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独眼龙”夏侯惇为什么能两次打败巅峰时期的赵云,他到底有多厉害?

佳宁姐姐说历史


演义中,常山赵子龙,人见人爱,武功高强,曾在曹营中杀了个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他一生斩杀二十多员将领,人称“敌将收割机”。然而,“常胜将军”赵云,却败给了“独眼龙”夏侯惇,还是两次败给了他。你能想象得到吗?那么夏侯惇的武功到底有多厉害,为何两次打败赵云?

夏侯惇的武功

夏侯惇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敢杀敢拼的武将。他在眼睛没有受伤之前,武功虽然比不上超一流武将(典韦、许褚),也比一般的一流武将(张郃、夏侯渊)厉害。如夏侯惇曾数合刺徐荣于马下,给曹操报了仇,又如四十回合打败高顺。夏侯惇还勇斗吕布,虽然被打败了,他的勇气可嘉。

然而,夏侯惇在一只眼睛被曹性射瞎后,武功直线下降,成为一名普通的一流武将。此后,夏侯惇再遇到温侯吕布,不是拔腿而逃,就是参与六将围攻。他和关羽还有两次战斗,第一次是十余合诈败,将其引出城,引到土山之上,第二次是黄河渡口,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夏侯惇追上来,为自己的手下部将秦琪讨个公道。

两人战不十合,被曹操派来的使者拦住,后来又动手时,夏侯惇指挥手下两百人,包围关羽,准备群殴,以多取胜。此时的夏侯惇,没有勇气,没有信心和关羽公平决一死战。

然而,一只眼睛瞎了之后的夏侯惇,还两次“打败”了赵云。众所周知,赵云在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吕布和典韦。他一生斩杀有名有姓的将领二十多人,打败的更加不知道有多少。那么,“独眼龙”夏侯惇是如何打败“常胜将军”赵云的呢?

夏侯惇听闻刘备在新野县,每天操练新兵,害怕刘备做大,于是向曹操进言,先下手为强,主动讨伐刘备。此时的刘备,三顾茅庐,请来军师诸葛亮,招兵买马,实力越来越强,早已非吴下阿蒙。其他的不说,单凭诸葛亮一人,就抵得上十万大军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胸中自有百万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夏侯惇带领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四员大将,及十万大军,杀向新野。此时,关羽和张飞不服诸葛亮,冷眼看诸葛亮怎么安排军事行动。诸葛亮不慌不忙,端坐将台,代替主公刘备发号施令道:

“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以上军事部署,诸葛亮安排得井井有条,关羽和张飞埋伏博望坡两边,关平和刘封点火,赵云诈败,将夏侯惇引入包围圈,刘备是援兵。

知晓了诸葛亮的军事部署,赵云两次败给夏侯惇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赵云败给夏侯惇,并不是他学艺不精,打不过夏侯惇,而是另有隐情。按照计划,赵云和夏侯惇打斗,只许败,不准胜,直到将夏侯惇大军引入包围圈为止。

赵云和夏侯惇相遇后,听到夏侯惇出言不逊:“汝等随刘备,如孤魂随鬼矣!”赵云大怒,大战夏侯惇,仅仅数合,便诈败而逃。夏侯惇看见自己打败了超一流武将赵云,欣喜若狂,于是纵马从后追赶。赵云大约跑了十余里,怕夏侯惇不敢追上来,于是回马又战。

这次还是照旧,两人交手没有数合,赵云又“不敌”逃走了。夏侯惇手下部将韩浩提醒夏侯惇道:“赵云诱敌,恐有埋伏。”夏侯惇刚刚两次打跑赵云,志得意满,认为赵云不堪一击,即使有伏兵,也不怕。

以上就是演义中夏侯惇两次打跑赵云的相关描述,原因一目了然,赵云听从军师诸葛亮的军令,只败不胜。当时,赵云已经不是刚出道的小将了,而是久经沙场,多次斩杀敌将的大将,已经是巅峰时期了。

因此,这一战,“独眼龙”夏侯惇两次打跑巅峰时期的赵云,他应该值得骄傲了。如果两人真的公平对决,估计十个全盛时期的夏侯惇也不是赵云的对手,何况是一个盲夏侯。


魁哥说历史


三国演义中把赵云神化的很厉害,好像赵云完全是无所不能,即使是三国第一名将吕布,也未必能够打得赢赵云。至于独眼龙夏侯惇两次打败赵云,这没有什么稀奇的,因为赵云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乎其神。

