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曾经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王牌陆军,为何在二战中如此窝囊?

夏天-向日葵在微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法国人的表现也不能说是很烂。

法兰西战役之前,法国人是试图用马奇诺防线挡住德军,重演一战的战略。

从1929年开始,法国人投入大约50亿法郎修建了马奇诺防线,到1940年才建成。

这个防线很先进,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非常坚固。

法国人认为:马奇诺防线可以防御多类攻击,包括空对地轰炸、大口径火炮轰击等,其内部拥有各式火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各类军事及生活设施,较大的工事中还铺设有有轨电车的轨道。所以,马奇诺防线是不可能被攻破的。

事实证明,法国人的观点没有错。

从开始到最后,马奇诺防线真的没有被德国攻破。德军也曾对马奇诺防线进行牵制性进攻,但根本无法将其击破。

实际上,克虏伯公司生产的超级巨炮460毫米口径古斯塔夫,最初就是用于对付马奇诺防线的,只是当时还没有制造成功。

马奇诺防线其实二战结束后也一直使用,直到60年代才被废除。

法国人失败的关键,在于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执行了镰刀闪击计划。

这个镰刀闪击,就是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要求从法国北部没有修建马奇诺防线的阿登山区绕过。

在当时看来,这是荒诞不经的想法。因为阿登山区地形复杂,到处都是森林,只有森林间几条小路。

后来战争中,德军“克莱斯特装甲兵团”有超过4万1140辆车辆,但阿登地区只有4条道路可供这些车辆通过,是非常艰难的。

法军随便部署一些部队封锁住制高点和公路,德军就根本无法推进。

其实,都不要说法国有组织抵抗,就算将公路彻底破坏而撤退,也够德国人喝一壶的。

所以,法国人在这里只部署了几个二线预备师,士兵多是临时征召的义务兵,一些人岁数已经接近40岁。

而德国人也成功迷惑了法国人。

实际上,德国人的实力并不明显强于英法联军。

1940年5月10日德国陆军约有300万人可以参加进攻法国,共157个师、其中的135个师(包括42个预备队师)被指定用于进攻。

5月到6月的德国西线部队部署了2,439辆坦克和7,378门火炮。

但英法联军也不弱。

法国陆军共有117个师,其中104个师用于北部防御对抗德军。

英国远征军还有13个师,其中10个师是精锐部队。

另外,德军基本是孤军奋战,而英法还有荷兰、比利时等盟友:1个比利时师、10个荷兰师与2个波兰师。

英法荷比联军装备14,000门火炮,比德军的总数多出45%。仅仅,法军自己拥有3,254辆坦克,超过了德军坦克部队的数量。

同时,就武器质量上来说,法军也丝毫不差。

火炮性能差不都,法军装备的雷诺轻型坦克性能不亚于德军的1型和2型坦克,另外法军还有一批诸如索玛之类的重型坦克,这是德军坦克根本对付不了的。

空军上,法国空军有1500多架飞机,英国皇家空军有1000多架,而德国的飞机性能比较优秀,但数量不如联军。

战争中,德军的836架Bf-109将面对764架法国战斗机、261架英国战斗机和81架比利时战斗机。

然而,这一切都被德军的镰刀闪击的闪电战抵消。

德国装甲部队突破阿登山区以后,高速插入法军后方。

当时法军根本没有想到德军进攻速度会这么快,也没有想到会从阿登山区突破。

除了阿登山区不适合坦克作战以外,法国本土也有很多坚固防御工事,德军只有使用重炮才能摧毁。而当时德军的重炮还必须依靠马来拖曳,速度是很慢的。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德国空军成为空中炮兵,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德军突破色当防线以后,英法联军的防御战略已经崩溃,必败无疑了。

当时法军都是步兵师,甚至跟不上德军装甲部队的前进速度。

而法军坦克虽多,全部分散在步兵师中作为自行火炮使用,独立编组的装甲部队太少。

法国少数装甲部队,比如戴高乐的装甲旅迎上去和德军打,但实力不足加上法军士气已经低落,最终惨败。

由此,法军其实已经崩溃。隆美尔宣称已俘获10,000人,自身则只损失了36人。因为法国战俘太多,德军已经无法俘虏他们只得命令他们放下武器后回家。

其实,最主要的是法国军民都已经失去斗志。

战争刚刚打了5天,5月15日上午,法国总理保罗·雷诺打电话给新任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说:“我们被打败了。我们已经输了这场战争。”

