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国刘禅的儿子刘谌为啥要杀死自己全家?

夏有凉风61


蜀汉后主刘禅以昏庸无能、窝囊无耻著称,而受其性格影响,他的儿子们也大都碌碌无为,毫无节气可言。不过,有一人却是例外,在国家覆亡之际不肯苟且偷生,最终自杀殉国,行为堪称无比壮烈。此人,便是刘禅第五子刘谌。刘谌之所以自杀,起因还要从蜀汉灭亡说起。



景元四年(263年)秋,曹魏权臣司马昭命大将钟会、邓艾率军分路伐蜀。结果当钟会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对峙于剑阁,劳而无功并准备撤军之际,邓艾却率兵偷渡阴平,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袭占江油、绵竹,斩杀负责抵御的蜀军大将诸葛瞻(诸葛亮之子),随即率领数千魏军进逼成都。


此时,成都城内兵多粮足、城高池深,按照常人的设想,后主刘禅理应选择坚守御敌。况且,此时姜维已率军火速入援,如能在成都沦陷前赶到,击败邓艾、扭转局势也并非没有可能。然而这种设想仅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不具有可操作性,原因无非有三点:成都城内的兵马皆系老弱病残,军心涣散,战斗力极差;名将凋零,无人能够主持大局;蜀中百姓仇恨刘备父子已久,不愿意做战争的“炮灰”。



正因为如此,以光禄大夫谯周为首的益州士人集团,开始在城中散布投降的言论,声称围城魏军皆是万里挑一的精兵,邓艾又是不世出的名将,蜀军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性。如果趁着魏军进行大规模攻城前投降,那么成都百姓还能保全性命、财产,若执意守城的话,那么等到城破之日,便会遭遇玉石俱焚的下场。这种言论一出,成都城内民心、军心浮动,到处是一片惶惶不可终日的景象。


面对甚嚣尘上的投降论调,此时有大臣提出建议,请求刘禅率众逃往南中,依靠当地的蛮族对抗魏军,以图将来光复蜀中;如果不行,则向东投奔吴国,依托盟友来对抗死敌(“汉主使群臣会议,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与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见《资治通鉴·卷七十八》)。刘禅此时已是方寸大乱,便将谯周召来,向他询问这两条计策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谯周替刘禅仔细地分析时局,称南中蛮族趋利忘义,毫无忠诚可言,一旦曹魏用金帛、财女引诱他们,必然会对蜀汉反戈相向,若想依靠他们复国,无异于痴人说梦;吴国虽然是盟友,但势力远弱于曹魏,一旦蜀地失守,那么不久后也会被消灭。如此一来,投降吴国已是受辱之举,若吴国灭亡后再投降曹魏,则是二度受辱,倒不如直接投降曹魏为好。刘禅思虑再三,觉得谯周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决定放弃抵抗、选择投降。


就在刘禅准备向邓艾投降并献上玉玺时,皇五子北地王刘谌却赶来劝阻,声称城中兵马甚多,而且姜维已经全速赶来救援,若与魏军拼死一战,未尝不会击退敌兵。如果不能取胜的话,那么按照“汉贼不两立”的国策,他们君臣、父子理应自杀殉国,唯此才不会辱没昭烈帝(刘备)一世英名。



然而刘谌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并没有说动刘禅,后者以“诸王不得干政”为由,命人将儿子轰出去,然后派张飞之子张绍等人为使者,携带降表、玉玺向邓艾投降(“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绶。”见《三国志·卷三十三》注引《汉晋春秋》)。


景元四年(263年)十一月,刘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60余人出城投降,同时又派人晓谕姜维,命他向魏将钟会投降。至此,立国42年的蜀汉正式灭亡。就在刘禅率众投降的当天,刘谌跑到昭烈庙中痛哭拜祭一番,随后先将妻、子杀死,然后自杀,以示他们一家誓死不降的决心(“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见《三国志·卷三十三》)。



跟贪生怕死、毫无气节可言的刘禅相比,誓死不降的刘谌真可谓有血性、有骨气,即使在兄弟辈当中,也再找不出第二个人。正因如此,刘谌自杀殉国后,蜀中百姓因为钦佩他的气节,便将其雕像放入昭烈庙中,与刘备、诸葛亮一起祭祀,千百年来一直如此。时至今日,在成都武侯祠刘备殿中依然留有刘谌木刻雕像,以纪念其自杀殉国、宁死不降的高尚情操。



