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消灭17000辆坦克,德军以为苏军坦克部队完了,不料T-34横空出世

苏联在1930—1941年间发展的中型坦克包括T-12、T-22、T-24、T-28、T-29、T-32及性能优异的T-34等多种类型。BT坦克采用了美国发明家沃尔特·克里斯蒂研制的悬挂装置,是一种快速坦克。

T-12型坦克。这种坦克于1925年左右研制,安装1门45毫米火炮,携带100发炮弹。

1941年夏末及秋季,苏军1.7万辆坦克毁于德军装甲师之手,其中大部分是BT和T-26型坦克。致使德军相信他们已经消灭了苏联坦克武装的主要力量。德军的这种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当时苏军坦克力量的75%是BT和T-26坦克。

芬兰军队在BT-5(V)坦克炮塔上用油漆画了一个粗体的纳粹党所用的记号

20世纪30年代后期,根据西班牙内战的经验,苏联改变了其装甲作战理论。在西班牙,巴甫洛夫将军使用BT和T-26坦克尝试了纵深突破战术。特别是1936年10月29日,在埃斯基维亚斯战斗中,他用50辆坦克进行了纵深攻击。1937年3月,在马德里附近的瓜达拉哈拉战斗中,他临时组织了一次向意军的大规模反击行动。但是,他的坦克战术失败了,一个原因是支援部署安排不当,缺少能够跟得上坦克部队的训练有素而又机动性强的步兵和炮兵,另一个原因就是坦克的油料供应被敌人掐断了。

T-26坦克

然而,BT系列坦克和T-26坦克并不是20世纪30年代苏军坦克发展计划的终结产品。苏联在发动机、装甲、弹道角、履带宽度及火力等方面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他们将这些经验融合到一起,设计出了新型的令人敬畏的T-34和KV型坦克,这些坦克由位于乌拉尔山脉后面的新迁移过来的工厂制造。在苏德战争爆发两年、德军正为取得对苏军的战术优势而欣喜的时候,T-34和KV坦克在战场上的出现着实令德军大吃一惊。

T-34坦克

苏军中许多有创新精神的军官在“叶若夫时期”中被处死或被监禁,这是苏军坦克作战理论发生变化的一个原因。不过,在1941年之后,那些被监禁在古拉格集中营的军官们最终被释放并回到了军队中,领导苏军作战直至1945年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