总理都这样了,还打个屁啊。

其实,法军开始的损失远远没有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的损失大。

但苏联领土辽阔,苏军惨败但是广阔的后方,有持久战的条件。

法国领土太小,一下子就被德军抄了老巢,只能投降了。


萨沙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法国军队

法国军队历史悠远长久,是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之一,经济繁荣强大,文化昌盛,曾经在被称为“太阳王”的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的国力达到了巅峰。

拿破仑时代——最荣耀的时刻

在十九世纪,拿破仑的统治下,更是横扫欧洲战场,在欧洲除了英国,其余国家都向法国臣服或者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当时的法国军队更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拿破仑更是手握两张天下无敌的“王牌”——最先进的作战思想:拿破仑法典和最强大的武器:火炮。拿破仑将二者合二为一,“思想与剑”的完美结合,这样的法国军队在当时欧战战场无人能敌。

(正在作战的法国军队)

一战时期——从衰败重回“世界第一”

没有一个帝国可以经久不衰,法国同样也逃不过衰落的命运,在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法国走向了衰败,在普法战争时期,法国军队表面看似还是欧洲第一的军队,但实际上内部问题多多,反观普鲁士(德国)经过军事改革以后,有着超高的军事作战思想,以逸待劳、兵强马壮的普鲁士军队彻底击败了法国军队。

(凡尔登战役消耗的大量弹药)

或许经过一次失败以后的法国接受了教训,在第二次和德国之间的战争里,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主战场。法国人的骁勇善战,决不后退的精神,让他们在欧洲重新赢回了荣耀。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国人,法国军队没有丝毫的胆怯,在凡尔登一战下,凭借着顽强的防御力,在双方都付出了承重的代价后,法国终于战胜了德国,成功防守住了巴黎,得到了“世界第一陆军”的美称。

二战时期——最为窝囊的国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军队确实在战场上成为了中流砥柱的一只军队,可为什么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在德国人的镰刀闪击的战术下,仅如此不堪。当时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军队,被德国军队打的一泻千里,令人大跌眼镜,仅用了44天,法国人就已经全面投降了。

(坚固无比的马其诺防线)

其实除了德国军队使用了更加先进的闪电战战术以外,让法国人措手不及以外,法国军队自身的原因才是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1】迷信于马其诺防线

法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动了全国上下,花费了50亿法郎,建造起了一块“昂贵的遮羞布”——马其诺防线。马其诺防线的防御能力,可以说是对得起它昂贵的造价了,防线内各种大炮、壕沟、堡垒、医院和工厂等,全部都是由钢筋混凝土打造,十分坚固。看到如此强大的防线,法国军队也是高枕无忧了。认为德国人的装甲部队除了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以外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进入法国境内了,于是将大量的兵力部署在防线内,等待德国人来自投罗网。可以这样的迷信马其诺防线带来的就是惨痛的代价,德国人没有像法国军队想象的那样行动,从最不可能通过的阿登山口,突围了7个装甲师,绕到了马其诺防线的背后,横扫了整个法国。

(德国进攻法国的路线示意图,完全绕过了马其诺防线)

【2】落后的战术思想

法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法国和联军的部队武器质量等和德国比丝毫不差,在坦克的数量上甚至超越了德国坦克部队。但军队总体的战术思想还比较落后,法国军队还认为,坦克应该就是一门大炮,策应步兵部队来进行作战行动,将坦克部署在各个步兵师里,作为自行火炮使用。德国人的军队却没有这么想,将坦克作为冲锋陷阵的部队来部署,德国的装甲师作为先锋,迅速的撕裂了法国人的防线,在德国坦克的进攻下,法国陆军变得不堪一击。

(德国人俘虏了法国军队)

【3】厌战情绪

法国军队经过了一战的洗礼,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虽然最后成为了战胜国,但是在战争的损伤也是庞大的。战争的死亡给法国人民带来了阴影,在德国进攻以后,法国士兵们的士气并不高涨,当他们看到德国进展迅速的时候会果断投降,德国人为了快速进攻挺进法国的防线,根本没有时间安置法国俘虏,于是就让他们自己找地方把自己关起来,这些法国士兵也真的照做了。

(法国的傀儡政府领导人贝当和希特勒会面)

士兵是这样,政府更是这样,面对德国猛烈的攻势,法国高层不想着如何有效的反击德国人,却是想着如何撤退逃跑,将巴黎设为不设防城市,当德国进攻到这里时果断投降,这就是为什么德国人能够在短短44天攻破法国的原因。

