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马上就要毕业了,一直以为所有的编制都是公务员,没想到还有事业单位,两者有何区别?该如何选择?

你来我就走


编制分为两种,有行政编制,有事业编制。只有使用行政编制的,才是真正的公务员。使用事业编制的,虽然也有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参公事业单位会变得非常少,参公人员除了行政执法机构之外,其他事业单位的参公人员将来也会非常少。想当初,在县区一级,参公事业人员几乎是公务员总数的两三倍呢。参照管理的公务员,比真正的公务员队伍更庞大。当然,随着层级的上升,到市一级,比例相差就没有这么大,到省一级公务员就比参公人员还多了。这是因为在省一级,承担行政职能的多设立为省直部门和机关,党政机构的限额个数也几乎是县区基层的两倍,因而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少,参公事业人员就少。

行政编制里面还包括工勤编制,行政单位里面的工人,即使是过去以聘干、代干、转干身份,在公务员岗位任职的,包括领导职务的,都不能过渡为公务员。党政机关、行政单位里面的工勤编制只减不增,工勤人员只出不进,将来也是取消的对象。公务员凡进必考,要想进党政机关成为公务员,要么通过国考,成为部委的公务员,要么通过省考,省级组织部门组织的公务员考试,成为省直、市直、县区直、乡镇机关的公务员。当然,在职的事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公选、提拔晋升等方式,成为参公事业人员,或者公务员,前提是年龄不得超过40岁,现在又放宽到了45岁。

事业编制分为全额编制、差额编制、自收自支编制,在2020年底前即将完成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自收自支编制将随生产经营职能的取消而取消,差额事业编制也将随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剥离分流、改企,越来越少,事业单位真正更多使用的,就是全额事业编制。事业单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对应的是干部身份,工勤岗位对应的是工人身份,岗位之间实行全员聘用制,竞聘在哪个岗位工作,就是什么身份。事业单位也是实行招考制,招考权力下放到了市县一级。相对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人员招考难度更小一些。除过招考以外,还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特岗老师、三支一扶等项目,直接进入基层事业单位,尤其是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服务期满基本上都可以入编,使用事业编制。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能就只有人才引进和特岗老师、公费师范生、免费医科生、委培生等才能保证可以进入事业编制管理范围以内。

因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也就是体制内的单位,不仅有公务员,还有事业人员;不仅有行政编制,还有事业编制。行政编制里面还有专门供政法人员、公安、法检人员使用的“政法专项编制”,事业编制里面也有专门供中小学老师使用的“教育专项编制”。公务员凡进必考,事业人员除招考以外还有其他途径。公务员可以享受职级并行、提前退休、公车补贴等,这些政策事业人员却没有,两者的区别也是很大的,要了解清楚才行。


职言管语


一是待遇上不同。2019年搞得风风火火的公车改革,就只有行政编才享有车改补贴,事业编,工勤编都不能享受,这样每个月大概少600块钱左右。一般来说,行政编公务员待遇比事业编略高。

二是晋升不同。事业单位属于行政机关下面的二级单位,能够提拔的职位很少,竞争非常激烈。行政编一般都是走仕途,事业编一般是考职称,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总的来说,行政编公务员主要是依靠职务晋升,需要很高的文字理论功底和很高的情商,而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式更加宽广,更加注重专业技能。每种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具体取舍,就看题主自己了。

我是专业公考解答,有任何公考疑问,欢迎关注留言。


专业公考解答


编制不仅仅有公务员和事业编这两个大类,下面小类里区别更大呢。

先说下事业编制:

事业编制分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编制、财政全供、差供、自收自支。

参公事业编制几乎可以等同于公务员(但是还是有区别的)一般像国考的银保监会、红十字会,省考里的文联、党校等是参公事业编制。

全供事业编:全供事业编制是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最多的事业编制,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小学教师

差供事业编制:也是事业编制里的大头,比如公立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就是差供事业编制。需要注意的是疾控中心是全供事业单位,里面的医生护士也是全供事业编制。

自收自支事业编制:这种编制较大一部分存在于区县里,比如县电视台。

公务员:公务员从原则上讲就一种,至多加个参公事业编制,这两种,但是实际上分的也比较多。

政法专项编制的公务员:比如法官、检察官、警察、狱警。这类是政法专项编制的公务员,因为有政法专项津贴,同地区同等情况下工资是最高的。

乡镇公务员:在某些地区比如广州之类的经济发达城市,乡镇公务员同等情况下工资是高于县以上机关的公务员的,但是在大多数地区没啥区别。


小青柠呀


大学即将毕业,也应该仔细了解体制内的一些事了,如行业优势、机构编制性质、职务晋升、人际交往等,以便提前作好选择报考准备,否则一但选择错误,就像“女子嫁错郎一样后悔一生”。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体制内的编制区别很大,具体分为行政编制、参公事业编制、财政全额拔款的事业编制、差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和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五类,每种编制都有很大的区别。

