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曾国藩成功心法的核心原来是这个


/<font>

我老师(文正)的秘传心法,有十九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我试讲一条与你听。一家子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午餐,早间就吩咐儿子前往市上备办肴蔬果品,日已过巳,尚未还家。老翁心慌意急,亲至村口,看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挑着菜担,在水塍上与一个京货担子对着,彼此不肯让,就钉住不得过。老翁赶上前婉语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来,你老哥也可以过去,岂不两便么?”其人曰:“你教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老翁曰:“他身子矮小, 水田里,恐怕担子浸着湿坏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长,可以不至于沾水。因为这个理由,所以请你避让的。”其人曰:“你这担内,不过是菜蔬果品,就是浸湿,也还可以将就用的。我担中都是京广贵货,万一着水,便一文不值。这担子身分不同,安能教我让避?”老翁见抵说不过,乃挺身就近曰:“来来,然则如此办理,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你老哥将货担交付给我,我顶在头上,请你空身从我儿旁边岔过,再将担子奉还,何如?”当即俯身解袜脱履。其人见老翁如此,作意不过,曰:“既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让尔担过去。”当即下田避让。他只挺了一挺,一场竞争,就此消解。这便是《挺经》中开宗明义的第一条。

---------------------------
上述这篇文字见于《庚子西狩丛谈》,是曾国藩的孙媳吴永所著,这个故事又是李鸿章亲口跟吴永讲的。只可惜十九条挺经,只留下来一条,但这一条正如李鸿章所言,乃“ 开宗明义的第一条 ”。

曾国藩到底讲的什么意思,历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连吴永自己也觉得“意用何在,亦殊不甚明白”。他的理解是挺身入局:“大抵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其实他讲的挺好。民国人黄浚也有一个评论: “《挺经》之刚,亦是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之义,虽刚实柔。”他讲的是刚柔相继,以柔克刚,也讲的挺好。

可能真正能理解 《挺经》 含义的只有曾国藩和李鸿章两个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自己去理解和运用 《挺经》 ,也不必可惜他二位未把含义解释清楚,因为你没有那个经历和心理历程,讲给你听,你也似懂非懂,你一字不漏背下来,也不是你的。知识靠教、靠学,智慧靠点、靠悟。

然而有一点不会错, 《挺经》 的实质是刚劲强硬。做事的方法可以曲折迂回,到里面一定是一股刚劲之气。对于曾国藩为什么要写 《挺经》 ,他自己讲的很明白,“言其刚也”。所以,挺经及其做事方式,就是“刚劲强硬”的运用。 《挺经》并不重外在的方法,而重内心的修炼。


/<font>

聊一个小故事,什么叫挺经。话说唐骏出国,教育部接受申请的截止日期已经过了,穷学生没有钱也没有门路,唐骏自己拿着介绍信,去找教育部出国司的副司长,认准了人后,一大早,他跑到教育部出国司办公的地方,对副司长点头微笑:“ 啊,您好,您上班了啊?”下午五六点,他又准时呆在那里,跟副司长打招呼:“您下班了啊?”翻来覆去就这么两句话。两天之后,副司长终于被这个小伙子的执着感动了。就这样,唐骏获得了去日本读研究生的机会。没有这次挺一挺,就没有后来的唐骏了。/<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