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东源:变绿水青山为群众脱贫奔康的金山银山

深圳盐田(东源)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已成为东源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与主阵地。黄赞福 摄

南方网讯 (全媒体记者/蒋才虎 通讯员/黄廷首 程学勇)河源市东源县眼下正以建设“生态东源”引领乡村振兴,变绿水青山为人民群众脱贫奔康、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这是笔者近日从东源县委县政府获得的信息。

东源是我省重要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超过75%,率先在粤东西北启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17年9月,东源获批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广东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县。

东源县船塘镇万亩优质板栗种植基地。目前,东源全县板栗种植面积20多万亩,板栗园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为建设“生态东源”,该县编制一系列有关工业、农业、旅游业、县城建设等方面的规划,通过规划来引导产业发展,实现主体功能区与专项发展规划的配套和衔接,促进区域错位发展,化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能兼容的矛盾。生态保护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经济发展区主要对外招商引资,发展外源型经济。

东源对不同功能区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从以前单一的发展速度考核上升到综合的发展质量考核。从2016年开始,对新丰江库区腹地的新回龙、锡场、半江、双江4个镇弱化经济指标考核,重点考核生态环境质量。县财政对生态发展区内的乡镇补助经费给予倾斜照顾,强化环境保护与生态维护的经费保障。从今年开始实行乡镇财政预算改革,保障乡镇基本经费支出,让乡镇有足够精力抓主业,保护生态环境。

万绿谷景区已成为东源绿色发展典范。

园区式发展模式能够节约集约用地,方便集中治污控污,最大程度减轻环境负荷,是生态发展区在保护中发展的有效途径。东源从2005年开始建设工业园区,累计投入超16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9.7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36家,合同投资总额175亿元,园区成为全县工业经济核心区,探索出一条“园区式、低污染、用地省、效益好”的新路子。2012年—2016年,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连续5年获省考核“优秀园区”奖。

东源通过划定林业生态红线、设定生态严控区、暂停采伐天然林、加强林地管理、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狠抓森林防火、组建森林公安辅警(森林消防员)队伍等措施,全方位保护新丰江库区生态安全。2017年12月,出台实施《东源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14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动真格、出重拳向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全面宣战。

新丰江水库拦漂工程建成,有效拦截上游漂浮物进入水库,集中打捞后进行规范化处置,有效保障水质。

2011年起,东源启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共投入1.5亿元,建成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18个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建立了“户集中,村(居)清运,镇中转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这一做法得到省、市总结推广。

东源县城污水处理厂。

2013年新丰江水库成功竞得中央5.93亿元重点资金扶持,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战略生态建设规划层面。当年,东源完成了新丰江水库周边6个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全部投入运营。目前全县21个乡镇均已制订了乡镇一级的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新建7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179个行政村污水处理湿地工程。

从2014年起,东源县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用于深入推进新一轮绿化大行动,近年来累计实施碳汇造林等各类造林18万亩,抚育27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发动全民义务植树年均100余万株。建设乡镇级森林公园8个,建设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示范点82个。

万绿湖。黄赞福 摄

去年以来,东源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县284个村居中的170个村居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已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0户以上自然村900个,实行畜禽集中圈养、人畜分离的自然村900个。完成村庄规划建设改造试点21个,在全省山区县中率先实现镇村规划编制全覆盖。今年,东源成为全省首批采用PPP模式整县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县,项目总投资约16.7亿元。

近年来,东源拒绝200个污染性项目,涉及总投资金额达500亿元。该县目前拥有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已开发旅游景区17个,五星级标准酒店2间,旅游收入逐年大幅增长,2017年接待游客81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33亿元。当前,该县正在努力打造“绿色生态”、“温泉养生”和“乡村休闲”三大旅游品牌,全面提升“广东绿谷•健康东源”主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