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中山靖王刘胜有120多个儿子,实行“推恩令”后,他如何处置?

公元前202年大汉王朝建立,汉朝是一个继秦朝以后的大一统的王朝,直到公元220年曹丕称帝篡汉,一共历经了四百多年,在中国的历史之上极具有代表性。汉朝建立之初,国内经过连年的战乱,百姓苦不堪言,民生凋敝,汉高祖刘邦决定实行与民修养、无为而治的政策,随后再清除异姓王和诸吕之战后,国内的形势趋于稳定。文景时期继续延续汉初以来实行的政策,国力进一步增强,在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后,开始向外不断的扩张疆域,北击匈奴,创造了“汉武盛世”。

国家的富强和疆域的扩张得益于强大的军事实力,这为建立强大的大一统国家奠定了基础,但是也为国家带来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各诸侯王都拥有自己的政治、军事实力,并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大而成为帝国政权中强大的离心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在推恩令之下,诸侯王由原来的只将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变为要求将封地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分给自己的儿子,其受封的领地再进一步分给下一代。

如此之下,诸侯王的势力范围被越分越小,有的甚至被分为上百个小的诸侯国,比如当时的中山靖王刘胜,他有120多个儿子,在推恩令之下,他的中山国该怎样分呢?对于中山靖王,大家对他的了解想必大多来源于蜀汉昭烈帝刘备,刘备在“创业”之初,人微言轻,并没有太多人追随,后来打出先祖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名号,为他凝聚了不少人气,中山靖王也随着蜀汉王朝的建立而名声更盛。

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个儿子中的一位,是汉武帝刘彻的兄长。公元前154年,刘胜随被分封为中山王,并拥有了自己的封地,虽说封地较小,且位于原常山郡的东北角,较为偏僻,但是对只热衷于听听音乐、与美女把酒言欢的中山靖王来说可谓是再好不过了。但是由于“七国之乱”的影响,使得中央意识到诸侯国的威胁,于是一时之间削弱诸侯王势力,披露诸侯王的罪行的行为受到中央的肯定。

朝中的大臣们也是对诸侯王们百般挑剔,诸侯们稍不留神便被上告朝廷。在此般打压之下,中山靖王这样的诸侯王的日子自然是不好过。在公元前138年,刘胜与长沙王刘发、代共王刘登一起进京朝见汉武帝,汉武帝自然盛情款待各位兄长,谁知席间刘胜听到宫廷奏乐便哭了起来,汉武帝问他为何哭泣,刘胜便将官吏们不分青红皂白结合起来欺凌诸侯王的事情通通上报给了汉武帝。在此之后,汉武帝就增加了对诸侯们的赏赐,废止了一些官吏胡乱检举诸王不法的行为。

虽然表面看来,诸侯王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后来,汉武帝采用大臣主父偃的计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在此之下,诸侯以私恩的方式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并由朝廷来亲自封号。针对此举诸侯们虽心有不满,但是土地并不是没有外放,只是给了自己的儿子,诸侯王的势力被子弟们所分割了,尤其是像中山靖王这样的“儿孙众多”的诸侯,恐怕到最后土地都不够分。

现今我们无法得知当时的刘胜在面对推恩令是何等心情,但是肯定是不敢违背朝廷的“恩泽”,于是将原本打算传给嫡长子刘昌的封地经过多次分封,在是三年多的时间里分四批,分封了19个儿子,最后刘胜的封地越分越小,中山国被分出了19个县,足以见得推恩令的强大。汉朝时期施行的推恩令是基于国力强盛之后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央的实力已经不足以被诸侯所撼动,诸侯也自然不具备谋反的实力,只能够像中山靖王这样被动的接受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