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清华大学是怎么来的?当美国退款办学时,日本却用横财扩展军备

1900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此后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和光绪逃往西安,史称庚子拳变。

次年,中外议和,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中至关重要的另一条,是清政府向西方列国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偿清(也就是到1940年为止),年息4%,合计9.8亿两。这笔赔款以海关税、厘金、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再加上各省教案赔款,总数在白银10亿两以上。

中国的所有重要收入,除了田赋外,其余全部用于偿还赔款。这是一笔像山一样庞大的债务--当时中国全年的总收入尚不到白银1亿两。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继续苟延残喘的清政府,沦成了为列强征收赋税的管家。

这笔赔款,史称庚子赔款,简称庚款。

这笔庞大的赔款中,俄国占的份额最多,达29%,德国次之,20%,再次是法国和英国,分别为15.75%和11.25%,日本和美国差不多,一个7.7%,一个7.3%。

1904年,中国驻美国公使梁诚―在和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协商赔款到底用黄金还是白银支付时,海约翰无意中表示:庚子赔款实属过多。

作为一个优秀的外交家,梁诚立即中止和海约翰争论支付方式,而是进一步探讨赔款过多的问题,以便“乘其一隙之明,籍归已失之利”。

在梁诚的努力下,美国方面终于决定向中国返还部分赔款,并与中国方面约定:退还的庚款,用于向美国派遣留学生,并在国内建立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这所学校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清华大学的前身。

1909年、1910年和1911年,三次从全国招考庚款留学生。当时对考生的要求除了通晓国文和英文外,还须“身体强健,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

第一次招考是1909年8月举行的,630人应考。初试国文、英文和史地,取68人;再复试,考物理、化学、博物、代数、几何、三角、外国历史和外国地理。连初试带复试,一共考了七八天。最后放榜,录取了47人。

仅十多年间,通过清华派往美国的庚款留学生多达1000余人,其中妇孺皆知的便有梅贻琦、胡适、赵元任、竺可桢、汤用彤、吴宓、侯德榜、钱学森等。

美国的此种举动,自然有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就像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说的那样::“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但客观上讲,美国的确希望用这笔溢余的赔款,通过培养一代代认同普世价值的人,进而让他们的对手从蒙昧、排外变得开明、务实。美国的这种意愿,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无疑是巨大推动。

在美国的示范之下,后来另一些国家也纷纷数量不一地向中国退还赔款,并用于中国学生的留学。如利用英国退款,中国九次向英国派遣留学生,共计193人。其中杰出者有与华罗庚和陈省身并称的数学三杰之一许宝禄,化学家卢嘉锡,地学家伍美锷等。利用比利时退款,培养的留比学生中杰出的则有童第周等人。

如果说庚子拳乱给中国民众带来了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这些原本来自中国的银子,终于用到了刀刃上,它让为数众多的青年有了亲近现代文明,接受现代教育,确立普世价值的机会。

在以美国为首的各国纷纷退还庚款时,惟有一个国家不为所动,一分未予退还,而是用这笔横财发展国内经济,振军经武,并于庚子拳乱三十余年后,对中国这个苦难深重的国家发动了旨在一举吞并的侵略战争。

这个国家就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