当然夏侯惇本身的武功也不差,在三国中也是几进几出上过战场勇猛杀敌,所以能够得到曹操的重用,掌握兵权。因为他虽然是曹操的亲戚,但本身如果能力不强的话,也无法服众,曹操也没法让他掌握兵权统帅大军,因为他没有这个能力,也掌控不了军队。不过夏侯惇当时已经是统帅级将领,不会轻易的自己出战,而是让手下人出战。

夏侯惇与赵云之间的交战发生在新野,当时刘备走投无路投靠刘表刘表就把新野城给了他,让他驻扎。夏侯惇知道了之后,操练兵马,率领10万大军杀向新野,意图一举击败刘备。而当时诸葛亮刚好投靠了刘备,所以为刘备出了一番计谋,赵云前去迎战,打了不久之后佯装失败,把夏侯惇的大军引入了埋伏圈,最后又火攻大败夏侯惇。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赵云的武功并不是打不过夏侯惇,而是因为他的失败是事先就设计好的,要把夏侯敦的大军引入到包围圈中。夏侯惇自恃兵力强大,所以没有听从手下将你的劝告,最终果然往埋伏圈里跑,导致军队损失惨重。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这些武将排名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当然这个排名大部分出于押韵的原因,其中许褚和典韦大战上百回合不分胜负,而张飞又能多次击败许褚,显然这个排名并不是这些武将的真正实力。

演义中赵云是一位常胜将军,面对百万曹军七进七出,让我们很多人都成为了赵云的粉丝,自吕布之后好像赵云成为无敌般的存在,可是独眼龙夏侯惇却能两次打败巅峰时期的赵云,那么夏侯惇到底有多厉害呢?

当看到夏侯惇、两次、击败巅峰时期的赵云的时候或许我们感到诧异,夏侯惇在我们的印象之中并非五虎将的对手,何况夏侯惇对阵的是五虎将中武艺佼佼者的赵云呢,显然这个说法有一定的误区。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的诸葛亮出山,开始诸葛亮并未立下寸功就居军师之位,被关羽和张飞两位将军小觑,此时正好遇到曹军南征,领十万之兵的人正是夏侯惇。夏侯惇扬言要活捉刘备,这也是诸葛亮成名之战火烧博望坡,诸葛亮选择让赵云为先锋交战与夏侯惇,并且令赵云只须败不许胜,第一次赵云领军遇到夏侯惇短短数回合赵云败退,夏侯惇见赵云不过如此,随即策马追之,两人在一追一退的过程之中又交战数回合,赵云依然不敌败走。随后夏侯惇领兵继续前行,遇到刘备领军相拦,两人交战数回合刘备和赵云一样不敌夏侯惇败走,两次小胜让夏侯惇忘乎所以,执意领军生擒刘备,正好中了诸葛亮之计,一把火让夏侯惇大败而归。

通过这次赵云和夏侯惇交战我们不难看出,赵云只所以两次败于夏侯惇完全是为了引夏侯惇中计,赵云只是遵从诸葛亮将领假装不敌夏侯惇罢了。

通过演义这些武将对比的话,夏侯惇根本不是赵云的对手,夏侯惇虽然当初与吕布手下战将高顺交战过,夏侯惇面对高顺不慌不忙,夏侯惇也与关羽交战数回合,夏侯惇并没有明显弱势,但这些战绩显然还是无法与赵云想比的。

赵云百万军中七进七出并斩杀曹营将领二十多位,就这个战绩而言想必天下第一的温侯吕布也望而却步,而夏侯惇当时独战吕布并没有讨得便宜,夏侯惇曾经与曹操其他部将共战吕布也没有拿下吕布,后来更是听闻吕布之名都有所胆怯。

赵云和夏侯惇一生的战绩而言,赵云恐怕要比夏侯惇高一个档次,毕竟赵云在演义中是继吕布之后的天下第一武将,夏侯惇两次打败巅峰时期的赵云只不过是为了展现诸葛亮的智谋而已。

当然正史中赵云并没有参加过多少大战,况且历史中的两军交战也并非演义中那样,正史中或许夏侯惇有战败赵云的武艺,可赵云多数时间在负责刘备的安全,恐怕二人也很难有机会交手罢。