文史砖家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刘谌,虽非天子也不是帝王,可他是汉昭烈帝刘备之孙,堂堂正正的汉氏血脉。在汉末之际,还是很多人把忠义看得比性命更重要,诸如沮授、高顺等都是慷慨赴死的。演义中对刘谌的描述是“自幼聪明,英敏过人”,可以想象从小受汉家忠君报国思想文化熏陶的北地王的思想觉悟是比较高的,当邓艾兵临城下蜀汉政权风雨飘摇之时,与成都共存亡是刘谌做出的抉择。然而令他痛心的是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打算向邓艾投降,直接放弃刘备苦心打下的江山,放弃汉家天下最后的希望,这是刘谌不能接受的,苦谏刘禅不从之后,刘谌怒而离宫,感到十分的绝望与苦闷,杀三子之后继而赴“祖庙”哭祭,对着刘备表达自己的痛心疾首然后自杀,也可以算作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了。


藤藤菜讲文史


刘谌,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蜀后主刘禅第五子,被封为蜀汉北地王。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决定开城纳降。刘谌苦劝父皇,建议君臣一心,誓死捍卫先帝刘备创下的江山社稷。可懦弱胆怯的刘禅心意已决,无论刘谌如何苦劝,都无济于事。


于是,万念俱灰的刘谌来到祭祀刘备的昭烈庙中痛哭,随后先将妻和子杀死,然后自杀。

昏庸懦弱的刘禅,竟有如此有骨气的儿子,看来上梁不正,下梁未必歪也。


西岳顽石


三国时期的枭雄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建立起蜀汉王国,实现了他的终极目标,能够与曹操、孙权等人相抗衡,但终究还是逃不过二世而亡的历史规律,在刘备、诸葛亮等人相继去世后,能力平庸的刘禅仅苟延残喘了二十多年,就被司马昭给收拾了。

“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这些都是蜀汉后主刘禅的专用词语,后主刘禅胸无大志,只求自保,根本不能恢复蜀汉基业,自从诸葛亮死后,就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大将魏延被杀,长使杨仪虽然有才但不能执掌蜀汉,姜维虽受诸葛亮的嘱托,但没有兵权难成大事,既然都没有人能够为国家效力,那这个国家的灭亡就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当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贪生怕死的后主刘禅就屁颠屁颠地捧着玉玺出城投降,而他的第五个儿子北地王刘谌却宁死不降以身殉国。

公元263年,司马昭命令钟会为主帅,诸葛绪、邓艾为大将,率领十八万大军,兵分五路南征蜀汉,当时钟会被蜀将姜维抵挡于剑阁而无法入蜀,双方势均力敌,不能进退,钟会被死死的拖住,抽身不得,急的他焦头烂额。

就在此时,已经攻占沓中的邓艾想到了一条偷渡阴平的计谋,随后,邓艾带领数千士兵从沓中出发,穿过阴平小道,直扑涪城,由于涪城守将马邈的投降,蜀将诸葛瞻父子在绵竹不敌邓艾,导致邓艾冲破最后一道防线,带领士兵直抵成都城下,当时在城中的刘禅接受了本土势力谯周等人的劝告,出城向邓艾投降,蜀汉自此灭亡。

北地王刘谌自幼聪明,在刘禅的七个儿子当中,只有刘谌有先祖的风范,当刘谌得知是谯周向后主出的馊主意时,那是气不打一处来,大骂谯周“你这个贪生怕死的书生,哪里有兵临城下、还没有开战就让皇帝投降的道理”,可是刘谌如此的肺腑忠心之言,并没有让早已吓破了胆、担心性命难保的刘禅回心转意。

刘禅只是冷冷的让刘谌闭嘴“你小子还年轻,不知道开战的结果,最好是住口”,北地王刘谌丝毫也不退让,说道“爷爷昭烈皇帝,忠武侯诸葛亮还在的时候,这谯周是何人?能到这殿前说话吗?如今,我成都还有数万兵马,剑阁那里还有姜维的蜀军主力,邓艾不过一万余人,攻城尚显不足,只要我们坚壁清野,绝对不出战,等待姜维回师,邓艾就如同瓮中之鳖了,如何能赢得了我们,您怎么能轻易地把先皇辛苦打下来的江山拱手让人呢?”。

