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硬件行业一大坑:库存!智能硬件创业,一不留神就掉这个坑里了!

燚智能硬件开发大讲堂

讲讲物联网行业的那些事

软件行业几乎不存在库存的问题,因为软件出问题了,重新编译一版发布了就好了,几乎没有生产成本和召回成本。

但很多软件行业的投身智能硬件和物联网产品时,非常容易低估硬件行业的“库存问题”,导致大量的成本浪费。

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最后一盘点,利润全变成了库里的库存物料和库存产品。.

多余的试产物料:

硬件试产,一次生产几十个几百个,但很多物料的购买是有最小包装的,至少几千个一包。买来一整包,下次调整设计不用了,物料就成了库存料了。例如电容电阻、滤波器、LDO。一个几分钱几毛钱,累积起来有上百种,每种1000个,就价值好几万块了。

“这次用不完的,下次再用就好了嘛,怎么会浪费?” 0ohm电阻、100nF电容这些肯定不会浪费,每个项目都用得到,可是12.1k电阻、3.6pF电容,就不是每个项目都会用了。同样一颗3.3V LDO,有3个脚、4个脚、5个脚的都有、还分为带引脚的不带引脚的,不同工程师设计不同的项目,稍不留神就搞了一堆库存物料出来。

定制化的物料:

电路上的定制化物料不多,主要是PCB板和FPC排线。

整机料几乎都是定制化的,是产生库存的重灾区:不同的产品的外壳、不同形状的金属屏蔽盖、不同形状的双面胶和泡棉、不同长度的连接线、不同规格的扬声器,不同尺寸的电池等等。

不同项目的物料不同,不能通用,一旦形成库存,比电子元器件还难消化掉。例如一个项目用了20mm长的连接线,另一个项目用40mm长的线,这两个在量产中就不能通用。(批量生产人工剪线的成本远高于线材本身的成本。)

无法销售的产品

试产样机、工程样机,每个项目动辄几十几百台,这些都变成了库存。

如果测试的不严格,批量生产的时候出了品质问题,产品无法销售,也变成了库存。

市场预估不准确,做出来的产品和市场需求有偏差,静静的躺在仓库里变成“上一代产品”的,也不在少数。

软件公司搞硬件开发最容易犯这这些错误,进度追的紧、测试不充分、缺乏对硬件产品迭代的“畏惧感”,很容易造成批量备货的物料报废、批量生产的整机故障等。

防范库存的手段:

对于硬件产品公司来讲,每个岗位都要有防范库存的意识。硬件工程师、结构工程师要慎重选型和设计,采购和项目经理要从流程上把关。

最核心的:尽可能不选择新物料、不设计新物料。选物料的时候先找找库里有没有库存料。尽可能一料多用,几种机型使用同样的物料。

研发流程上,可以增加一个新物料评审的流程,工程师、采购、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坐在一起讨论一下,避免工程师单方面选择不常用物料带来的库存风险。

其次,要选物料一定要选择能长期使用的:原厂短期不停产、价格合适、规格性能不特殊能适用于大部分项目。

最后,多轮测试不能省,别盲目追进度。确保批量订单的品质不出问题,设计验证和市场验证完成之后再去批量购买物料,能够减少产品库存的概率。没测试好的,坚决不下量产订单!

燚智能硬件开发网

智能硬件开发实战派

相关精彩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