豫北老崔


在《三国演义》中,“独眼龙”夏侯惇曾两次打败巅峰时期的赵云,只不过赵云是诈败;而在正史中,巅峰时期的赵云却曾两次真败给了“独眼龙”夏侯惇。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赵云两次诈败给“独眼龙”夏侯惇

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此语一出霸气十足,曾令多少青春少年热血澎湃。据《三国演义》中讲,诸葛亮初出茅庐,刚刚投入刘备麾下,曹操便命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领兵十万,前来消灭驻军新野城的刘备势力。

刘备闻报大惊,急召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商议。当时,张飞不服气道:“哥哥何不使‘水’去?”因为,此前刘备常称得诸葛亮“如鱼得水”,因此张飞才有此一说。

但是,刘备却巧妙说道:“智赖孔明,勇须二弟,何可推调?”

接着,刘备将配剑、印信交予诸葛亮。从而,拉开了诸葛亮人生的精彩篇章。

随后,诸葛亮分派关羽、张飞、关平、刘封各领军前去埋伏放火,而派给赵云的将令则是“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

诈败一:当夏侯惇等将引兵到达博望坡时,赵云纵马与夏侯惇对战,“不数合,云诈败而走!”

诈败二:赵云诈败十余里后,又回马与夏侯惇战,“不数合又走!”

最终,夏侯惇不听韩浩相劝,中了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之计”,并大败回到许昌向曹操请罪。

赵云两次真败给“独眼龙”夏侯惇

据正史记载,公元202年(建安七年),刘备奉荆州牧刘表之命,北攻曹操的叶县。曹操闻报后,立即命夏侯惇前去抵挡。随后,夏侯惇与刘备对峙于博望坡。

真败一:刘备不知是深感不敌夏侯惇,还是想要诱敌深入,随“火烧自营”而退。当时,赵云跟随刘备出战,刘备败退,岂不相当于赵云败退。

真败二:夏侯惇不听李典相劝,与于禁一同追击刘备,虽中刘备之伏,但幸得李典相救,刘备再次败退,岂不相当于赵云再次败退。

“独眼龙”夏侯惇有多厉害呢?

无论在演义中,还是正史中,“独眼龙”夏侯惇都属于历史上“无双猛将”之一的人物。

尊师无双

14岁的时候,夏侯惇跟随老师学习时,见有人污辱他的老师,便持刀将其杀死。可见,少年夏侯惇已初现“勇烈彪悍”的猛将之姿。

彪悍无双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吕布派遣中郎将高顺和北地太守张辽攻打驻军豫州的刘备时。刘备不敌,向曹操求援,曹操当即派夏侯惇前去救援。

结果,夏侯惇被高顺部将曹性一箭射中左目,而夏侯惇则急忙将左目串着眼球的箭矢一把拔出,并大呼一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并立将自己的眼珠一口吞下,随后又提枪纵马,一枪将曹性挑落马上。如此彪悍的行为,纵观三国无数猛将,独一人也。

不过,夏侯惇这段彪悍的人生,只是演义中的情节而已。真实的他却并没有“拔矢啖睛”之举。对此,《英雄记》有记载:“惇负其力,阴欲前突顺,为顺举弓一发所中,伤左目,顺瞋目盼之,关羽、张飞皆不敢动。”

但是,赵云却有长板坡于曹操的万中之中,救出“阿斗”和甘夫人的壮举。所以,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夏侯惇应该是不如赵云的。

远见无双

据《曹瞒传》及《世语》记载,曹操赤壁战败后,桓阶曾劝曹操称帝,而夏侯惇认为应当先灭蜀,蜀地平定则江东归服。然后,才可效法舜、禹,登基称帝。对此,曹操深以为然。

此等眼光,同赵云劝说刘备将成都周围田舍归还百姓的“远见”,几乎如出一辙。

倒霉无双

公元194年(兴平元年),吕布派部下诈降留守濮阳的夏侯惇,并借机劫持夏侯惇索要珍贵财物。虽然,夏侯惇的部将韩浩沉着应对,终将劫持者斩杀。但是,纵观三国历史,猛将被劫持事件,怕只有夏侯惇一人也。

这一点,相对谨慎的赵云来说,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所以,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正史,“独眼龙”夏侯惇都不曾真正在单独对决中打败过巅峰时期的赵云,但是夏侯惇绝对算得上是三国少有的“无双猛将”。


祥子谈历史


《三国演义》中,刘备麾下五虎将之一的赵云号称常胜将军,白袍银枪,长坂坡救少主阿斗时,于几十万曹军中七进七出,一生罕逢敌手。可书中有个情节,赵云曾被曹操手下大将“独眼龙”夏侯惇连败两次,是赵云徒有虚名还是夏侯惇武艺高强呢?