最后军队的失败,政府的投降,让整个法国失去了活力和斗志,如同风中残烛,一潭死水一般,轻易的被德国装甲摧毁了也不奇怪。


桌面战争兵棋


中国人对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于形容法国陆军的状态很合适,

拿破仑战争与二战实际上相差了100多年,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在拿破仓战争时期,法国人是欧洲第一大国,那个时候是很强的一个国家,军队也是非常能干,到了11870年的普法战争之前,人们的印象都法军能打,但是普法战争之后,这种形象发生了一些改变,德国兴起造成法国的地位下降,但是认识的法国还不失于一个大国,但是这个在一战让这一切真正的成为历史。

一战对于法国来说是一场重创,不仅把法国最富饶的北部地区变成一个战场,且让法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在整个战争中法国人几乎打掉了一代人,可能付出的代价极为惨重,战后之后法国人几乎被打断了骨头,失去了血战的勇气,到二战之时,法国实际上就变成了消极,不是如何打的问题,不再作战是法国人追求一种理想,这才有了德国重新整军备战的机会,否则的话,别想了,1935年时,法国自己就能把德国灭了。

法国战役,法国人的心态已经完全不同了,避免战争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也决定了二战中法国的命运。


麦田军事观察


这个问题问的不太好。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陆军欧洲的确是所向无敌,可是拿破仑是18世纪的人。二战爆发时距离拿破仑去世已经一百多年,就算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军队再厉害,也对二战没有什么影响……


不过在二战的二十年前,一战时期的法军还是敢打硬仗的劲旅。凡尔登战役中,面对不可一世的德军,法国人体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尽管德军动用了巨炮和毒气弹,让法军伤亡50多万人,却依然没有击败法军,反而让德军付出了40多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这场战役打了10个月,但是最终德军也没能越过凡尔登,最后反而让法国人发起反攻收复了失地。

然后仅仅二十年后,这支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军,仅仅抵抗了39天就投降了,为什么反差如此巨大呢?

一是法国高层轻敌和指挥失误葬送了法军。

说法国军人在二战时候窝囊不假,但这种窝囊跟军队素质无关,是指挥官决策的失误让法国士兵没有杀敌和战死的机会。


而这样说法军的指挥官他们也会觉得冤枉,估计他们一定会分辨说,不是法军太无能,只怪德军太狡猾!

如果认为法国领导层昏庸愚蠢,似乎也并不恰当。早在二战前,法国人就察觉希特勒征服欧洲称霸世界的野心,开始积极备战。

到法国战役开始的时候,法国正规军已经达到了300多万人,并且有预备役军人200万。更重要的是,法国并不是孤军作战,有英国、荷兰和比利时100多万军队跟它并肩作战。

相比之下,德国军队才是“孤军”战斗,因为德军能投入法国战役的兵力只有300万,是法国总兵力的一半。

如果纸上谈兵,法国不但可以阻挡德国人的进攻,甚至有机会给德国以重创。

可惜,希特勒调兵遣将在边界集结军队时,法国的首脑们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因为他们相信付出总会有收获——马其诺防线会保护他们。

马其诺防线是一战后为了抵抗德军进攻,由法国国防部长马其诺主张修建的防线。这个在德法边境的防线固若金汤,包括地堡、炮台、交通壕甚至地下铁路等等一系列设施,总花费达到了五十亿法郎。

可是法国人只在德法边境修建了防线,却没有在比利时和法国边境修建。因为法国认为比法边境的阿登森林不适合大部队行军,没必要设防。

可惜希特勒从来就不是一个按套路出牌的人,德军从阿登森林迅速机动,一举冲进了法国平原。从德军装甲部队进入法国平原开始,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甚至在德军发起进攻的时候,法国政府还没有进行国内总动员。法国人的天真就像刻舟求剑的楚国人,得知德国人出奇兵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怪德国人不按套路出牌。

如果法国指挥官在战前多准备几个预案,如果他们在德军偷袭的阿登山区部署哪怕两个师的兵力,那么战争的胜负就会改写。

二是法国指挥官的军事观念落后害了法军。

二战的时候,战争已经发展到了海、陆、空立体化作战的阶段,法军的观念却还止步不前。

因为法军的领导人如贝当元帅,都是一战中的老英雄。他们的思维停留在一战时期。依然认为壕沟战才是下一次战争的主旋律。

(法国贝当元帅,一战的英雄,二战的罪人)

