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对大清忠心耿耿的三朝元老张廷玉,为何会成为乾隆的打击对象

乾隆十三年,三朝元老张廷玉接到了为官47年来的第一个处分,处分不大,仅仅只是罚俸禄一年,但就这么一个处分,也把张廷玉吓了个半死。

处分张廷玉的原因并不复杂,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病逝,皇帝让翰林院编写皇后的祭文。皇帝对于去世的皇后,重视程度非比寻常。一篇祭文,被检查了很多遍,但依然可以让皇帝找出瑕疵来。皇帝认为,"泉台"一词用于普通人家还可以,用在皇后身上,则非常的粗陋了。因此,翰林院上下,被从头到尾的处分了个遍,就连老臣张廷玉也没能幸免。

其实,一早张廷玉就有感觉到,皇帝对自己有些不满,乾隆十年之时,一直与自己处于分庭抗礼的状态,被先帝所器重的满洲大臣鄂尔泰病逝后,满朝也只剩下他这么一个老臣了。而皇帝一直在有意培养自己的亲信,许多讷亲之列都排在了张廷玉的前面,这无疑是作为对张廷玉的打压。


在处分之后,张廷玉只要打算告老还乡。不过乾隆并没有同意他的请求,理由是,张廷玉深受先帝后恩,在死之后自然是要配享太庙,怎么能提前退休。言外之意,不过是让张廷玉为爱新觉罗家族侍奉至死罢了,只是,谁也没有料到,这其实是张廷玉噩梦的开始。



配享太庙于文臣而言,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而张廷玉为了这个太庙,在后来可是干了一系列的蠢事。本来乾隆皇帝一再有意让他继续留任,耐不住张廷玉的一再恳求,念在他也算干了几十年的份上,而且还是自己的老师,所以也就同意了张廷玉的请求。

但万万没想到,在此时有大臣进言,认为张廷玉没有资格配享太庙,而此时的张廷玉慌了,竟然敢要求皇帝给他写下"保证书",保证他死后一定可以配享太庙。虽然非常的无礼,但皇帝也认了。可是写了之后,没有想到的是,张廷玉竟然让儿子来谢恩。这件事情让乾隆恼羞成怒了。


接下来的事情,张廷玉可就没有那么好过了,乾隆给出的做法非常的考究,可以赏赐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荣耀,但是他的爵位就必须要收回了。所以给他保留荣耀的同时,收回了他的爵位。而张廷玉好死不死,竟然敢在皇长子过世期间,再一次的提出回乡的请求,这一次,乾隆被彻底激怒。罢黜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而张廷玉也只好马不停蹄的'"逃"回了安徽老家。

虽然张廷玉回到了家乡,但乾隆依然没有放下心来,毕竟在朝野中,还是有许多的"张党"。此时,张廷玉的亲信朱荃因为贪污而下狱,作为亲信又是经张廷玉的亲家,所以乾隆皇帝以莫须有的罪名,收回了许多前朝皇帝给张廷玉的赏赐。

乾隆皇帝安排的是近臣德保执行的没收工作,而这位大臣将工作可是非常的做到位了,把没收变成了抄家,将张廷玉的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所有的文字之手全部都给带走了。不过,在这一次的抄家工作当中,没有收获想要的。张廷玉作为一名文人,特别是在退休之后,难免会写一些东西,记录自己的生平过往,还有经历过的大小事情。特别是他又在朝为官,难免会对史实品评一翻。不过张廷玉十分的谨慎,什么文字资料也没有找到,对于朝廷的事情,更是只字未提。也正是因为他的谨慎,保全了全家的性命。

乾隆二十年,张廷玉病逝的消息传到了宫里,乾隆皇帝得知消息,还是动了侧隐之心,想到曾经是自己的老师,又是自己的助手,最后只落得个抑郁而终的下场,实在是太可怜了。既然已经没有了威胁,还是给予他配享太庙的荣誉吧。为此乾隆皇帝还特意为他下了一首诗,大概意思是,张廷玉虽然有过错,不过我还是原谅了他。只可惜此时的张廷玉已经过世,只怕是没有机会高兴了。不过他可是大清王朝唯一一位可以配享太庙的汉人大臣,这身后的荣誉于后人也是至高无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