悍将夏侯惇

曹操手下的夏侯惇其人,论武艺确实算不得高强,但他胜在悍勇不要命。在徐州攻防战时,他虽然丢了一只眼睛,但却博得了悍勇三军的威名。

当时夏侯惇正追赶吕布手下大将高顺,却被另一名敌将曹性从旁边偷袭,一箭正中夏侯惇的左眼,痛得夏侯惇一声怒吼,一把连眼珠子带箭给拔了出来。此时夏侯惇做出来了让所有人都大惊失色的表现,他大声喊道:“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然后一口吃了自己的眼珠子,又回马杀了射他的曹性报了一箭之仇。


由此战我们可以看出,这夏侯惇在战场上厮杀起来完全是个不要命的疯子,彪悍异常。这种舍命相拼的战斗方式给他不算高强的武艺明显是加成了武力值的。

常胜将军赵云为何两次败给夏侯惇

其实赵云败给夏侯惇是奉命施行诸葛亮诱敌深入的大计,是为了把曹军引进埋伏圈。

小说中,当时诸葛亮刚出茅庐,恰逢曹军来攻打新野,夏侯惇一马当先,赵云奉诸葛亮的命令和夏侯惇大打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书中描述“云约走十余里,回马又战,不数合又走”。

看着好像是赵云被夏侯惇追着打,实际是为了让夏侯惇起轻敌之心,然后好他的十万大军引诱至关羽和张飞的包围圈中,最后一把火给烧了。这就是著名的“火烧博望坡”战役。


综上所述,“独眼龙”夏侯惇两次打败赵云,并非是夏侯惇比赵云的武艺高强,而是赵云施行诸葛亮诱敌深入的计策引君入瓮,然后对夏侯惇瓮中捉鳖。这充分体现了赵云服从命令、顾全大局、有勇有谋的战斗风格!

本文参考文献:《三国演义》


墨雪问心


夏侯惇是曹魏数一数二的大将,不光是由于他的地位高,他的武力也是不可小觑的。“独眼龙”这个外号,是他力战高顺时被曹性偷袭一箭将眼睛射瞎。由此成为了赫赫有名的“独眼将军”。夏侯的武力是非常强悍的,只不过《三国志》的记载极少。因此想要解答这篇文章必须要用《三国演义》来解答。

勇战高顺,曹性偷袭

夏侯惇作为曹操起家时数一数二的猛将,他的武力值可想而知。当时曹操与吕布大战,夏侯惇担任了其中的主要角色。他力战拥有陷阵营的高顺,竟然与高顺交战四十回合后,将高顺打败,高顺落荒而逃。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高顺的武力值只能处于乱世中游,战胜高顺好像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高顺所拥有的陷阵营却是战争中的一把好手,很多人都败于高顺的陷阵营。夏侯惇却是连将带兵全部打败。足以看出夏侯实力。

高顺败逃后,夏侯惇穷追不舍。这一追不要紧,可中了曹性的奸计。在夏侯惇没有任何防备下,射箭且射中了夏侯惇的眼睛。一般的武将遇到这种情况都是会直接落下马来,必败无疑。可夏侯惇选了吃了自己的眼睛,举到杀了曹性。
夏侯惇毅力之强,武功之勇都可以称之为三国中上游的猛将。

夏侯惇“二次击败赵云”,实为赵云诈败

赵云与夏侯的交手,完全不能记录在案,这并不能作为夏侯惇战胜赵云的案例,不过问题提出,作为有问必答的我们,所以除去分析夏侯惇的战绩与武功,还要将博望坡二人大战的场景写出,来供大家鉴赏。

曹操听闻刘备在新野整日练兵,派遣夏侯惇去将其收服或消灭。按照夏侯惇的性格来讲根本不会去求合,更多的还是要将其消灭掉。可当时刘备的势力不容小觑,除去没有一块像样的地盘外,不论武将、兵士都可以算的上是当时一流。

因此曹操才会给夏侯惇十万大军去讨伐刘备。刘备心中是非常惶恐的,夏侯惇的实力他自然是有所耳闻,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咨询孔明:先生,如今独眼将军夏侯惇率十万兵马来攻我,如何是好啊?

