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巢湖之战,已被遗忘的元末水战,成就朱元璋定鼎金陵基石之战

以下内容,史学界一片空白,并无研究,乃首次披露

——

大明北伐108.

1355年,夏,五月。

  江淮地区连绵大雨,大宋亳州韩林儿龙凤政权和州兵团左副元帅朱元璋带着亲兵冯国用、赵德胜、丁德兴、胡大海、茅成、仇成还有他的十六岁的外甥朱文忠一行八人,随巢湖水师将领韩成冒雨前往巢湖水寨与寨主爷李扒头会晤。

  龙凤红巾军和州兵团三万余人,他们来自濠州,南下取定远,克滁州,下和州,势力强大,四处征战。周边的泗州、盱眙、六合、梁县、全椒、含山等地的元朝地方驻军和各山寨民团惶惶不可终日。距离和州西南约六十里处的巢湖水寨也感受到和州兵团那股强大的气势,寨主爷李扒头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与他们通通声气,彼此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以其达到合力反元的目的。

  韩成,就是他派出的第三批使者。

  这个巢湖水寨,究竟是个什么一回事呢?

  彭祖,就是大和尚彭莹玉。有关他的故事和传说,数不胜数,这里就不再展开,因为,1355年时,他已经战死了,甚至,他的嫡传弟子金花小姐,也战死了。

  彭莹玉创立的“妖教”,估计就是白莲教,也许又叫明教——如此含糊,主要原因就是这两个教派到底是不是一回事,还很难弄清楚。之所以叫“妖教”,就是因为它诸多教义的核心内容就是要颠覆现任的蒙元政权,图谋建立自己的新政权。彭祖招收了无数的门徒,有叫周子旺

的,还举旗造了反,结果失败被杀。彭祖不泄气,继续招收门徒,以图东山再起。其中有叫邹普胜的,是个铁匠。此人在蕲州路一带发展信徒,把一位名叫徐寿辉的卖布佬吸收入“妖教”。听闻颖州刘福通起义反元,他们也树起“”字大旗,攻城略地,拥立徐寿辉做皇帝

  彭祖的一些信徒,则以金花小姐为首,在巢湖地区建立了水寨,取名彭祖寨,也起兵响应反元。

  当彭祖在徽州战死沙场后,徐宋政权迅速式微,彭祖寨遭到元朝政府军的猛烈攻击,金花小姐战死,余部四散。硝烟过后,这批残余部队仍有生命力,分别在巢湖的僻静处继续占据水寨自保。

  可是,谁来做主呢?残余部队出现了分歧。

双刀赵普胜


  一位叫左君弼的,乃彭祖的信徒,也许他在“妖教”中辈分较高,就想做话事人。可是,他并不是“普”字辈的信徒——彭祖的信徒以“普”字辈为嫡系,更多的信徒并不服他,一哄而散后,左君弼只好自立为寨主,在巢湖称王称霸。那些不服他管的信徒,最后团结在他们心目中的领导周围,另立一水寨。他们领导绰号李扒头,正名为李普胜——果然是“普”字辈人马。

  左君弼看到李普胜居然就在他眼皮底下的巢湖到处游荡,劫夺官私民船,到处收保护费还没什么,最后竟然把属于自己的“米路”也要劫夺,哪还吞得了这口气!

一个“干”字出口,左君弼立马指挥战船出击。

  根据后来众多巢湖水师将领的复述,他们

李扒头领导的水寨根本就不是左君弼的对手,可是,这些水师将领双刀赵普胜、廖永安、廖永忠两兄弟俞廷玉父子张德胜、桑世杰赵氏兄弟、叶升、华高等人,在日后的历史舞台上都赫赫有名,英勇超凡。有这么一大堆英雄好汉在身边,李扒头居然还打不赢左君弼,可见,左君弼是何等厉害的一个角色!他的手下,必然也是人才济济,个个了得的!可惜,存世的有关左君弼的史料寥寥无几,以致他竟成了元末的一位神秘人物!但是,就是这么一位神秘人物,成就了朱元璋兼并巢湖水师的梦想。

  实际上,左君弼已经暗中投降了元朝,还谋得庐州(今天合肥)元帅之职,他和元朝南台御史中丞蛮子海牙串通一气,联手对付李扒头部队。南台,就是金陵城地方政府,这是元朝中央政府部署在江南地区的最高的权力机关,蛮子海牙担任御史中丞之职,负责指挥整个江南行中书省的江防水师。虽然他没有足够的力量全歼李扒头的水寨,可是,一旦与左君弼联手,李扒头军就无法突破他们的包围圈:

左君弼在庐州地区水陆两地布防,李扒头难以突破这一带的封锁线;蛮子海牙则在裕溪口、桐城闸、黄墩口等巢湖往长江的进出口,修建了水寨,严密布防,全面封锁李扒头军进入长江

  有鉴于此,李扒头派出旗下最得力的勇将双刀赵普胜突破元军黄墩口封锁线,彼此数轮交战,互有死伤,胜负不分,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当然,左君弼也没闲着,他也在巢湖水域展开对付李扒头的攻击。如此一来,李扒头军左右受敌,困局顿成!

