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立下汗马功劳还被车裂?看完商鞅生平,倒是给自己留条后路啊

商鞅变法,帮助秦国走上了强国之路,为秦的大一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按理说这样的功臣应该名垂青史才对,但留在青史的只有商鞅的变法,而他本人最后却落得一个车裂的下场。你是不是觉得秦惠文王不做人,翻脸不认人?还真不是,商鞅落得这个下场,小小神觉得,其实跟商鞅本人也有关系。


商鞅本是卫国人,做了一番权衡以后,认为卫国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毅然决然背井离乡来到了魏国,官拜中庶子。商鞅的确有才,判断力和执行力都很强。以至于商鞅的上司国相公叔痤,不管什么事都先征求商鞅的意见再做决定,反正商鞅做的决定都是对的。虽然他自己重用商鞅,但却没有把商鞅举荐上去,生怕商鞅被重用以后,影响了自己的地位。

后来公叔痤患了重病,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开始交代自己的身后事。公叔痤告诉魏惠王,商鞅是个奇才,但商鞅不是魏国人。所以,要么重用封相,要么就杀了吧。之后公叔痤见了商鞅,又把这话原封不动又告诉了商鞅,让他赶紧跑。


商鞅倒是不慌,在他看来,魏惠王不会重用他但也不会杀他。果然,公叔痤死后,商鞅就成了魏国的一个闲人,整天无所事事。商鞅不愿做闲人,满腔的热情根本按奈不住,于是再度跳槽到了秦国。

商鞅遇到了他在秦国的第一个贵人,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景监看完商鞅的笔试答卷,秒变脑残粉,极力向秦孝公推荐商鞅。《史记商君列传》也有记载,也正是因为景监,商鞅才得以见到秦孝公。

一开始商鞅走保守路线,第一次给秦孝公讲三皇五帝的帝道,秦孝公不感兴趣。景监帮着商鞅争取到第二次机会,商鞅又大谈汤王文王的王道,秦孝公依然不认可。景监没办法,只能给商鞅开小灶,明确告知秦孝公的需求是想要称霸。这一次,商鞅夸夸其谈称霸之道,终于获得秦孝公的授权,让他全权负责改革。

新官上阵三把火,商鞅作为一个空降的外来人口,想要变法,自然要先建立自己的威信。《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记载,他在秦国国都的南门插了一根长木棍,表示只要把这木棍移到南门,就赏五十金。通过“徙木立信”的方式,让百姓知道自己言出必行。

有评论科普当时的秦国国都应该是栎阳,而不是小小神之前所说的咸阳。查过资料,发现栎阳和雍城还是有争议的。

《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栎阳是边境地区,因此有学者认为不太可能是国都。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秦孝公)“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明确指出,秦国从雍城迁都咸阳。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小小神还是以秦国国都代之,不具体指明了。商鞅变法以后,秦将国都迁至咸阳。


打好了群众基础以后,商鞅就开始正式推行新政。这新政一出,当然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商鞅处理的方式就是一刀切,不许议论只许执行。小小神严重怀疑商鞅才是“明学”的鼻祖,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百姓议论,直接丢监狱里去。官员议论,直接就地免职。太子有异议,倒是不敢对太子怎么样,但太子的老师是可以下手的,该割鼻子割鼻子,该往脸上刺字往脸上刺字。一顿操作以后,没人敢议论新政,新政得以顺利实施。


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根据《史记》的记载,商鞅变法以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治安好转,GDP也迅速提升,为秦国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时候,魏国出事了,不仅被齐国打败,大将庞涓还战死了。

收到这个消息以后,商鞅第一时间就找了秦孝公,建议秦孝公出兵攻打魏国。秦孝公欣然应允,并任命商鞅做总司令。商鞅带着五万大军,意气风发地讨伐旧东家。

这场仗是怎么打的呢,来看看《史记》是怎么说的。魏国派公子卬领兵迎击,两军相拒对峙。这个时候商鞅派人给公子卬送了封信的,大概意思是说,当时在魏国的时候,与公子印相处很愉快。如今虽各为其主,但也不想兵戎相见。不如见个面喝喝酒,咱们定个盟约什么的,彼此也好撤兵。

要不说公子卬天真呢,还真信了商鞅的鬼话。公子卬正愉快地喝着酒,就听一声炮响,自己就成了俘虏。商鞅也乘胜追击,一路杀到魏国首都安邑,逼得魏惠王割地迁都。战国不像春秋,打仗可不讲什么仁义。虽说兵不厌诈,但商鞅这波操作在当时也是败了一波好感的。


这一仗,商鞅大获全胜。秦孝公赐了十五个城镇给他做封地,还给商鞅“商君”的封号。位高权重以后,商鞅开始有点飞扬跋扈了。所以说人在高位,多多少少会影响人的性情。随从赵良曾经劝过他,让他收敛点。改革损害了贵族的权益,法典又这般苛刻,百姓也心存怨恨。再加上曾经得罪过太子,别那么张扬。

秦孝公死后,不爽商鞅的人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鞅出逃,但却因为自己的法典无法住宿,又因为自己之前的所做作为被魏拒绝入境。最后只能逃回自己的封地,可秦国立马带着军队来了,杀之於郑黾池。商鞅被车裂,也因为自己的法典,连累家人被连坐。

商鞅的死,其实一早注定,树敌太多。虽然小小神觉得,商鞅之死有一部分是自身的原因,但也不信什么谋逆之说。《战国策》有所记载,秦孝公曾想传位于商鞅,但被商鞅拒绝了。但在小小神看来,虽然乱世用重典,但民心还是很重要。

商鞅严苛的法典对历史自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既不能得到朝堂的支持,又失去了民心。如果商鞅给自己留点后路,那么秦孝公死后也至于如此四面楚歌。或许魏国会让他入城,或许还有其他人能够仰仗,甚至有机会可以回到自己的封地。至少,不会死后还被车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