孔明不慌不忙制定好战术,当时很多武将都不服孔明,只有赵云非常的听话,不过此战之后所有的人都对孔明有了一个新的看法。

赵云的任务就是不许胜只需败,因为单单打赢夏侯惇没有用,要知道他身后还有曹兵十万,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孔明才会让赵云两次败于夏侯惇,二人交锋后,赵云不到十回合便败了,夏侯惇想要乘胜追击,手下部将认为这是赵云在欺诈夏侯。

故此夏侯不追,赵云见状,杀将回去,依旧与夏侯大战十回合假装战败。此次夏侯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管部将的劝诫,带领大军就是冲,到了一处林子后,埋伏的刘备军冲杀出来,一把火将曹军烧的片甲不留。

总结:夏侯惇的战绩是非常可观的,可是战胜赵云的这两次实在是不能算战绩之中,依我看赵云的武功是一流,夏侯惇的武功在中上。这也就是为什么赵云故意战败时没有受到任何损伤的原因,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荆襄名士


对劫持者只能投鼠忌器?

喜欢追《神探狄仁杰》的朋友,绝对熟悉这样的一幕:李元芳和如意去贺兰山,查询塘报的事情,结果如意在石桥下被紫衣女子劫持,身手不凡的元芳用链子刀,杀掉紫衣女子救回如意。古语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果把时间往回拨数百年,有一人比李元芳是更加勇猛!

——元芳智救被劫持的如意

东汉初平四年发生了件大事,曹操之父曹嵩由琅琊奔赴许昌的途中,在徐州被陶谦的部将所杀。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率精锐谋取徐州,夏侯惇则留守濮阳。原本计划的是很周详,可没曾想张藐反叛成性,竟然想把在鄄城的曹操妻儿送给吕布。幸好有忠于曹操的将士,及时把信息告知给夏侯惇,这才擒获张藐击退吕布。

——三国形势图

按下葫芦浮起了瓢,奸诈的吕布见鄄城无懈可击,另辟蹊径的攻占了夏侯惇的大本营濮阳。此时夏侯惇算是落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指望曹操回师支援已无可能,鄄城丢失粮草亦无来源。苦思良久得出假降之策,最后剧情反转己方押解之人和吕布携手,劫持了夏侯惇须得钱财方可放人。若是换作一般的队伍,绝对以四散溃逃结尾。然而夏侯惇的部将韩浩,首先是安抚了军心已乱的士兵,让他们都老实呆在军营里面,其次他亲带铁骑赶往交易地点,最后拜泣夏侯惇:“我非不救大将军,只是必须先国后家!”

——人中龙凤吕布「?——199.2.7」

此举让劫持者误认为夏侯惇,失去了可要挟的价值,紧接着韩浩一阵玩命的冲锋,瞬间击破了劫持者的心理防线,连滚带爬地还回了夏侯惇,并且通过劫持者夺回了鄄城。事后曹操得知十分赞赏夏侯惇,称赞其治军有方堪当大任。

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颐质。由是劫质者遂绝。——《三国志》

通过这起解救人质的故事分析,夏侯惇是为有勇有谋的将军,一是组织能力强,再失去主帅的情况由副将继任;二是艺高人胆大,敢于深入险象环生的敌营;三是心理认识强,明白劫持者的心里弱点。梳理赵云一生的战绩,从无独立领军作战的事例,所以智慧比不上夏侯惇。

能修筑太寿陂的夏侯惇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唐代 ·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上面这首七言绝句写的是,隋炀帝在修建隋唐大运河的过程中,过度消耗民力激起民变,导致强盛的隋朝二世而亡的惨剧。这也说明古代的交通相当依赖水运,同时也揭露了南北水资源的极度不平衡,在靠天吃饭的古代兴修水利是件大事,从最早的郑国渠到秦末的都江堰,主持修建的人皆是文官没武将。

时光走到三国的时候,夏侯惇由武将蜕变为水利专家。初平四年的时候,夏侯惇担任陈留、济阴二州的太守,当时蝗虫与干旱如鬼魅一般,轮番向夏侯惇发起了进攻。众所周知蝗虫集中爆发于干旱的年份,为此想釜底抽薪的消除蝗虫,必须改变孕育蝗虫的环境。

——智勇双全的夏侯惇「?——220.6.13」

三国的时候有条名为太寿水的河流,其流域遍布陈留、济阴等州县。夏侯惇通过请教当地有经验的老河工,又翻阅古代的地理书得知山脉走势。在低洼处挖掘数个池塘,引太寿水注入其中,灌溉了数十万亩农田,民众在夏侯惇的身先士卒下,改变了此地农民靠天吃饭的窘境!