1、行政编制。行政编制是国家编制管理部门根据行政机关的职能职责和工作量核定的人员编制额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务员编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机构编制增加人员。如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人民团体所使用的编制均属于行政编制,其经费由财政全额拔款保障,人员属性为公务员或法官、检察官等。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饭碗”。行政编制人员不管是工资福利待遇或者是政治待遇比其他四种编制都好,晋升空间也很大,也有很大的公权力。行政单位人员可以调入参公单位或其他事业单位。

2、参公编制。参公事业单位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但人员管理和公务员一样执行公务员制度。也就是说,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编制属于事业编制序列,但人员管理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人员登记、确定职务与级别、工资套改等参照公务员法的规定执行。一般来说,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务员”,而参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参公人员”。在人员调动方面,参公单位的人员可以调入事业单位,有的地方已经打破了参工和公务员的界限,允许参公人员调入行政单位,有的地方参公人员调入公务员单位还属于禁止行为。相比之下参公编制的含金量比行政编制的差,行政单位享受的受遇参公单位一点都没少,也属于“金饭碗”系列。

3、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属于事业单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如基础教育、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都属于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人员属于事业人员,人员的管理按《事业单位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事业单位人员不能调入行政或参公单位,可以在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及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中进行调动。事业单的福利待遇及晋升空间比参公位的小,属于"铁饭碗”的行业。

4、差额拨款事业编制。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仍然属于事业单位系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一定的收入,财政给予部分份经费进行保障,一般情况下财政只对其人员经费的基本工资部分进行保障,其余部分由单位的收入进行保障。如医院等。人员管事也按《事业单位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人员调动只能在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单位中进行调动,不能调入行政单位、参公单位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5、自收自支事业编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也是使用事业编制,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其经费支出根据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保障,其实这种单位与企业差不多,只是有很多经营活动是使用政府的资源,自收自支单位人员不能调入以上四种单位。

作为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面对以上五类编制,如何选择呢?

首先是先行政编制,其次是参公编制,再次是全额事业编制,再到差额编制,最后才是自收自支事业编制。


文博自媒体


对于刚毕业的职场新丁,如果不关注体制,的确很容易混淆,搞不清状况,以为所有体制单位的公职人员都是公务员。殊不知,这里有很多道道,不仅有公务员和事业编之分,还有财政供养性质、岗位之别,不同性质的编制,工资待遇、提拔晋升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区别,想进体制必须要了解清楚。

一、什么叫公务员?

公务员就是党政机关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在编公职人员。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工资待遇由财政拨款全额供养。群团组织中有部分单位比如共青团、工会,妇联,属于行政参公性质,使用的也是行政编制,同样属于公务员序列。公务员依据公务员法执行晋升,分领导职务和职级两种。领导职务从正国职到副科职有十个层级,职级从二级科员到一级巡视员有十二个层级。公务员享有车补、十三薪、年终绩效等待遇,在体制内属于待遇最好的一个群体。有机会进体制,首选公务员毋庸置疑。在行政机关除了公务员,还有一个特殊群体——行政工勤人员,他们不属于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工勤编制,属于行政辅助人员,系工人身份不是干部,但和公务员一样都享有车补待遇。

二、什么叫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指代替政府从事公益性服务或行政辅助服务的国家机构。比如公立学校、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都是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按机构类型分行政执法类、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三种。

其中,行政执法类分行政类和执法类两种,基本上都是参公管理性质。行政类事业单位在去年三月份前已经完成清理,并入行政机关或剥离行政职能改公益类,不再保留类似机构,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执法类事业单位暂时没有统一的改革政策,但局部已经开始先试先行进行改革,下一步大概率会转行政,不再保留此类机构。未来,行政执法类事业机构将不复存在。

公益类事业单位细分公益一类、二类。一类为的主要职责是公益服务,由财政全额供养,比如中小学校、图书馆等,都是公益二类。公益二类在承担公益服务职责的基础上,还有收费或经营职责,财政部分拨款,不足部分由自营收入补足,像公立医院和高校,都属于公益二类事业机构。公益一类事业机构不受改革影响,基本会保持现状。公益二类绝大部分不变,极少部分效益好的、主要职责是收费和经营的,将剥离事业属性改企。

生产经营类事业机构,基本职责都是经营和收费,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在今年底将全部改企,脱离体制市场化运作。这类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基本上是自收自支性质,本身与企业无异。

事业编制按财政供养性质分全额、差额、自收自支性质,顾名思义就是全部、部分和零额度由财政拨款支付人员工资待遇。其中,自收自支性质编制未来将核销不复存在,剩全额和差额两种。

事业单位按岗位分管理、专技和工勤三种。前两者为干部身份,后者为工人,不过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转岗。

通过分类改革,未来事业单位将只有公益类一种事业机构,编制只保留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两种。

