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很多人了解的事物,但你叫他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会哑口无言?

风格调调


首先,不能排除很多人口中所谓的了解是假的,即有些人只是听说了某个事物。新闻媒体,亲友谈资,甚至是小道谣传,渠道比比皆是。

当今社会,知道的多一些,哪怕是皮毛,都可以包装自己,显摆文化,或为凑圈子热闹,图点口舌之乐。

当然不乏真正了解某些事物的很多个人,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难道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吗?

我们要明白的是,这绝对不是主要原因。深耕某个行业多年或者对某些事物有长时间研究了解的人,他们的思维逻辑和语言组织能力远比别人想象的要更加“强悍”。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你想询问的内容触及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

第二,要表达事物的内容比听众想象的更加复杂,简单的一段话根本无法概括。几句话只能是流于表面,泛泛而谈,误导他人。

第三,内行外行隔座山,想要表达的东西说出来别人也不懂,没有人喜欢自言自语和对牛弹琴。

第四,专业人士之间的完美主义。在同样优秀的人面前,为他们做一番现场演讲,不仅要准确完整,还不能遗漏,还要有特色和干货,要考虑这么多又没书面准备,当场哑口无言也是常事😁。


坦帕湾漫游者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小学时候语文老师,那个时候课后会让我们写读后感啊,什么心得体会啊等等,那个时候有的同学写的很快也写的很好,而有的同学半天也写不出来,我觉得原因跟这个问题异曲同工。

首先要总结一个具体的事情或工作,必要条件是你要特别了解,特别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你要心里有笔帐,当然这只是前提,其次要想完整的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总结出来,你还需要清晰的逻辑和条理,包括好的记忆力,具备这两样应该会没啥问题!


鸿哥style


很多人都有这种状况:对某个事物分明了解,但你叫他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结结巴巴,甚至偏跑题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恐怕与以下几种情况不无关系。

一是潜意识的胆怯。直面大众说话,是需要有一定勇气的,而有些人在这方面缺少锻炼。由于长期不锻炼,就很容易造成了内心的虚弱,虽然他对事物能够看清楚,但由于他精神紧张,就往往词不达意、言不成语——须知做任何事情,只有"心定"才能做好,慌乱是难以成事的,说话也一样。

二是人们对事物的了解,从层面上来说是各有不同的。有人可从深层认识,有人则从浅层了解。因此,那些所谓了解事物面而哑口无言的人,其内心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分析是混乱的,他们至多只是认识到了事物的表相,所以,所谓"哑口无言"也就在所难免。

三是文化水平的阻碍。有些人对事物的认识也清楚,但找不到合适的话来表述。这就像很多人不能"我手写我心"一样,这些人也难"我口说我心"。

最后一点就是负面的了,这就是有些人"鬼奸鬼诈",从不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他对某些事物很了解,也三缄其口。

你对上述诸点分析有不同意见吗?欢迎共同商榷[微笑][微笑][微笑]


尤拉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一件事情了解甚深,常常会拒绝别人的意见或者直接否定他人的看法,钟情于自己的看法。我举一个例子:有一天,四个盲人坐在树下乘凉。有个赶象的人走过来,大声喊着:“象来了,让开点!”其中一个盲人便提议说:“象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来摸一摸好吗?”另外三个盲人齐声说:“好,摸一摸就知道了。”他们向赶象的人说了他们的想法。赶象的人同意了,把象拴在树上,让他们摸一摸。一个盲人摸了摸象的身子,就说:“我知道了,象就像一堵墙。”第二个盲人摸着象的牙,说道:“象和又圆又滑的棍子一样。”第三个盲人摸着象的腿,就反驳他们说:“你们俩说得都不对,象跟柱子差不多。”第四个盲人摸着象的尾巴,大声叫起来:“你们都错了!象和粗绳子一模一样。”四个盲人你争我辩,都认为自己说得对,谁也不服谁。这时,赶象的人对他们说:“你们都没有说对。一定要摸遍了象的全身,才能知道象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每个人只摸了象的一部分,怎么能说得对呢?”这就是耳熟能详的盲人摸象的故事,面对一头大象,四个人度很了解它,但只是说出了它的一部分来,完全忽视了它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割裂了事情本来面目。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他们四人的经验、局限、狭隘或许每个人度会有。要么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或原则,轻易否定自己认同他人;要么坚持自己的观点或原则,轻易否定他人观点,钟情于自己的观点。面对一种事物,很多人都会犯这两种极端错误,导致认识事物出现重大偏差或重大失误。假如每个人都能坚信或坚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听取别人观点;假如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意见或观点拿出来与别人分享交流。认识或判断事物绝不会出现重大偏差或重大失误,在做事时会出现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消除经验、局限、狭隘的恶果,能带来这么好的结果和效能。可有的人偏偏执拗于谁对谁错的争吵中,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