综合上面的两则故事,我个人认为在团队组织能力与兴修水利方面,赵云远非夏侯惇的对手。再加上曾两次在战场完胜赵云,故而夏侯惇的综合能力让赵云望尘莫及!

——END——


惜缘小历史


夏侯惇是曹操的宗室大将,论武艺不是第一,但是论地位却是宗室第一重臣,没有人比他更得曹操信任,当然夏侯惇本身的武艺也不错,至于说他两次击败巅峰时期的赵云,仔细一回想也确有此事,但是要注意赵云是诈败。

夏侯惇的武艺属于一流强将,作战勇猛,颇有亮剑的精神。

董卓的猛将徐荣追杀曹操,千钧一发之际,夏侯惇杀到,只用了几个回合便将徐荣刺死,徐荣也算一员虎将的。

讨伐吕布的时候,吕布账下的大将高顺和夏侯惇大战一番,五十合后被击败,由此可见夏侯惇恐怖的战斗力,但是夏侯惇在这一战中了吕布部将曹性的暗箭,一只眼睛被射中,夏侯惇忍痛拔出箭头结果带出眼珠,夏侯惇干脆吃掉眼珠,一旁的曹性看的心惊肉跳,夏侯惇杀到他都呆了,来不及跑,被一枪刺死。

但是这一战夏侯惇元气大伤,毕竟折损了一只眼睛,从此大部分情况下退居幕后,决斗很少。

夏侯惇后来还带三百铁骑在黄河渡口追杀过关羽,不过关羽明显放水,战了十合张辽带了曹操的口谕让夏侯惇放行。

夏侯惇二次击败赵云说法的来历

夏侯惇二次击败巅峰赵云发生在新野之战。

当时刘备初得诸葛亮,加紧操练兵马,曹操得知后,派夏侯惇带于禁、李典及十万大军去讨伐。

曹军势大,刘备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这些万人敌,但是硬拼肯定是不行的,诸葛亮于是定下妙计,要在博望坡火烧曹军。

关羽、张飞诸将带兵提前埋伏,而引诱夏侯惇的任务就交给了赵云,赵云先出场和夏侯惇战了数合后战败,战胜了常山赵子龙的夏侯惇肯定心情很爽,继续追杀,赵云退了一段路回去再战,又战败,夏侯惇是越战越高兴啊。

结果得意忘形的夏侯惇和他的十万大军被带到了博望坡,一顿火烧,损失惨重,赵云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赵云和夏侯惇硬拼结果会如何?

赵云可以突袭秒杀高览,三十合速败张郃,这种战斗力不是夏侯惇可以比的,夏侯惇的武艺也就和张郃相当,他和赵云一对一决斗三十合必输。

不过一来赵云的任务是引诱十万曹军入埋伏圈,干掉夏侯惇于事无补;二来几十合也不是小回合,夏侯惇支持不下去还有好多曹将的。

所以赵云的诈败是最好的策略。


我家的猫叫皮蛋


夏侯惇曾经两次挫败过赵云吗?

是的,似乎表面上是这样的。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废了好大劲,才请了诸葛亮出山辅佐。不久之后,夏侯惇带十万大军来犯,刘备紧张的要死,忙找关羽和张飞两个铁哥们商议御敌之策,张飞撇了撇嘴,说道:

“大哥,你不是请来了水吗?你问他好了!”

“啥水?”刘备不解道。


“大哥您说有了孔明,就等于如鱼得水,咱们不如问一问水吧?”张飞吹着胡子,明显心里有气。

“哦!那请孔明来一趟吧!”刘备摇头笑道。

不一会儿,孔明到了,刘备赐座之后,开门见山道:“军师,夏侯惇带十万大军来犯,军师有何良策?”