法国并非没有坦克,,但他们像德军一样组建一大批独立的装甲编制,反而把坦克分散到步兵中当炮兵去使用。以至于面对呼啸而来的德军坦克大军,法军只能用步兵的血肉之躯去抵挡。

法军唯一的一支装甲部队是由戴高乐提议组建的。这支部队在战争发挥了很强的战斗力,奈何寡不敌众。如果法军高层当初能够听取戴高乐的建议,那么哪怕德军越过了阿登森林,法军也并非全无希望。

三是法国高层的摇摆不定断送了法军。

法国高层和英国的首相张伯伦一样对德国采取了明哲保身的绥靖主义政策,甚至在1939年秋天德国入侵波兰的时候,英法高层也没有觉醒。


因为希特勒一面对波兰举起刺刀,一面对英法放出和平鸽。法国的百万大军在马其诺防线的工事里休闲娱乐,悠闲自得。而法国高层却洋洋自得吹嘘自己的静坐战略说:“正是这种战略让我们不费一兵一卒保卫了我们的国家”。

可是他们忘了,狼披羊皮总是狼。法国高层战前麻痹大意,战时,未败先乱,被德国人的强大攻势前吓破了胆,没有抵抗到底的决心,自己先打败自己。

1940年5月15号这天,战争才刚打了不到一周,法国总理雷诺就给英国首相丘吉尔打电话说:我们打败了,这场战争我们输了。战争进行两周后,当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准备加大力度援助法国时,却被告知巴黎方面正在起草投降条约。惧战如此,焉有不败之理?


小约翰


世上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对于法国这支军队来说,由原来的无往不胜到后来的不堪一击,是偶然也是必然。

没错,法国王牌陆军曾经非常辉煌,一战中,法国陆军用他的顽强,给德国人以重大打击,是欧洲陆地战场上的绝对主力。而到了二战,法国陆军的明面实力,也是当之无愧的欧洲大陆最强。其拥有300多万的军队数量,以及一万多门的火炮,三千多辆坦克。当时法军装备的雷诺轻型坦克性能不亚于德军的1型和2型坦克,而英法联军的战机,在数量上对于德国人更是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总的来说,有着英国人帮忙的法军,在阵容上完全不输德国!

但面对绕过马奇诺防线突袭而来的德军,法国人不堪一击!仅仅44天,德国从宣战到进入巴黎,仅仅用了44天,有着近两百万的法军向德国人投降!

为什么这么快?除了大家常说的德国人更加领先实用的闪击战术之外,法国人自身的原因更加重要。

1、 法国人准备不足,由于过于相信马奇诺防线、而没有做更过的战争准备。这个法国人从1929年开始,投入大约50亿法郎修建的超级防线,被认为是牢不可破的。可是谁曾想到,那只是一个摆设,被德国人轻松绕过。


马奇诺防线给了当时的法国人民太多的希望,没有准备的战斗也就只有面临失败的结局。

2、 对先进武器的运用和认识不到位。战争中,对于战斗的双方来说,谁有着先进的武器,掌握着先进的战争理论,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法国本身实力很强,但是对于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没有及时分析和研究,步兵在战争中不可缺,但是,利用先进的武器来加强军事力量,是胜利的砝码。


当时的法国,在军事上的水平并不低,也有先进的坦克,只是,没有让这种先进的武器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先进的武器集中在一起,会产生高于个体威力多倍的效果。但是,这个点就被法国给忽略了。他们把军队都分散开了,战斗力就减弱了很多。甚至有着步兵师取抵挡德国装甲部队的傻子部署,这吃败仗是肯定的。一败再败,对于士气的打击是很大的。

3、 跟当时的政府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果前线军队都在积极抗战,而政府却打起了退堂鼓,那这样的战争不失败都说不过去。军人打仗靠的就是一种信念,如果这种信念没有了政府的支撑,也就会垮掉。

这边军人都在卖命地抵抗,作战,而政府一看,对方的军队都打到自己家门口了,那就乱了阵脚了,还是放弃抵抗吧,这样自己掌握的国家或许还不会被吞并,或许会被割地,但是不会完全成为敌人的地盘。政府如果降了,那军队的凝聚力也就散了,失败也就成了必然。这也是为何战后德国会有近两百万的战俘。

