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推背图》与历史之13:一代名将狄青


推背图第18象

推背图第十八象 辛巳 谶曰:天下之母,金刀伏兔,叁八之年,治安巩固。 颂曰:水旱频仍不是灾,力扶幼主坐灵台,朝中又见钗光照,宇内承平氖象开。 金圣叹: 此象主仁宗嗣立,刘太后垂听政。旁有一犬,其惟狄青乎。


刘太后画像

狸猫换太子

宋真宗赵恒时,刘妃(后来的刘太后)与太监郭槐合谋,用剥了皮的狸猫换掉李妃所生的婴儿,并将婴儿丢弃。

幸好弃婴被宫人寇珠救起,送与八贤王抚养,并取名为赵祯。

而李妃被打入冷宫,刘妃却被册立为后。


铁面无私包青天

但是刘妃仍不甘心,她火烧冷宫,李妃逃出,流落民间。

天禧四年(公元1022年)春天,宋真宗病重,遗诏封皇后刘氏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

不久,宋真宗病逝,宋仁宗赵祯即位,因为赵祯年幼,刘太后垂帘听政,朝政大权全落在刘太后手中。

直到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刘太后去世,宋仁宗在包拯的帮助下,迎接生母李氏回宫,斩了郭槐。


北宋与西夏

狄青发奋图强,折节读书

狄青,汾州河西(今山西汾阳)人,宝元年间(公元1038年至公元1039年),在于西夏的战争中,骁勇无比,所向披靡。

历经二十五战,屡挫强敌,屡立战功,被授予右班殿直之职。

公元1040年十一月,陕西经略判官尹洙向范仲淹举荐了他。

范仲淹与狄青深谈后,感受到了狄青的胸怀和报国之志但却缺乏谋略修养,对兵法韬略知之甚少,就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耳"。

狄青听了范仲淹的话,茅塞顿开,深受教育,从此发奋读书,放下面子,不耻下问,认真研究秦汉以来的"将帅兵法",在军事上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狄青画像

狄青乐饮惑敌,大败侬智高

宋仁宗皇祐四年九月(公元1052年),朝廷(刘太后)以枢密使狄青为将,率军讨伐侬智高叛军。

公元1053年正月,狄青率部与知桂州孙沔 、知秦州余靖等会和,进军宾州。

在此之前,宋军因为多次被侬智高军打败,士气低落到极点,无心恋战。

于是狄青命令大家,:"一切行动听指挥,任何人不准轻易和敌人交手,违令者斩!"

但是,广西铃辖陈曙在金城驿时,被侬智高军打得落花流水,到达宾州后,一直咽不下这口气,又担心被狄青抢了功,趁狄青还没有到宾州,就擅自带了八千步卒向侬智高军进攻,谁知在昆仑关又被打得屁滚尿流,满地找牙。


大战侬智高

狄青听到消息,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抓住陈曙及部将三十二人,辕门外斩首。

眼见士气低落,军心不齐,变眉头一皱,心生一计。

命令按兵不动,天天饮酒作乐,麻痹敌人,其实暗中部署。

趁敌人疏忽时,突然挥师大进,突袭昆仑关。

当时正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狄青事先命令军中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众将饮酒作乐,通宵达旦,好不快乐。

侬智高得知狄青等人,士气低落,闭门不出,日日饮酒,无心恋战 ,就放松戒备,放心睡觉。


昆仑关遗址

谁知狄青趁夜行军,正值夜里风雨交加,敌军毫无戒备。

于是三军并进,列阵归仁铺,突袭昆仑关。

侬智高军睡得真香,突然听到杀声震天,仓皇应敌。

冲向左边,只见旌旗招展。

冲到右边,只见锣鼓喧天。

杀向中军,又见火光冲天,杀声震天。

只落得丢盔弃甲,人踩马踏,狼狈逃往邕州。

狄青乘胜追击,侬智高见大势已去,就放火烧城,连夜逃往大理。


范仲淹和岳阳楼记


参考文献:1.推背图,2.中国通史,3.中华上下五千年,4.中国古代将帅智慧之光。


2020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