑兵]

胡奇才之所以要调两个连的兵力上山,他是这样考虑的,天亮还没一会,由于已经有日军部队进入沂蒙山根据地的腹地扫荡,这是日军后续跟进部队,应该还不知道前方具体的战况,属于支援性质,根本不会以为八路军会轻易跳出了第一道日伪军的包围圈。

胡奇才认为,就在日军尚未作出判断之前,在这里打个伏击,一是日军毫无防备,二是日军也无法发现第1旅的实力,在这里给日军打一个埋伏,用最短的时间把日军打蒙后,再迅速撤出阵地,让日军摸不到行踪。因为胡奇才觉得消灭掉日军的有生力量,在敌强我弱的现实条件下,只能和日军斗智,打了就跑,决不能和日军正面战斗,更不能意气用事在大白天和日军部队纠缠的,因为日军的火力是八路军无法相比的。

就在胡奇才始终观望日军的行军速度时,两个连的指战员很快来到胡奇才身边,胡奇才立即要求部队进入阵地设伏,举枪向毫无防备向前行进的日军瞄准。当行进中的日军距离两个连的埋伏阵地只有30米远的时候,胡奇才一声令下,两个连所有的武器,立即射向眼前的敌人,遭到突如其来袭击的日军像砍倒的高粱杆一般栽倒在地。当惊恐中的日军从慌乱中醒来,摆开架势,架起了山炮、迫击炮之类要对胡奇才率领的两个连的阵地进行报复还击。谁知,胡奇才早已带领这两个连的指战员全部撤出埋伏阵地,很快赶上了先期撤退的部队,兵合一处,继续向安全地带转移。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