如果要在事业单位之间选择,首选参公机构,其次是公益一类,接下来才是公益二类。


80后小公


如果考试时间没有冲突,建议都可以试试。

一、试卷材料方面

从材料各方面来说事业单位与国考有相同点也存在区别,相较而言国考更难一点,比如18年宁远事业单位考察的主题为社会文明、18年湘潭事业单位主题为教育减负、17年宁远事业单位主题为社会焦虑,偶尔会涉及哲理故事,基本隶属与“社会+文化”范畴,尤其喜欢考察“民生”话题。而国考中更为广泛,比如18年想象力为“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为“社会”,17年以水为师为“生态+社会”,16年好政策滋养理性与德性为“政治+社会”,往往考察的领域较为广泛,那么也就意味着各位考生复习上各自应该有所侧重。

二、作答要求方面

从人对于作答要求方面进行剖析,发现事业单位和国考考察题型上会各自有所侧重,事业单位倾向于“概括+对策+贯彻+写作”,而国考中比较喜欢考察“概括+分析+贯彻+作文”的搭配方式,其中国考中比较难的题型综合分析在事业单位中基本不会出现,且广大考生在作答时国考所要求写的字数也明显偏多。

三、文章写作方面

文章写作部分可能是广大考生最为关注的,无论是从字数、还是要求基本都会存在差别,可以通过以下两个例题直观感受。

以宁远事业单位为例:

有分析认为,中国正进入全民焦虑时期,而这是现代化路上的阵痛。那么,什么才是治疗社会焦虑的良方?请结合全部材料,围绕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明确;②联系实际;③思路清晰;④1200字左右。

以2018年国考为例:

请深入思考给定资料5划线句子“科学、艺术和古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象力的源泉”,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四、应对技巧方面

从人的角度剖析了国考和事业单位的差异性,在此中公教育也给各位同学一些指导建议:把握材料区别,找准热点学习方向;明确要求区别,明晰作答技巧倾向;了解写作区别,掌握重点拿。


事业单位小百科


如何选择,在你知道了两者的性质以后,在做决定,具体来说:

1、公务员是指依法行事国家的公有权利,其录用按照《公务员法》的程序进行招聘,必须参加公务员考试才可以进入,按照考试组织的机构不同,分为地方公务员、国家公务员两类。

事业编制是各机关单位因为人手不够,而公务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管理的一种编制,招聘按照《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条例》的程序进行,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硕士毕业及以上学历)或者参加地方单位组织的事业人员考试进入。

2、要成为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总的来说都是要经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环节(个别情况除外),二者也只有在笔试环节有所不同。具体来说:一是考试内容稍有不同。公务员考试主要考《行测》和《申论》,事业单位考试就有些杂了,考的比较多,有的地方考一科《综合基础知识》,有的地方考两科,也是《综合基础知识》和《行政能力倾向测验》(和公务员的行测大致内容相同,只是难度上有所降低),而《综合基础知识》里边的内容很多也很杂,而且有的地方事业单位考试会用专业知识来替代《综合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根据不同的岗位,分为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医学类的基础知识等等,挺多的。二是考试难度不同。公务员考试难度比事业单位要难很多,主要是公务员考试行测时间短、申论的写作更是对有的人来说,云里雾里的,会越考越低,事业单位只要下功夫好好复习,还是可以考上的。

3、再说说考试的公平性,目前来说,公务员考试很公平,特别是近几年,不存在其他可能性,事业单位相对公平,基本上也没有出什么问题,所以你要是有想法,就好好复习,提高自己的硬实力,不要相信所谓的内幕,都是假的,如果有,为什么他不去。

努力加油,好好准备。

以上都是个人的理解,可能和网络上查到的有所不一样,不过都是基于经验之谈。


贫困山区的亮光


一、发起机构不同

国家:中组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地方:省、市委组织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用人单位上报岗位需求。

事业单位考试发起机构是:各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二、笔试组织实施机构不同

公务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务员管理司、各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所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考试中心或公务员管理局。

事业单位:用人单位委托省级和地级市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所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考试中心命题和组织报名、考试并交用人单位成绩名单,部分单位自行命题组织实施。

三、举办的统一性不同

公务员考试每年一次,各省、市一般每年招考一次,有的2次,警察招考可能单独举办。

事业单位无全国招考,多为全市和县级统一招考,一般是各个单位发公告招考。

四、人事编制不同

公务员有行政编制:主要是管理人才。行政编制按级别划分,如: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

事业单位是事业编制:主要是专业人才。事业编制按职称划分,如:正高级、副高级、中级等。

工资情况:

一、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二、绩效工资:

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三、津贴补贴:

1、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主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对艰苦边远地区根据发展变化情况,每5年评估调整一次。 2、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对在苦、脏、累、险及其它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国家统一制订特殊岗位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


努力工作的小刘


事业单位一般是走职称还有管理,还有就是工勤编,一般就是这三种形式,一般来说在普通的单位里面走职称,在事业单位里面相对来说会比较好一点,走管理编的话因为它的职数很少,所以晋升比较难,工勤编现在基本上没有,主要是安排给退伍军人用的,至于行政编制的话,相对来说会比事业编会更好一点。


那谁那山


事业单位一般指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一般没有公务员薪资待遇好,相对比较也没有公务员社会地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