刘谌看到父亲如此执着、坚决要投降,气冲冲的回到家中,他义愤填膺,坐立不安,悲愤祖宗的江山就这样丢了,刘谌便来到了昭烈庙祭祀刘备,刘谌的妻子,听闻刘禅的如此行为,也非常忧愤,便伏剑而亡,先刘谌一步自刎,刘谌见妻子如此刚烈,干脆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都给杀了,然后独自在先帝庙前哭诉一番,最后自杀以身殉国。刘谌无疑算得上是顶天立地的真汉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当魏军长驱直入兵临城下之际,面对蜀国一片投降声,刘谌的心里是何等的难受,先祖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让不争气的父亲拱手送人,一声血性的铮铮汉子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刘禅这么不负责任的投降,难道是当年在长坂坡附近被父亲刘备作秀似的把刘禅往地上一摔,而导致了弱智,难道刘禅是为了报复父亲当年不负责任的一摔,他也不负责任的也要把刘备打下来的江山给摔了?看起来刘禅是真的有病。

一腔悲愤的刘谌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仅凭他一己之力终究回天乏力,在满朝文武都主张投降的背景下,刘谌的声音是微弱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死来唤醒那些懦弱的人们,于是就上演了一曲杀妻弑子的悲剧。

在成都南郊武侯祠中,有一座气势宏伟的刘备殿,正中有刘备的贴金塑像,在其左侧陪伺的并不是她的儿子刘禅,而是孙子刘谌,人们感念刘谌英勇殉国,是刘家的孝子孝孙,故而有资格在刘备身边享受祭祀。





遗产君


刘谌[chén]是主刘禅第五子,被封为北地王。

景耀六年(263年),邓艾军队兵临成都门下,其父刘禅决定投降,根据《汉晋春秋》记载:

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绶。

当时北地王刘谌全自己的父皇刘禅与邓艾背水一战,为了蜀汉的社稷而战死绝对不能投降,但是刘禅生性懦弱,不听儿子的劝告,决定开城门纳降,后世很多人认为此是仁义之举,使百姓免于干戈。

刘谌为国家灭亡感到十分痛苦、悲愤,于是来到祖父的昭烈庙内痛哭,表达自己内心的苦痛和愤恨,后来回到家中将自己的妻妾和子女全部杀死,避免他们遭受屈辱和亡国之痛,自己也随后自杀。在现武侯祠中有刘谌雕像,下方檀木上刻有刘谌生平,以纪念刘谌自杀殉国、宁死不降的高尚情操。

刘谌的举动和明朝崇祯帝的举动是一致的,君王死社稷,不想自己和妻儿系首委命于小吏当亡国奴。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以轻松有趣的方法,带你畅读历史!


最爱肉丸子先生


刘谌是刘禅最有出息,最有骨气的儿子, 也是刘备最有出息的孙子。

蜀汉后期,邓艾偷渡阴平关,大军直抵成都城下,当时成都城城高池深,粮草丰足,城里还有数万兵马,如果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邓艾短期很难攻破成都。



但是刘禅没有斗志,直接决定投降,刘谌大哭劝谏,但是刘禅不从。

刘谌宁死不屈,回家杀了家中的老少,然后自己自杀。

虽然说三国一统是大势所趋,但是我还是很敬佩刘谌的气节。


王俊杰猛


兵临城下,刘禅请降,折一人名节,成全全城百姓之性命,实属善举,即便刘备在世,大半也会以百姓为重。


北地王刘谌虽然有血性、有骨气,誓死不降,让人敬畏。然而,虎毒不食子,刘谌自杀尽忠也就算了,还要拉上几个年幼的孩子一起殉难?儿女何罪?这样的忠义,太过可怕。当刘谌举剑而起的那一刻,面目狰狞,人性的光辉瞬间泯灭,愚忠的信念害了他自己,也害了无辜的生命



剑胆琴心01


邓艾父子兵临城下,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奉命御敌战死沙场,一时间朝野再度震动,很多大臣力劝刘禅乞降以保全宗庙,然而他的儿子湛却力劝刘禅不要投降,并以刘备江山来的不容易相告于刘禅,只可惜刘禅吃了秤砣--铁了心,还把儿子臭骂一顿轰出大殿!刘湛悲愤交加,回到家把事情和夫人交流了一下,夫人通情达理非常理解丈夫的心情,可这些根本改变不了刘禅欲投降邓艾的决定!刘湛无奈做出杀全家再自裁以告慰祖宗的在天之灵之事,夫人和三个儿子一致赞成他的做法!这才有了刘湛宁死不降杀全家来极力反对刘禅投降的事情发生!刘湛一家也称得上忠烈满门,对比刘禅的软骨头也更加让后人觉得悲愤和惋惜!


华安安防监控杨现化


见邓艾兵临城下,刘禅要投降。

作为儿子的刘谌却极有气节,见劝父不成,蜀汉大势已去。刘谌不愿随父做亡国之臣,回到家中与自已的夫人及儿子们说了实情,欲全家殉国;夫人与儿子俱皆响应,誓死不降。

因此,全家共赴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