最终前线的失败、政府的不作为,让法国军民逐渐失去斗志。一个没有了反抗精神的国家,如同一潭死水。输也就不奇怪了。


白话历史君


一战中,法国陆军顽强的抵抗住了德国的入侵,证实了法国陆军实力,也为法国赢得了世界第一陆军的称号。可是看上去实力强劲的法国陆军却在二战时期,在一个月内被德国军队打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法国在二战之初,其陆军实力是有些不堪的,一方面是因为一战的残酷让法国民众对服役有一种抵触心理,在开战前的扩编后也因为时间紧迫大量军队训练度不足,另一方面就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成战备,甚至一些机场在开战的时候是没有多少油料的。

二、至于马奇诺防线的问题,许多人将法国战败的原因归结为马奇诺防线,这个说法并没有错。不过,马奇诺防线虽然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却也不是法国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从地理上来说,法德两国边境地形相对平坦,必须有一个有效的防线作为战略缓冲。德国也有齐格菲防线防御法国的突袭。如果没有马奇诺防线,德军的坦克就可以长驱直入,连绕路到阿登地区都不需要了,马奇诺防线其实就是一种让德军转变进攻方向的而已,让德军从低地三国方向入侵,而法国可以在德国入侵后立即支援低地三国。可惜的是列日要塞被德国突破了,原本的目的没有达到,低地三国就崩溃了。

三、法国方面的部署也有问题,例如大量老旧的坦克和装备,新式的坦克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而最要命的就是法国空军完全招架不住德国空军的攻势,无法为陆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最后的结果就是法国陆军变得不堪一击,而且法国政府在巴黎被威胁到的时候就决定投降了,政府的态度让士兵们无法坚定保卫国家的念头,失去了信念的军队,战斗力还能有多强呢?

四、法国的作战思想比较差,还停留在欧洲的老一套,并固执的认为二战仍将是战壕战,对装甲力量的重视程度不够,当时是二战初期,坦克和装甲车已经登上战争舞台,英法当时的战场思维是这样的:坦克应该用来策应步兵的作战行动,也就是应该像一门大炮那样去发挥作用,所以英法的坦克有个致命的缺陷,装甲薄弱,且火炮尺寸一般较小,基本打不烂甚至打不到德国的坦克。这个思维使得法国在面对德军以坦克为先锋的“闪电战”时吃尽了亏,为什么法军会这么忽略坦克的作用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军当时的元帅是步兵出身。而德国的战场思维则是这样:坦克能抗能打又比人跑的快,干脆就用来冲锋陷阵吧,冲锋陷阵就要讲究火力和装甲,所以德军的坦克火炮口径大,装甲厚。对于坦克的如此运用,使德国的“闪电战”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二战时期法国陆军之所以这么快就被德国打败,罪魁祸首就在于当时的法国最高统帅部意识僵化,军事思想落后,战备准备不足,在面对军事战术方面已完全现代化的德国军队时,法国陆军就显得几乎毫无抵抗之力了,同时法国过多的将希望寄托于马奇诺防线,忽略了即将到来的危险,以为仅仅凭借的要塞的坚固,可以轻易击溃敌人的进攻,这种怠惰的思想使得仅20天,法国便在德国的攻势下战败。





米曹说事


即將开战前砝才加急订購一千五百架战机、本身只有四百多架!德不会給他机会增加重建空军!专家评估德过不了从林、德偏从从林入攻、避开苦心经營的馬防!而法战车是略胜初期只有豆战德!且採整个坦克师团为主不配合散兵協战!几百辆被德空军在平原炸的如鸡飞了起來全毁!媲美大屠杀、只是換成坦克!接战法兵反而缺乏坦克而被德坦克攻击伤亡十万人!德以飞对坦、以坦对人、完美到不行!德末期曾招会美语、裝美兵在阿登捣蛋!其实早在攻法德已用过、法兵说遇到未見到过长官命令他弃守快逃!


从557234846378


你也知道是曾经了。战斗力是没有永恒的。过去能打不代表现在能打。对手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因为一战死人太多,二战初期法国人厌战情绪严重,在德国初期弱小的时候政府大搞搞奇怪战争,静默战争,在能胜利的时机却从不主动出击。那你想,一场不以胜利为目的的战争,怎么可能打得过复仇心切的德国呢?


御冷弥娅哈


高卢人一个人可以干三个罗马人。一个军团的罗马人可以干三个军团的高卢人。自古如此。拿破仑表面上是法国皇帝,但科西嘉一直是意大利文化。所以不是法国人战斗力上去了,而是换了位合格的领导人


超哥侃古今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同样一支军队,换个头目就全变样。什么文化灵魂精神宗旨,都是空的。

企业也一样,好好的企业换个头目就死掉,说明头目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