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科学地谈论“科学”?

河北解放


科学不是谈论出来的,不是想象出来的,想懂得科学,需要多年的摸爬滚打。其实,科学并不是那么容易就理解的,如果你以为科学就是电视上报道的科技成果,那你就狭隘了。有人说,传统医学是生活经验。但传统医学不是科学。科学来源于经验,又高于经验。经验这种东西,不可迷信。

科学在社会上被种种的误解,一直在被污名化,这样的局面是非常罕见的。自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从西方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在90年代之前的100多年之中,还从来没有一个人敢于批评科学。即使是玄学鬼,也不敢给科学扣上一个“迷信”的帽子。科学一直作为一种雷霆万钧的无敌力量,佛挡杀佛,神挡灭神,荡扫天下污垢。我们上小学开始,就被教育要“远离迷信,热爱科学”。科学与迷信,本是截然对立的 ,这应该是最起码的常识,即使是小学生都应该懂得这样的道理。

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居然从宗教界内部开始有人直截了当的贬低科学,说科学是“迷信”,说不要“迷信科学”。这种极其脑残系列的言论,居然还有很大的市场。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培养出了这些脑残?这么多年的教育 居然培养出这些思维不正常的人,谁应该为此负责?这种混乱思想的泛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连科学都可以抹黑为迷信,把迷信吹捧为“未来的科学”,这种低级无脑言论,彰显着迷信风气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这也就不奇怪社会上出现了种种耸人听闻的怪闻。

中医药大学请朱清时讲量子真气,阴阳五行入选公民科学素养标准,李连杰、张铁林等明星艺人公开求神拜佛……这一切都预示着社会思想的大混乱,大污浊,大倒退!

而科学界和科普界,这么多年都没有培养出一个“质优”的科学偶像,以至于区区一个主持人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忽悠民众,而民众对科普根本不屑一顾,反而认为科研工作者都被收买了。正义之将亡,必出妖孽,我们拭目以待。

51


怀疑探索者


科学的谈论“科学”,即形而上之学,此所谓:哲学!

如何科学的谈论“科学”,我所信奉的是卡尔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



一、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第一性对科学而言尤为重要,只有坚信物质的客观存在的,才使科学研究成为可以探索的领域,即便飘忽不定的量子,也已知并非是上帝在抛骰子。存在的就是存在,嘴大也不能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二、物质是运动的!

此为发展论。对科学而言,过去正确的并不能保证现在正确,没有一个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一味地强调科学的绝对和准确,最终就会步入科学神教的领域而不可自拔。

三、运动是有规律的!

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在寻找物质世界的规律,古人谓之为“道”。科学就是在找寻规律,有的是找物质世界的规律,有的是找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

四、规律是可认识的!

此为认识论。关于认识论,我们要考虑两点。一是我们所寻找的规律一定是客观存在的,二是即使我们还没有认识的规律,也不能粗暴的否定它的存在。即,认识是你的幸运,不认识是你的无能。如果你一味的追求用已知的知识去认识未知,可能会成功,可能会碰壁,但谁也不能否定规律的存在!你目前不认识的,请不要随随便便的否定,比如中医!

以上就是我的meta-科学论。

如有不同意见,敬请指教。骂人着拉黑!


科普新视界


题主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谈论科学还要科学地谈论,实际上这也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

首先来说,我们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一个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很多人只是孤立地看待科学,并没有从科学发展的整个历史长河中来看待科学,因而会对科学形成某种成见。

其次来说,我们要有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求真求实,批判质疑等等。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科学精神的讨论非常火热,但是可以说当前还有很多人不具有科学精神,甚至某些从事科普工作的人也缺乏科学精神。

第三,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科学的价值,科学是求真求实的,但是应该说它不涉及到价值的判断,也就是我们不能用科学来判断对错。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把科学等同于正确,不科学等同于错误,应该说这是一种误解。

最后,我们还应该看到,科学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比如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伦理的,等等。所以我们应该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社会进步这个大的背景中来看待科学。

希望这样的回答可以给你提供一点启发。


WANG论科普


为了科学的讨论“科学”,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可续承认科学只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方法,而不是绝对正确的真理。因此,要不断探索未知世界,不断检验已有的定理、定律,一旦发现其与现实不符,或不能解释新现象。就要毫不犹豫的推翻它。这才是科学地谈论科学!