廖永忠画像


  为了打破这个困局,李扒头伤透了脑筋!

  两名万户长,每天都在他面前埋怨,他们就是廖氏兄弟——廖永坚廖永安

。他们万户长的军衔,可是金花小姐亲自任命的。李扒头身为水寨寨主,军衔不过是元帅,仅仅高他俩一级,廖氏兄弟一旦埋怨起来,李扒头也不敢掉以轻心!

  

  廖永安说:“为什么我们不冲出巢湖?”

  廖永坚说:“皇上在蕲州,我们杀出重围,投奔皇上去吧!”

  一开始,李扒头还耐心解释,说敌人势力太大,如果我军贸然突围,伤亡必定惨重,还是等待时机,以最少的伤亡代价,实现成功突围之目标云云。

  最后,经不住部将们三番四次的埋怨,不得不,底牌也拿出来了,李扒头说:“如果我军突围,部属所剩无几,皇上必然不悦。退一万步来说,即便皇上不怪罪,我们一丁点人马过去,谁重视咱们!”

  原来,金花小姐这一支水军残余势力,还没有真正和徐宋政权取得联络,上下级关系还不明朗,李扒头担心兵力过少,难以得到他心目中的待遇!

  ——他们所说的“皇上”就是徐寿辉

徐寿辉画像


  将近五十岁的俞廷玉,水师头目,说:“皇上离我们太远了,据闻,

倪文俊将军授命取武昌,主力部队已经离开了蕲州,我们若在巢湖突围,与皇上会合,路途十分遥远,士卒死伤离散所在不少。”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我认为,贸然突围,不是上策。”

  另一名水师头目赵伯仲说:“难道要困在这里等死么?”

  李扒头想了想,说:“双刀赵那边如何了?”

  “双刀赵在黄墩口与胡虏不分上下,难以突破。”俞廷玉说。

  “若从庐州突围,我军胜算如何?”李扒头问。

  廖永安笑道:“巢湖水寨之兵,如果上岸战斗,一千余艘战船不要了么?左君弼那里兵力甚是厉害!我以为,从水路出大江已经是不二选择了!”

  “硬闯过去么?”

  李扒头又问。

  众人又不啃声了。

  良久,俞廷玉说:“我有一计,可以脱险。”

  “快快说来!”李扒头问。

  俞廷玉说:“实不相瞒,我已派我儿通海往和州兵联系了。”

  “和州兵?”大家眼睛睁大,问道。

  “是!”

  “怎么行?那不是颖州韩林儿的部属么?我大宋皇帝在蕲州,我们怎能与他们沟通呢?”李扒头说。

  俞廷玉说:“自从金花元帅殉难后,我们与蕲州的皇上还有什么联系啊!他们以为我们全垮了!”他看了看寨主,说,“正如寨主所说,如果我们突围,伤亡过大,纵然逃出一条性命,又有何颜面去面对皇上!我以为,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突出重围不妨与和州兵通力合作。胡虏不是封锁我们么?他们守住江口,把我们困在巢湖,若和州兵在他们后面袭击他们,我们不就可以突围了吗?”

  李扒头说:“你说的有些道理,问题是,和州兵会搭理我们么?”

  “这也是个问题。”一直沉吟没答嘴的廖永坚这时候说话了,“颖州和我们不是同一路人,我皇上在蕲州起义,他们也在颖州称王称霸。以前我听彭祖说过,即使我们两家赶走了胡元政府,彼此间还得开战呢!和州兵不捅我们一刀已经万幸了,还想着他们和我们通力合作?”

  “不去试试看,怎么知道人家怎么想?”俞廷玉说,“毕竟,他们的敌人也是胡虏啊。”

巢湖水师


  “那,你儿子接洽得如何?”李扒头问。

  俞廷玉说:“通海回报说,那边虽然没有答应与我们联手对抗胡虏,可是也没有拒绝。”

  “那不是等于白忙乎了吗?”廖永安说。

  “不能这么说。我们被困时日也不少了,能够帮上忙的,离我们最近的就是他们了。和州那边兵力强盛,可以利用一下。我想,再派人去接洽他们。”

  廖永坚笑道:“如此,不就是乞讨般的活儿么?”

  “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能突出重围,总比在这里等死要强吧!”俞廷玉说。

  李扒头沉吟良久,说:“再去吧。突围再说别的。”

  这次,他们派出两名使者,除了俞廷玉的儿子俞通海之外,还有

廖永安——也就是廖永坚的弟弟。万户长带着个年轻小兵出马,和州兵如何应对他们呢?


朱元璋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