孔明微微一笑,一言不发,并朝刘备努了努嘴,刘备会意,就让关羽、张飞暂且回避一下。

张飞眼睛瞪得老大,脸憋的通红,你孔明算老几,凭啥要我们出去,张飞刚要发作,被关羽连拖带拽地拉出去了。

孔明与刘备密谈了一个钟头,并问刘备要了剑印,有了剑印,就有了指挥权和生杀大权,就不怕张飞不听号令了。


紧接着,孔明召集众位将领,开始发号施令了,张飞、关羽等将皆有各自任务,孔明又派人从樊城叫回了赵云,并交给赵云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诱敌深入,只许输,不许胜。

赵云乃常胜将军,平生未曾一败,但既然接到了这样的任务,也只能硬着头皮败了。

两军对阵,赵云出马了,赵云此时籍籍无名,长坂坡七进七出勇救小阿斗还没发生呢,夏侯惇并不认识他。

夏侯惇用枪指了指赵云,大骂道:

“你是何方小贼,跟着大耳儿刘备,没有丝毫前途,早晚会把命搭了进去,不如趁早投降吧!”

赵云啐了一口,大骂道:“哥乃常山赵子龙,你记住了,别到了阴间之后,别人问你怎么死的,你还不知道谁杀的!”


夏侯惇大怒,挺枪来战,双方刚打了一个回合,赵云假装不敌,纵马疾走,身后百十个蜀军见赵云逃了,也丢盔弃甲地逃了。

夏侯惇哈哈大笑,这是啥大将,弱爆了,打一合就不打了,夏侯惇带兵狂追,刚追了十来里,发现赵云又调转马头,又放马过来了。

二人又打了一回合,赵云又纵马狂退了,夏侯惇大怒,这是啥玩意啊,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打游击战啊!

这时候下属劝夏侯惇道:“将军小心,说不定是诱兵之计啊!”

夏侯惇冷笑道:“就算有诈又如何!”

夏侯惇率兵一直追到了博望坡,这时候,只听一声炮响,伏兵骤出,夏侯惇陷入了包围圈,又是放火,又是射箭,死伤无数,夏侯惇眼看小命不保,这时于禁突然杀到了,众人合力杀出一条血路,夏侯惇总算保住了性命。


以上便是夏侯惇与赵云的两次对决,试问,夏侯惇打得过赵云吗?

当然不能,夏侯惇与赵云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赵云实力在三国排行前五,而夏侯惇要排在十名开外,如果两人真刀真枪地干,估计十合之内,赵云可以搞定夏侯惇。


一半秋色


我是北派说书人,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回答不尽人意,欢迎大家用砖来拍,回答顺了您心意,欢迎点赞关注。

说起夏侯惇来,我们就要谈谈当年夏侯惇做的一些慑人心魄的事情,那就是拔矢啖睛这一段,当年夏侯惇守护三城的时候,自己的部队和吕布的部队遭遇,吕布派高顺出战,与夏侯惇大战了几十个回合,高顺见夏侯惇勇猛,拨马便走。

高顺当时也算是一代名将,有传其人的武功不在赵云之下,也不知道是不是假装自己败了,夏侯惇一看,咦?我还蛮厉害的嘛,便是追了上去。

见夏侯惇追来,高顺的手下高顺手下便是搭弓上箭,偷袭了夏侯惇,正好射在了他的眼睛上。夏侯惇疼得哇哇大叫,本来打算拔出这一支箭来,但是一下子连眼珠子也捎带了出来,夏侯惇彪悍啊,于是就大喊了一句,“乃是父母所生,不能浪费了呀”一扬脖子,直接把眼珠个吞掉了,从此其人的凶名便是流传了开来。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眼睛失去了一个,夏侯惇的战斗力下降了不少,但是曹操给予其很高的职位,毕竟是同门亲戚,也是对自己绝对忠诚。

至于处于状态最差时期的夏侯惇,为何与巅峰时期的赵云对战战云会战败呢?

这个还要说起火烧博望坡,当年夏侯惇带领十万大军来袭,诸葛亮告诉赵云和张飞,要把夏侯惇引入包围圈,但是这一战让赵云出战,首先赵云名气大,假装失败,会让夏侯惇很兴奋的,张飞不同,脑子一根筋,那时候张飞还不服气诸葛亮,是个变数,所以赵云好使。

赵云和夏侯惇对战,佯装败走,夏侯惇乐的,我竟然能够打赢赵云,给我追,结果十万大军就让赵云带进了口袋,赵云佯装又和夏侯惇干了一架,夏侯惇更是来劲儿,结果一头扎进了博望坡,让诸葛亮一把火给烧了。

所以这个故事就这样,赵云还是那个赵云,夏侯惇还是那个夏侯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