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北欧芬兰人的祖先来自匈奴吗?

《上古先汉民族史系列》

NO.43 匈奴人 雅库特人 因纽特人 芬兰人 乌拉尔人

文|寒山忆雪

图|寒山忆雪 辑|寒山忆雪


上节我们说到,在上古末期到中古早期(战国秦汉时期),东亚北部的匈奴人父系基因中,古印第安基因Q的比例仍然占据优势。

1.5万年前,古印第安人抵达锡林郭勒草原。当时的蒙古高原,大部分地区比今天更加寒冷干旱,锡林郭勒草原以西是干冷的荒漠。以蒙古高原中部的荒漠为中心,南部的阴山河套草原,东部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草原,北部的贝加尔苔原,形成一个反C形的可居地带。




以这个可居地带为基础,初步形成了古印第安基因Q为主,华北支N1为辅,古通古斯基因C3次之的族群,古匈奴人。

1.2万年前,末次冰期结束后,蒙古草原扩大,荒漠萎缩,古匈奴人得以往高原中部扩张,填充了整个漠北草原。他们的生活方式仍然是渔猎为主,人口数量被华北地区的早期农民远远甩在后面。




5000年前左右,中东农民驯化的家羊、古雅利安人驯化的家牛和家马传到了蒙古高原,古匈奴人的生活方式从渔猎转变为游牧,再后来的历史,要到战国时期再叙述了。




不过在此之前,古匈奴人往更北方扩张的历史,需要我们关注一下。

1.4万年前,贝加尔湖东岸的古匈奴人中,「华北支」N1基因(N1a)突变出新的子类型N1a1,称作「雅库特支」N1。从名称就可以知道雅库特支后裔的壮大地区。




相比1.5万年前,1.4万年前的气候更加温暖,贝加尔湖地区由半森林半苔原地貌,演化为亚寒带针叶林地貌。苔原往北移动至西伯利亚中部偏北,寒带荒漠和冰原,退缩到北部海岸线。在以后的数千年内,针叶林和苔原还将继续北移,使得北冰洋海岸也成为可居地。

雅库特支族群从贝加尔湖东北部的勒拿河上游出发,逐渐扩张到整个勒拿河流域,直到北冰洋海岸。

西伯利亚三条著名的北流大河,自西往东分别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三者的流域基本与西、中、东西伯利亚重合。



勒拿河流域的渔猎部落被称作雅库特人,沙俄东扩后,在雅库特人的领地中建造了雅库茨克(雅库城,茨克即俄语城堡之意)。这里是北半球著名的冷极,最低温度曾经低到零下70摄氏度。





迁居到此的古雅库特人,适应了最严寒的气候,他们顺着西伯利亚中北部的针叶林和苔原,往东西两个方向扩张。



往东扩张的族群,在1万年前左右抵达白令海峡,与生活在此的印第安人融合形成新的族群,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沿着北冰洋海岸继续往东扩张,在冬季时越过白令海峡大冰盖(此时末次冰期已经结束,白令大陆桥被海水淹没),进入现在的北美极北地区,形成与今天类似的分布范围。由于因纽特人携带了东北亚的古黄种人、新棕人、古通古斯母系基因,面貌与今天的黄种人没有差别。




而往西方扩张的族群,在西西伯利亚中北部突变出子类型N1a1a,称作「芬兰支」。7000年前左右,芬兰支越过乌拉尔山进入东欧平原北部,并最终抵达北欧东部,波罗地海的东北海岸,与当地的克罗马农人混血,形成携带黄种人相貌特征的古波罗地人(古芬兰人)。




4000年前左右,古雅利安人往东欧、北欧扩张,与古波罗的人混血,形成现代芬兰人。他们的头发变成金色,但依然顺直而不卷曲,也明显没有其他北欧人高鼻深目,而且头骨的形状也保留了黄种人偏圆形的特征。




扩张到西西伯利亚和东欧平原中北部的,并非只有雅库特人芬兰支,还有一支他们的近亲,古乌拉尔人。

古乌拉尔人的源流,仍然要追溯到蒙古高原。1.1万年前左右,华北支N1突变出另一个子类型N1a2,称作「华北晚支」N1,并散布到整个东亚北部地区。




8000年前左右,华北晚支突变出2个新类型,「华北新支」N1a2a和「乌拉尔支」N1a2b。华北新支在东亚北部扩散,他们的后裔在汉、回、藏等民族中低频分布。

乌拉尔支则从贝加尔湖西岸,沿叶尼塞河、鄂毕河往西西伯利亚扩张。8000-5000年前之间,乌拉尔支扩散到西西伯利亚及乌拉尔山两侧,以及东欧平原中北部,与「芬兰支」合流。





4000年前左右,古雅利安人从中亚迁徙至东欧平原,与古乌拉尔人混血形成东斯拉夫人。随着东斯拉夫人往北扩张,乌拉尔人的领地逐渐萎缩,到如今仅存乌拉尔山和东欧平原极北的北冰洋沿岸。不过他们在东欧平原的后裔,散布在今天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中,占比10%到30%左右。




留在蒙古高原的「乌拉尔支」基因,突变出了「蒙古支」N1a2b1,他们的后裔遍布蒙古高原、南西伯利亚。

N支后裔虽然遍布东亚、北亚和东北欧,但在温带地区占比很低,平均2%-10%左右,在北冰洋沿岸则高达90%以上,因此又被称作「极北基因」。




但N基因实际上只是黄种人的一个父系分支基因,如果偶然进入锡林郭勒草原的不是华北支N,而是O系的某个类型,那么N系族群只会是黄种人中的一个少数类型,如同父系O2华南晚支(O2a2a)等类型一样。

说到O2系基因,我们可以回到以O2系基因为主的古夷人那里。相比往寒冷的东北、漠南草原、鲜卑利亚扩张,占据了黄淮平原的古夷人,更愿意往西扩张,进入同一纬度、同样温暖的黄土高原。

往黄土高原扩张的历程又是怎样的呢?下节继续。

-END-


看更多历史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寒山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