其次,就是要形成全社会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人人都努力学习科学,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再回到玄学的老路上。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坚持科学才能逐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和有效的改造世界。当然,科学的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必须从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急功近利的走捷径,学不好科学,也用不好科学。最终只能变为伪科学者和反科学者。


地震博士


人民网发表了一篇文章,把科学这事说得又清楚又给力,现摘其金句以作答案→<>



A>科学实验必须是可重复的,实证是科学的基石,没有实证精神,一切关于科学精神的讨论都是虚无的。

B〉科学的内涵是事实与规律。在科学通向真理的路上,实验是首要条件,是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的最高检验标准。换句话说,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的最终源泉在哪里?实验,可重复的实验。



C〉科学即是实证科学,一个事物如果不能通过实证是不能算作科学的,必须被排除在科学大门之外。这就是科学的实证精神。因为有了实证精神,科学才那么与众不同。

D>没有了实证精神,何来科学精神?实证对普通人来说就是“推敲”二字,它讲的是逻辑,讲的是论据。它让我们不迷信权威,不相信个案。



E>抛开实证精神来谈科学的时候就已是“误入歧途”。当实验不能重复时,科学家首先要做的是什么?接受质疑、查找原因、理性探讨,这些才是实证精神的表现。

因此,那些把阴阳五行也说成是科学的人,去看看官媒怎么啪啪打脸的吧i


欧阳雨晴


本人从七岁开始做矿石收音机,可算是一辈子从事科学技术了。可前几年一位朋友问我:究竟什么是科学?还真一时语塞,回答不上来。传统的说法是,科学就是通过观测和实验,揭示自然现象的奥秘。但现在似乎是有点老套了,爱因斯坦,霍金,以及众多的理论物理学家们早已不再做实验了,而是躲在象牙塔内,靠一张纸,一支笔,冥思苦想,试图`推导’出自然规律,于是,爱氏的相对论,盖尔曼的夸克,希格斯的希格斯粒子,霍金的黑洞蒸发理论,黑洞熵,暗物质粒子,弦理论,膜理论,多维空间,平行宇宙,超对称粒子,...就这样被`算’出来了。那么,它们是否算科学呢?本人不好回答,至少,在这些猜想尚未被实验验证之前,它们不算科学,于是,现在的科学领域,仍是鱼龙混杂,既有经过验证的科学,也有大量充斥其间的谬论。更麻烦的是,根据科学的定义,实际上科学的范畴是非常狭隘的,在科学的一亩三分地之内,根本就没有可能发现掌控一切的终极宇宙法则,于是,120年来科学精英们囿于视野的狭隘,他们永远不可能发现宇宙的终极奥秘,所以,科学家们需要跳出科学的束缚了。


孤猴78345271


科学的谈论“科学”,就是要承认“科学”的局限性。科学要讲究显明的证据,好像拿不出来就不科学,这就是它的局限性。比如,人的思想,科学无法把它当成一种物质把它显明出来。但我们可以用文字,或者声音把它表明出来。这表示什么,有许多非物质的是确实存在的,人的眼,耳朵的功用都是有限的,大家都差不多,但人的大脑或者说智慧差距就大了,智慧就像另一双眼睛,可以看见那不能用眼睛看见的东西。所以用科学的手段找不到真理,或者真相。要找到真理,只能靠心灵去感悟!


从烟火声里醒来


科学的原意是对问题的归因,科学的外涎是对问题的解法,高明的解法可认为是科学的。如何科学地谈论科学?只要高明的谈论就可以了。如何高明的谈论呢,只要站高点就可以了。如何站高点?只要科学的解诀就可以了。